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公路交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620020220000516
颗粒名称: 卷十四 公路交通
分类号: F512.742
页数: 11
页码: 265-275
摘要: 临潭县交通局1991年底,有局长1人,副局长1人,职工12人(养护管理人员2人,技术人员3人)。2004年5月27日县委组字〔2004〕12号文件批复,县乡道路管理站设副站长1人(副科级)。2006年底,共有职工22人(行政人员10人,事业人员12人),其中局长1人,副局长2人,书记1人,副站长1人。
关键词: 临潭县 公路交通

内容

第一章公路建设
  第一节机构
  一、局级机构
  临潭县交通局1991年底,有局长1人,副局长1人,职工12人(养护管理人员2人,技术人员3人)。2004年5月27日县委组字〔2004〕12号文件批复,县乡道路管理站设副站长1人(副科级)。2006年底,共有职工22人(行政人员10人,事业人员12人),其中局长1人,副局长2人,书记1人,副站长1人。
  二、局属机构
  县乡道路管理站1991年县乡道路管理站有职工8人,下设亦工亦农道班8个,有道工65人,养护机械有小四轮4台。2005年定新公路铺油改造后,该条路4个道班亦工亦农工人停止养护。
  2006年底,县乡道路管理站共有职工12人,下设亦工亦农道班5个,主要进行县乡公路的养护工作,该年11月因工作需要启用“临潭县县乡道路管理站”印章。
  临潭县道路运输管理分局1991年共有职工9人(男7人,女2人),县所7人,基层2人。
  2004年甘南州运政管理体制改革,全州运管系统人、财、物垂直管理,是年8月正式挂牌成立了甘南州道路运输管理局临潭分局。其主要职能是:制定道路运输发展规划、道路运输有关政策规定,贯彻落实道路运输行业有关技术规范、标准;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保障道路运输安全;维护道路运输经营者及其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护道路运输可持续发展环境。
  2006年底,州属临潭县道路运输管理分局共有职工8人(男5人,女3人),局长1人,支部书记兼副局长1人,业务副局长1人,退休2人,运政协管员4人,下设综合股、业务股、运政股,并与运政执法大队合署办公。基层设有冶力关运管站1个,管理人员2人。
  第二节干线公路建设
  —、徐合公路
  1999年,国家投资100万元,在S306K339+610米处坡叉河架设桥梁一座,桥长53.26米,3跨13米,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桥。
  2001年,徐合公路改建工程全长66.7公里,按丘陵区三级标准改建,路基宽度7.5米,罩油路面宽度为6米。该工程全线13个标段,共进入现场施工民工958人,有推土机4台、装载机10台、压路机6台、翻斗车20辆、小型拖拉机144辆。2003年,国家投资67.5万元,在S306线进行危桥改造,修建羊永拉布桥一座,桥长57米,结构为石腹式拱桥,该桥4月开工,11月竣工通车。2004年,临潭公路段承建了徐合公路大中修工程(327K-394K)67公里,于同年7月31日完成了全部工程量。其中:处治翻浆及重铺16319平方米。罩面26491平方米,封面64408平方米。修挡土墙2处,一处长30米,高4.5米,浆砌片石81立方米;一处长8米,高6米,浆砌片石34立方米。维修路肩墙两处共700米,涵洞9米、1道。
  2006年,完成S306线286K-292K油路大中修工程。共完成:1.天然沙砾垫层39000平方米,压实厚度15厘米;2.水泥稳定沙砾基层37800平方米,压实厚度20厘米;3.5厘米沥青碎石面层36600平方米;4.纵向排水沟300米;5.纵横向盲沟1289米;6.路基加宽部分土方2500立方米;7.路缘砖12000米。
