第一节 机构设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62002022000067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机构设置
分类号: G271.2
页数: 3
页码: 400-402
摘要: 临潭县监察局与县纪委机关合署办公,不计入县政府机构设置限额;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独立设置,不计入县政府机构设置限额;县信访局、县人民政府法制局办公室均属部门管理机构。
关键词: 镇府机构 机构设置

内容

—、职能机构
  1996年第三轮机构改革中县人民政府设置工作部门24个,县监察局与县纪委机关合署办公,不计入县政府机构设置限额;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独立设置,不计入县政府机构设置限额;县信访局、县人民政府法制局办公室均属部门管理机构。1996年,省委、省政府核定全县党政机关行政编制为326名。1997年机构改革中,根据省委发 [1994]32号文件精神,结合临潭实际,经调整后县人民政府为75%,按此比例核定各部门的行政编制。其中:监察局与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合署办公,不计入县政府机构限额;民族宗教事务局与统战部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不计入政府机构限额;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是机构编制委员会的常设办事机构,既是县委的工作机构,又是县政府的工作机构,独立设置,不占机构限额。2002年7月,根据州委、州政府批准的《临潭县县级党政机关机构改革和人员编制精简方案的实施意见》和中共临潭县委发[2002]27号文件精神,结合临潭县县级机关实际,提出了实施意见。具体是:临潭县政府机构设置22个(暂空1个),此外,设立议事协调机构的常设办事机构2个、部门管理机构3个、直属事业机构2个。县政府工作职能部门称局、委、办,均为正科级建制。常设办事机构、部门管理机构,直属事业机构均为正科级建制。2000年经州委、州政府批准成立了临潭县冶力关风景管理局,为副县级事业单位。2005年1月31日《临潭县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报经州委、州政府批准后,逐步形成规范、运转协调、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建立机构编制管理与财政预算管理相互配套协调的制约机制,此次机构改革以机构调整和职能整合为重点。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是县政府的综合办事机构,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
  截至2006年12月31日,临潭县人民政府机构设置有工作部门24个,议事协调机构的常设办事机构2个,部门管理机构2个,直属事业机构6个(冶力关风景区管理局为副县级建制)。省州下达全县党政机关行政编制人数为618名,其中县级机关行政编制254名,后勤事业编制61名,实有人数为456人;州下达全县事业单位控编数为2652名,事业单位机构为365个,实有人数3145人。2006年底临潭县人民政府机构设置表二、办事机构
  临潭县扶贫开发办公室1979年县人民政府设立多种经营办公室,1987年改设扶贫办公室,简称“扶贫办”,于1992年更名为临潭县扶贫开发办公室。是县人民政府议事协调机构的常设办事机构,隶属于县人民政府(为二级局),正科级建置。
  临潭县移民办公室1995年9月县人民政府设立移民劳务办公室,2002年7月更名为临潭县移民办公室,简称“移民办”。是县人民政府议事协调机构的常设办事机构,隶属于县人民政府,为正科级设置。2002年7月,县移民劳务办公室的劳务职能划归到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至此,县移民劳务办公室更名为县移民办公室。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临潭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临潭县志(1991-2006)》做到了把握原则、客观真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遵循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秉笔直书,客观记载,突出了详近略远,着重反映了1991至2006的16年中取得的突出成就,脉络清楚,重点突出,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篇目有所创新,突出了地域和资源特点,彰显地方文化,突出地方特色,使志书具备了很强的资料性、科学性、可读性和学术性。

阅读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