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统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620020220000483
颗粒名称: 第三章 统计
分类号: C829.2
页数: 4
页码: 239-242
摘要: 临潭县统计局恢复于1980年10月,是县政府的重要统计信息、咨询、监督机构和经济综合部门。2004年4月15日成立“临潭县城乡社会经济调查队”,隶属县统计局。2006年,县统计局有干部职工16人(大专及以上学历10人,中专5人),其中:局长1人,副局长2人,城乡调査队队长1人。
关键词: 临潭县 统计工作

内容

第一节机构
  临潭县统计局恢复于1980年10月,是县政府的重要统计信息、咨询、监督机构和经济综合部门。2004年4月15日成立“临潭县城乡社会经济调查队”,隶属县统计局。2006年,县统计局有干部职工16人(大专及以上学历10人,中专5人),其中:局长1人,副局长2人,城乡调査队队长1人。
  第二节定期统计报表
  定期统计报表,是指为了定期取得系统、全面的基本统计资料,按照一定的表式和要求,统一布置,自下而上地搜集统计资料的一种方法。临潭县统计局利用定期报表取得统计资料的有:农村经济统计、工业能源统计、批发零售贸易及住宿餐饮业统计、社会科技统计、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建筑业以及核算地区生产总值统计等。
  第三节专门调查
  专门调査,主要是指为了研究某些针对性问题而专门组织的调査。这种调査多属一次性调査,如普査、抽样调查、重点调査、典型调査等。目前统计局主要搞的一次性调査有普査和抽样调査两种。
  一、抽样调查
  抽样调査是根据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加以调査研究,并以样本的指标数值去推算总体指标数值。由于统计调査方法的重大改革,采用抽样调査方法,具有社会投入少的特点,能够以较少的投入取得必要的统计数据。目前利用这一统计调査方法取得统计资料的专业有:农村住户调査、城镇住户调査、农产品产量调査、贫困监测、农村固定资产抽样调査、人口变动调查、1%人口抽样调査等。从2006年开始批发零售贸易及住宿餐饮业也应用了抽样调査的方法。
  二、普查
  普査是一种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査,主要用来搜集某些不能够或不适宜用定期统计报表来搜集的统计资料,以摸清重要的国情、国力,一般用来调査一定时点上的社会经济现象总量。自1991年以来,临潭县已开展了多次大规模的普查,分别是:1993年年底开展的第一次第三产业普查、1995年年底开展的第三次工业普查、1996年下半年开展的第一次基本单位普查、1997年上半年开展的第一次农业普查、2000年11月1日开展的第五次人口普查、2001年12月31日开展的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2004年12月31日开展的第一次经济普查、2006年12月31日开展的第二次农业普查。
  (一)临潭县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
  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是经过国务院批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具有普遍性的调查,普查的指标共有38个项目、678个指标。普查的目的是全面掌握农业生产要素的规模与结构,进一步查清农村劳动力的使用转移以及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的基本情况,为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为农业生产经营者和社会公众提供统计信息服务。此次普查范围包括农作物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普查时间为1995年10月至1999年6月止,历时3年。涉及全县19个乡镇,141个村委会,723个合作社。
  (二)临潭县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2000年11月1日进行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是在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进行的人口普查,也是一次跨世纪的人口普查。
  总人口及其增长情况临潭县登记的总人口为141008人(包括外来人口,不包括外出人口),与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零时)的131112人相比,临潭县十年零四个月总人口共增加了9896人,增长7.55%,平均每年增加958人,年平均增长0.71%。普查登记的户籍人口(指有常住户口人数和常住户口待定人数,包括外出人口,不包括外来人口)为145800人。
  人口自然增长状况人口出生率逐渐下降,由1990年的24.56%。下降到2000年的16.42%。,下降了8.74个千分点,自增率为&51%。。
  人口年龄、性别构成情况全县登记的总人口中,0~14岁的人口42298人,占总人口的30%;15~64岁的人口为95689人,占总人口的65.73%;65岁以上的人口为6021人,占4.27%。同1990年第四次全县人口普查数据相比,。~1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1.78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2.19个百分点;65岁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41个百分点。男性为72640人,占总人口的51.51%;女性为68368人,占总人口的48.49%,性别比为106.23%,比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下降了1.99个百分点。
  家庭户情况共有家庭户34060户,家庭户人口为140169人,占总人口的99.6%,平均家庭户规模为4.12人,比1990年的4.69人减少了0.57人。
  城乡人口情况居住在城关镇的人口为21312人,占总人口的15.11%;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19696人,占总人口的84.89%。
  各种文化程度人口状况接受大学(指大专以上)教育的831人,占总人口的0.59%;接受高中(含中专)教育的6105人,占总人口的4.33%;接受初中教育的14158人,占总人口的10.04%;接受小学教育的58591人,占总人口的41.55%。
  与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口拥有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数有如下变化:具有大学教育程度的人由224人上升为589人;具有高中教育程度的人由3820人上升为4330人;具有初中教育程度的人由8416人上升为10041人;具有小学教育程度的人由18904人上升为41552人。文盲人口(15岁及15岁以上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为38585人,与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粗文盲率(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47.78%下降为27.36%,下降了20.42个百分点。
  民族人口构成情况汉族人口为99978人,占总人口的70.90%;各少数民族人口为41030人,占总人口的29.10%。与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4654人,增长了4.88%;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5242人,增长了14.65%。