  2006年安保工程S306线完成:1.浆砌边沟296立方米、201.84米;2.护脚74立方米、159.59米;3.内护带边沟910立方米、2404.1米;4.边沟截水墙20米、10道;5.挡墙53立方米、112.96米;6.内护墙489立方米、952米;7.封沟屏10米;8.防撞墩1355个、975.6米;9.墙式护栏465立方米、235.7米。S311线完成:1.警示桩2095根;2.浆砌挡墙10.08米;3.防撞墩2754个、1982.88米;4.墙式护栏747立方米、378.43米。
  二、定新公路
  定新公路全长85.74公里,1991年底有永久性桥梁151.85米/6座、涵洞767.21米、94道,其中永久性涵洞733.71米、89道,永久性防护1114延米、10处,弯道最小半径30米,坡度最大值为6.5%,全程晴雨通车,平均行车密度为135车次。1991年以来,此路在新城、羊沙、冶力关3个道班38名亦工亦农道工养护下,一直处于良好状态,不管晴雨天都能保持车辆通行。1993年,上级投资7万元,修建羊沙、冶力关道班房2处,5月27日动工,7月20日竣工,解决了道工在养护中无定点食宿的困难。1995年,由于水毁较为严重,省上解决水毁款18万元,定新路新修9米涵洞3道。198K+700米处一道,232K+100米处一道,246K处一道。清理塌方876立方米,疏通边沟7800米。1998年投资38万元,完成了冶力关下峡段9公里的改建任务,路面标准宽为6米~7米不等,移动土方5.6万立方米、石方1920立方米,7月20日竣工投入使用。
  1999年,为了改善全县投资旅游环境,加大了三个小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对新城、冶力关两镇街道进行了改造。新城街道改建工程完成浆砌体1920立方米、石方7500立方米;冶力关街道改建工程完成浆砌体1065立方米,挖基1342立方米,路基填方6043立方米。2000年,修复定新公路桥梁3座70.5米、涵洞3道25.5米,加固边沟40米、防护工程60米。2004年定新公路铺油建设工程全长84.38公里,全线按山岭重丘区四级公路标准设计,计算行车速度为20公里/小时。该工程由州公路总段具体实施,县交通局协助完成征地、拆迁等协调工作。共完成:(一)路基土方31655407立方米,石方20722.9立方米;(二)路基排水工程:7.5级浆砌片石矩形边沟12919米,7.5级浆砌片梯形边沟24384米,7.5级浆砌片石排水沟530米,7.5级浆砌片石急流槽883.5米,路基盲沟179.4米;(三)防护工程:7.5级浆砌片石挡土墙26055.9米;(四)路面工程:沙砾垫层74公里,路面基层72公里,路面面层68公里,泥结碎石路面10.3公里;(五)桥梁与涵洞工程:1米~8米小桥1座,钢筋混凝土盖板涵166道。简易铺装沥青路面(次高级)65.57公里,未铺装路面18.85公里,共有永久性桥梁9座、176.8延米、涵洞143道。截至2006年底,该条路优等路12.401公里,良等路53.31公里,次等路17.633公里,差等路0.596公里,好路率78.28%,综合值76.23%。
  第三节县乡公路
  陈(旗)店(子)公路改造工程,1991年投资25.5万元,共修过水路面及涵洞26处(道)238.41米,浆砌驳岸256.16米,改造路基22.5公里,加宽回头弯道2处。
  环城公路,属州列公路建设重点工程,全长2.62公里,养路费投资66.5万元,修建西河大桥1座,全长56.78米,共设涵洞5道44.76米,挡土墙1200米,整个工程按二级和三级公路标准施工,1994年10月26日全面竣工通车。
  八角至庙花山公路整修,1996年修建完成,投资50万元,全长8.6公里,路面宽度为4.5米,设桥涵35道/380米,完成土石方50万立方米。
  古术公路,1996年5月1日开工修建,全长15.6公里,按四级标准设计,道路为沙砾路面,新建涵道26道,浆砌护坡11949米,总投资261万元,该年10月25日竣工。店子至青石山公路拓宽修建,1999年完成,公路全长16公里,总投资82万元,年底竣工交付使用。
  冶力关滨河公路,2001年3月21日开工修建,该工程全长1.24公里,按平原微丘区二级公路标准新建,路基宽度17米,包括两侧各2.5米的绿化带,实际有效行车路面为12米,涵洞荷载汽车一20,挂一100,涵洞2道44米,共移动土石方量4.34万立方米,铺路面砂4080立方米,防护工程45米91.8立方米,修苗圃水渠160米112立方米,焊接林场苗圃地下管道339米。
  敏长公路,2001年4月26日开工修建,全长7.06公里,该条路是全县第一条以“民工建勤”方式修建的县乡道路,全线共设涵洞70米、10道,桥梁17.4延米、1座,防护181米,浆砌边沟350米,投入机械380台班,移动土方26400立方米,12月由州交通局验收合格并交付使用。
  牙池公路,2002年8月22日开工,全长35.269公里,其中中间沿山梁段10公里。按山岭重丘区农二级公路标准设计,路基宽度5.0米,路面为3.5米宽、13厘米厚的天然沙砾,两头牙扎坎、八角沟和冶力关池沟段25.269公里,按山岭重丘区农一级公路标准设计,路基宽度7.0米,路面宽度6.0米。新建涵洞880.14米、76道,其中管涵692.5米、58道,板涵187.64米、18道。浆砌挡土墙15967.630立方米、1644米,浆砌片石边沟3806.020立方米、7044米,共移动路基石方198293.8立方米、土方531612立方米,路面铺沙35.296公里。设计荷载汽车一10级,履带一50级,设计洪水频率为1/25。总投资841.21万元,国家以工代赈资金安排670万元,州县自筹171.24万元。
  冶力关滨河路工程及冶力关街道铺油工程,2002年3月20日开工,该工程投劳1.82万个工日、机械5550个台班,建成涵洞1道27米,填筑路堤土石料3.6万立方米,10月份竣工使用。
  2005年全面完成了冶力关南滨河路(长1.9公里,宽12米)的修建任务。
  2005年完成了陈店路桥涵配套结转工程,共新建1米~6米小桥1座、河堤110米,过水路面5处,涵洞87米、11道,修复涵洞一道。共投资27万元,该工程于2004年10月14日开工建设。
  古术公路铺油工程,全长17.30公里(其中主线14.30公里,支线3.00公里),建设标准为四级,设计行车速度为2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6.5米,路面宽度6.0米,沥青表处路面,桥涵与路基同宽。总投资716.46万元,其中国家补助680万元,地方自筹36.46万元。该工程于2006年8月1日开工建设,预计2007年10月底完工。
  冶小公路铺油工程,投资436.106万元的冶力关至小河口公路是临潭县重点旅游线路之一,全长11.883公里,全线按四级公路标准设计,路基宽度为6.5米,全线设1米~10米空心板小桥1座、涵洞34道274.19米,该工程经公开招投标,于2004年9月25日正式破土动工,共完成土方152127.8立方米,石方18803立方米,排水工程639.27立方米、1361米,防护3184.25立方米、1068米,沥青表处79623平方米,新建涵洞274.19米、34道,小桥20.62米、1座。2005年7月竣工投入使用。冶海公路铺油工程全长7.128公里,按山岭重丘区四级公路标准设计施工,路基宽度6.5米,油路宽度6米。其中冶力关街道起点段200米按小城镇规划,12米宽度修建铺油,新建涵洞84.54米、11道,防护954米、9处,计5398.77立方米。浆砌矩形边沟8处长1325米,计616.4立方米;浆砌梯形边沟长2222米,计1044.34立方米,共完成土方67538立方米、石方4048立方米,该铺油工程于2005年7月竣工投入使用。共计投资568万元。
  牙池公路二期铺油工程,2006年8月23日开工建设,全长13.5公里,采用农一级公路山岭重丘区技术标准,路基宽度6.5米,行车道宽6米,路面结构为15厘米厚天然沙砾垫层+15厘米水泥稳定土基层+3厘米沥青表处。沙砾路面全长10公里,采用农二级公路标准修建,路基宽度5米,行车道宽3.5米,路面采用13厘米天然沙砾。该工程由甘肃昭通工程有限公司承建,共投资380万元。