  就业和失业人口情况15周岁及以上人口共9677人,其中有职业的8415人,占86.96%;在职工作人数7人,占0.07%;其他原因未工作人数1255A,占12.97%。在未工作人口中,从未工作正在寻找工作的有32人,失去工作正在寻找工作的有32人。
  人口流动和迁移情况在登记人口中,已在本乡、镇居住半年以上,常住户口在本乡(镇)以外的有2660人;在本乡、镇居住不满半年,但已离开常住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有206人;普查时居住在本乡、镇,常住户口待定的有416人;原住本乡、镇,普查时在国外工作或学习,暂无常住户口的有3人。在户籍人口中,外出不满半年的有2342人,外岀半年以上的有9969人。
  (三)临潭县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
  临潭县于2004年进行了第一次经济普查。通过普查全面掌握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等信息,为研究制定临潭县“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高政府决策与管理水平提供了基础信息。通过普查,临潭县有个体工商户3641户,法入单位443个,产业活动单位176个。
  (四)临潭县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
  临潭县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目的是全面掌握农业、农村、农民的基本情况,为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为农业生产经营者和社会公众提供统计信息服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此次普查对象包括农村住户、城镇农业生产经营户、农业生产经营单位、村民委员会(包括列入农业普查范围的居委会)、乡镇人民政府。普查范围包括农作物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全国普查时点为2006年12月31日,普查时期为2006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临潭县经甘南州报请省局和国务院领导小组同意提前于11月30日开始普查。普查涉及全县16个乡镇,142个普查区723个小区,29426个家庭户130009人,146个集体户1067人以及31个农业生产经营、服务单位。
  第四节统计服务
  1990年以来,临潭县统计部门通过开展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积极履行统计工作信息、咨询、监督职能,切实发挥了统计部门是各级党政领导决策的“参谋部”、经济和社会运行的“晴雨表”、社会公众咨询的“信息窗”作用。1991年至2006年,县统计局先后整理编印了 (1991-2006年临潭县统计年鉴》(精装本),每年各印制200册。1991年、1998年、2001年、2005年,先后整理编印了全县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县第一次农业普查、全县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县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提供数据达7万多个。自1991年以来,县统计部门积极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内强管理,严格数据质量,外树形象,提高服务水平。(一)制定了《临潭县主要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和控制办法》,实行了统计数据质量责任目标奖惩制度、统计报表三级审核签字盖章制度和下管一级制度,推行了综合因素异常波动评估说明办法等。(二)推行了工业统计“一套表”、农业统计多目标分季抽样调查等改革;对规模以上工业实行了企业直报,规模以下工业实行了抽样调查;对全县农村小康进程和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纲要,科技进步实施了监测;改善了统计工作条件和办公设施,实现了与上级业务部门计算机联网,建立了县统计内部区域网,推动了统计办公信息网络化、电子自动化进程。(三)开展了统计“三五”、“四五”、“五五”普法和纪念《统计法》颁布20周年等宣传活动,为各级党政领导举办了《统计法》学习培训,分期分批对基层统计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健全了统计历史资料和原始账表,加强了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为200多个单位发放了统计管理登记证;突出《统计法》贯彻执行情况、统计”双基”建设等工作重点,深入开展了统计执法大检查。(四)积极响应政府中心工作,对6大类主要统计指标数据实行了快速上报;及时把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脉搏”,围绕亮点、难点、重点问题,深入调研分析。1991年以来,县统计部门共提供各种信息、分析报告400余份,其中,被县级以上部门采用50余份,同时,整理编印了1991-2006年的统计年鉴,第一次农业普查,第三产业普查,第四、第五次人口普查,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等资料。县统计部门先后获得国家级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先进集体、省级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先进集体、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先进集体、州级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第五节统计信息自动化
  近年来,国家统计信息网络系统已初具规模,各级统计部门的统计信息网络也已经形成,统计信息在网上的应用不断拓展,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已经融入统计业务中,并成为统计业务流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县统计部门统计信息自动化建设自制定实施统计信息规划以来,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初具规模,不仅建成了局内的局域网,而且和上级统计局建成了点对点的统计广域网,实现了ADSL的宽带上网,统计信息得以及时在网上发布,统计数据能够实现远程访问,不仅能够满足各类常规统计报表和大型普查的数据处理需要,而且在满足地方政府及上级部门对统计数据的需求,不断提高统计服务水平方面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临潭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临潭县志(1991-2006)》做到了把握原则、客观真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遵循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秉笔直书,客观记载,突出了详近略远,着重反映了1991至2006的16年中取得的突出成就,脉络清楚,重点突出,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篇目有所创新,突出了地域和资源特点,彰显地方文化,突出地方特色,使志书具备了很强的资料性、科学性、可读性和学术性。

阅读

相关机构

临潭县统计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临潭县城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