  城关至卓洛油路修建工程,全长7.055公里,全线按山岭重丘区四级公路标准修建,路面为3厘米次高级沥青表处,路基宽6.5米,油面宽4.5米,新建平板涵洞26米、4道,浆砌片石边沟1835.84立方米、3399.72米。共投资186万元,于2005年9月1日开工,11月10日竣工。
  通村公路建设,2003年修建10条,全长58.68公里,共投资704.16万元。2004年修建6条,全长51.5公里,全线按农二级公路标准修建,共投资59.23万元。2005年修建8条,全长60.78公里,总投资119.58万元,按农二级公路标准修建,路基宽4.5米,路面宽3.5米,桥涵与路基同宽。
  2006年通达工程建设:1.S306线至石门通乡公路,全长29.03公里,按四级公路标准建设,涵洞469.34米、66道,土石方78232立方米,排水1736.762立方米、5083米,防护1763.3立方米、723米,补助资金290万元。2.通行政村道路建设,按照州交通局州交综规(2006)65号文件批复,2006年全县通村道路建设任务十三条,技术等级为村道标准,路基宽度5米,路面宽4.5米,投资538万元。3.X421线陈店路陈旗至龙元段公路建设工程,全长13公里,总投资71.415万元,按四级公路标准修建,路基宽度6.5米,路面宽度6米,设计荷载公路II级。完成土方75000立方米、石方800立方米、过水路面85米、涵洞90米、12道、防护496立方米、180米、1米~6米板桥1座,浆砌片石边沟420立方米、900米,路面铺砂13公里。2005年9月1日开工,10月10日全面竣工。4.X091线岷洮路洮砚桥至陈旗段公路改建工程,全长12公里,总投资144万元,其中44万元用于该道路的建设,100万元县上调整修建冶力关至亲昵沟旅游道路。
  第四节桥梁建设
  县城西河大桥,1994年修建,投资66.5万元,全长56.78米。
  冶力关滨河大桥,全长41.83米,为3孔13米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桥,桥面净宽9米,另两侧各设1.5米宽的人行道。设计荷载汽一20,挂一100,设计洪水频率1/50。该桥由省科地咨询有限公司勘察设计,甘肃华丰路桥工程公司中标承建,总投资112.5万元,于2004年6月10日开工建设,2005年4月竣工并通车使用。该桥装饰为双面彩虹桥。
  术布吊桥维修,全长148.073米,中跨84.073米,桥面净宽4.5米,设计荷载汽载10吨单车,人群荷载每平方米150公斤,抗震烈度为8度,2000年7月22日至9月28日由县建筑公司四队实施维修,主要进行了加固、保养,共花去维修费35万元。
  危桥加固,2004年对陈旗乡磨沟桥进行了维修加固,桥长31米,1孔净跨18米,桥面净宽4.5米,设计荷载汽一20,挂一100,主要维修加固了桥面铺装、支撑梁等,于7月底完成了维修任务。
  第二章养护与管理
  第一节公路养护
  一、干线公路
  1991年全线养护里程为127.2公里,在该年的养护中,临潭公路段建立了经常上路巡査制度及领导定期或不定期下基层检査制度,真正做到了责任到人,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该年完成桥涵维修12道,处置桥涵跳车6处;清理泥石流及塌方3078立方米,搞砂土封层样板路24公里;新建1米以下小涵洞6道;开挖边沟55公里。填补路基缺口5处,加宽改造刷坡600米;改造差等路1公里;窄路加宽2公里;改善路基1.1公里;处治路面跳车15处。2006年底所辖7个道班改制为城关、新城两个养管站,该年各项指标完成为:1.平均好路率95.64%,综合值78.69;2.平均出勤率96.09%,出工率92.2%;3.标准化养路127.2公里;4.完成处治翻浆6813.46平方米、油路填补14838.17平方米,采备油路沙1930立方米,清理塌方4463立方米,填补路基缺口3529立方米,油路乳化性沥青稀浆封层93220平方米/14公里。
  截至2006年底,该段养护的127.20公里沙砾路面已全部建成沥青路面。
  二、县乡公路
  1991年底全县通车里程达237.77公里,其中省养公路1条,全长85.74公里;地养公路7条,120.76公里;乡管公路4条,31.27公里。该年完成自力更生公路1.2公里,开挖边沟30公里,标准化养路11公里,保持达标路线里程115.82公里,补栽行道树8公里3200株。完成民工建勤0.98万个劳动工日,平均好路率达到50.9%,综合值63.2,主要养护路线好路率达60.7%。
  1993年县交通局改变养护方式,与各道班签订公路养护承包责任合同书,建立健全了生产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考勤制度、奖罚制度,对道班养护继续实行包三定”的养护承包制,即“包干养护经费,定好路率,定养护里程,定道班人员”的办法。在实行中采取“一清、二数、三看”的办法,即一是清理塌方是否彻底,二是数路面坑槽,三看边沟涵洞有无堵塞,构造物是否完好,路面是否积水等。按照《甘南州县乡公路养护管理办法》的要求,坚持勤检査、勤指导,每月按时上路进行检査,每季度进行路检,存在问题及时解决,年终按每次检査结果认真兑现奖罚制度,并实行工资与效益挂钩,浮动养护经费的办法,从而调动了全县道工的养护积极性。该年自力更生改造路1.2公里,开挖路基边沟30公里,标准化养路11公里,保持达标路线里程60公里,植树18公里,民工建勤9807个工日(包括临卓、牙八、古术、敏长等路建勤工日),主要养护路线指标好路率达60.7%,年平均好路率达50.9%。
  1995年,临潭县公路水毁较为严重,定新公路218公里+20米处泥石流覆盖公路农田达20多亩,全县冲毁涵洞9道,塌方4400立方米,经济损失15.8万元,是年在水毁抢修中全县投入民工建勤工日1.87万个,拖拉机190台次,收取以现金代劳款2万元,疏通堵塞危险路段7处,修复涵洞7道,加固护坡1200立方米,清理塌方1.5万立方米。共投资18万元。
  1996年公路养护实行“五定”措施,即定领导、定道工、定路线、定指标、定经费,使全年养护工作有了明显提高,全年平均好路率40.9%,综合值61。并与19个乡镇签订了民工建勤责任书,全年完成民工建勤6万个工日,备沙1.2万立方米。修复水毁2.5个工日。
  2000年在全县大搞民工建勤活动中,全县整修公路11公里,标准化养路211.96公里,采备养护沙54.74公里4050立方米,自力更生改造公路1.2公里,建成县级文明样板路70.2公里,整修乡村道路31条85公里,铺备养护沙1218立方米。该年获得省交通厅《2000年度民工建勤“筑路月”活动先进单位》。
  2005年全县公路养护进行了体制改革,由原来的长年性养护转变为季节性养护和突击性养护。2006年底全县公路养护里程为270.127公里,其中省道1条S311定新公路85.74公里,县道6条123.82公里,乡道6条60.33公里,全县共有永久性桥梁605.6米、27座,其中大桥146.5米、2座,中桥199.8米、6座,小桥259.3米、19座,临时性桥9米、1座,共设大小涵洞288道。
  第二节路政管理
  一、干线公路
  1991年,临潭公路段有路政管理人员2名,专用三轮摩托车1辆,管护里程为127.20公里,在管理中,贯彻了管养结合、综合治理、预防为主、依法治路的原则,在管理人员少的情况下,聘请了路政员1名,进行义务路査工作。全年上路巡査163天,195次,制止侵占、蚕食公路3278平方米/232处,拆除损坏路基路面及公路设施355.05平方米、1处,清理打场晒粮520平方米、11处,收缴各种赔偿费360.00元。到2006年,共有路政管理人员4名,专用路政车一辆,共管理沥青路面127.20公里。主要整治了公路打场晒粮不良现象,出动宣传车22个台班、洒水车13个台班,行程157公里,重点解决了一些蚕食公路的不法行为。全年共查处蚕食侵占公路1251平方米、207起,处罚路政案件2起,上路巡查529天,出动宣传车400公里、30次。
  二、县乡公路
  1991年,交通局成立路政管理办公室,有专职管理人员2名,维护全县206.50公里的路产路权任务。路政人员以“保障公路畅通、维护路产路权”为职责,在全县的每条道路上进行巡查,该年清理侵占路面摆摊设点13处,计285平方米。2006年以来重点进行路政管理的宣传工作,结合“四五”普法活动及“安全生产月”活动,主要以宣传路政法律、法规为主,加大上路巡查力度,在群众比较集中的城关、新城、冶力关等地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开展多种多样的宣传活动。2006年全年共出动宣传车33次945公里,制止公路打场晒粮85次,制止违章建筑256平方米、40处,查处违章建筑130平方米、6处,查处损坏路基3平方米、1处、损坏路面15平方米、3处,查处侵占公路164平方米、29处,查处损坏桥栏杆2处,查处填埋公路边沟20平方米、1处,查处乱堆乱放151平方米、43处,当场没收工具11把。查处利用公路用地洗车5处,查处超限车辆1起1辆,查处墙体广告、门架各2起,全年共收缴补偿费767元。
  第三节交通规费征稽
  一、汽车养路费用
  1991年,全县拥有汽车256辆,收缴养路费683590.0元、建设费146009.6元,滞纳金4929.3元,合计834529.3元。
  到2006年底,全县营运车辆达458辆,其中货车357辆32313个吨位,客车101辆(大客车1辆,中型客车30辆,出租车70辆)计1250个吨位,该年收缴养路费5759566.20元、建设费1001809.90元、滞纳金58000.35元,合计6819374.45元。
  1991-2006年度交通规费征收表二、车辆运管费
  1991年,全县拥有各种汽车156辆,当年完成客运量6.85万人、客运周转量287.3万人/公里,当年征收运管费8.1万元、客运附加费1.14万元。
  1992年,全县拥有各种汽车288辆,其中有大型客车5辆,小客车1辆,有大小拖拉机378台,全年累计完成客运量12万人次、旅客周转量2277.7万人/公里,完成货运量33.9万吨、货物周转量5085万吨/公里(含民间运输)。
  到2006年底全县营运车辆达458辆,其中货车357辆3213个吨位,客车101辆(大客车1辆,中型客车30辆,出租车70辆),计1250个吨位。全县完成客运量62.79万人次、客运周转量3768万人/公里,完成货运量508万吨、货运周转量3360万吨/公里。全年征收运管费63.5万元、客运费10万元。三、农用拖拉机费用
  1991年,全县拥有拖拉机250台,征收拖养费1.42万元。到2006年底,全县拖拉机发展到1919台,大多数拖拉机为农业服务。
  第三章公路运输
  第一节运输企业
  临潭县腾达运输有限责任公司2001年12月成立,时有货运车辆60辆,经理敏志章,隶属于城关镇经委会。2004年并入甘南雪羚集团临潭运输有限责任公司。
  临潭县汽车联合运输队原名为临潭县城关镇汽车联合运输公司。成立于1984年,隶属于城关镇经委会。公司组建负责人吴德福任经理。2001年更名为临潭县汽车联合运输队,2005年7月并入甘南雪羚集团临潭运输有限责任公司。
  临潭县安通车辆服务中心1997年组建,原隶属于甘南州机动车驾驶员安全管理协会临潭分会。2001年根据州委发(2001)30号文件精神,州交警支队和州驾协决定撤销各县市安通车辆服务中心。2001年12月重新组建,隶属城关镇经委会,法人代表朱德彦。
  临潭县西大街车队成立于1992年至今,丁士惠任队长,有货车68辆。
  甘南雪羚集团临潭运输有限责任公司2004年7月成立,经理敏志章。2006年4月由甘南雪羚集团进行整改重组,陈炳孝任董事长、吴德福任经理。
  第二节货运
  1991年以来,全县货运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货运车辆逐年增长,到2006年底,货运车辆达到357辆。全年共完成货运量508万吨,完成货运周转量3360万吨/公里。完成道路运输总产值5638.6万元,增加值568.7万元。全县的货运车辆常年奔波在青藏、川藏、川滇线上,将本县的青稞、大豆、小麦等粮食作物运出去,将面粉、煤炭、百货、建材等物品运进来,极大地方便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第三节客运
  1991年底全县拥有各种汽车256辆、拖拉机250台。其中机关企事业单位有各种货车163辆,当年完成客运量6.85万人、客运周转量287.3万人/公里,客运线路延伸到16个乡镇,占乡镇总数的84.2%;通县外公路达到5条,日发客车6班次,日客流量250余人次。当年征收运管费8.9万元,其中运输费7.8万元,征收客运附加费1.1万元。到2006年底,已拥有大中型客车32辆、小型客车70辆。其中市际班车15辆,市内班车5辆,县内班车12辆,开通了县城到兰州、临夏、岷县、临洮等周边地区的客运线路,冶力关、陈旗、石门等主要乡镇也开通了至省城兰州的客运班线。客运网络已覆盖到全省五个地、州、市,乡镇通班车率达到了100%,为方便广大群众出行,发展地方经济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截至2006年底,共完成客运量62.79万人次,完成客运周转量3768万人/公里。
  2006年根据全省农村客运网络体系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全县加大了乡镇汽车站建设步伐,年底完成了冶力关、新城、陈旗、总寨、店子、古战6个乡镇公用型汽车站的建设项目。
  临潭公用型汽车站建筑面积3272平方米,四层“戴帽”(框架结构双面楼)附属配套设施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总投资486万元。2001年10月15日正式动工修建。2004年该车站建设因缺口资金大,经向县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请示,决定公用型汽车站以股份制合作经营方式向社会筹资修建。2006年11月23日经省运管局、州运管局、州交通局等有关单位验收通过,投入营运。
  冶力关公用型汽车站成立于1987年,原址位于冶力关镇堡子村。2005年7月征用关街村地2.14亩建设新车站,车站建筑面积为265.2平方米,建筑规模为砖混结构平顶房屋5间。
  新城公用型汽车站成立于1996年,原租赁新城民族旅社办公室一间及场地开展业务。2005年7月与新城石膏板厂股份合作建站,建筑面积为265.2平方米,建筑规模为砖混结构平顶房屋5间。
  陈旗、总寨、古战公用型汽车站占地面积分别为2.7亩、2.5亩、2.8亩,亦采取股份合作建站的方式,于2006年进行修建。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临潭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临潭县志(1991-2006)》做到了把握原则、客观真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遵循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秉笔直书,客观记载,突出了详近略远,着重反映了1991至2006的16年中取得的突出成就,脉络清楚,重点突出,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篇目有所创新,突出了地域和资源特点,彰显地方文化,突出地方特色,使志书具备了很强的资料性、科学性、可读性和学术性。

阅读

相关人物

陈炳孝
相关人物
吴德福
相关人物
敏志章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