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移民点建设与移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620020220000417
颗粒名称: 第五节 移民点建设与移民
分类号: D632.4
页数: 2
页码: 180-181
摘要: 临潭县属国扶贫困县,人多地少,资源贫乏,自然条件严酷,干旱、冰雹、洪涝灾害频繁,农业十年九灾,大部分群众生活十分困难。为了彻底改变贫困面貌,缓解人地矛盾、人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移民点建设、移民工作作为扶贫攻坚的主要措施,列入全县重点工作之一。
关键词: 临潭县 移民点建设

内容

临潭县属国扶贫困县,人多地少,资源贫乏,自然条件严酷,干旱、冰雹、洪涝灾害频繁,农业十年九灾,大部分群众生活十分困难。为了彻底改变贫困面貌,缓解人地矛盾、人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移民点建设、移民工作作为扶贫攻坚的主要措施,列入全县重点工作之一。
  疏勒河七道沟临潭移民点,共修建房屋2988间,平田整地17000亩,植树造林120万株,水、电、农田、林地、公路等基础设施完善,有水塔4座、支渠1条、斗渠8条,柏油路连通各村,自来水全部入户。机构健全,人员配备到位,设管委会1个,现有工作人员13名,有九年制学校1所、六年制学校3所,有教师28名、学生586人,有中心卫生院1所、医务人员12名,有村级诊所2所。社会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移出的群众,经过几年努力奋斗,基本实现了一年搬迁,二年安家,三年解决温饱,四五年稳定脱贫的奋斗目标。
  1995年开始,先后向酒泉、张掖、饮马农场、疏勒河七道沟等基地安置移民达1425户7832人,其中:1995年向酒泉市丰乐乡插花安置57户221人;1996年向张掖市和平、大满、党寨三乡插花安置54户222人;1997年向张掖市东五滩乡插花安置54户229人;1998年向张掖市插花安置15户62人;1999年向饮马农场插花安置49户271人;2000年至2005年向疏勒河七道沟移民基地集中安置996户5677人;2006年向饮马农场集中安置200户1150人。临潭县鹿儿台水电站是临潭县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电站库区移民涉及术布乡立寺滩合作社27户137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事关工程建设大局,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2004年11月份全面完成鹿儿台李寺滩库区移民27户137人搬迁安置工作,分别在临潭县城关镇安置8户,合作市安置15户,卓尼县麻路乡安置4户。2006年5月全面完成九甸峡库区古柱、古那一期移民36户168人,分别在疏勒河七道沟安置25户,羊沙乡秋裕村安置9户,八角乡安置2户。同时,为了想方设法增加群众收入,加快脱贫步伐,从1998年开始向新疆有关农牧团场输送劳务移民,累计达3215户12139人,年均创收达3000多万元。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临潭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临潭县志(1991-2006)》做到了把握原则、客观真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遵循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秉笔直书,客观记载,突出了详近略远,着重反映了1991至2006的16年中取得的突出成就,脉络清楚,重点突出,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篇目有所创新,突出了地域和资源特点,彰显地方文化,突出地方特色,使志书具备了很强的资料性、科学性、可读性和学术性。

阅读

相关地名

临潭县
相关地名
临潭县城关镇
相关地名
羊沙乡秋裕村
相关地名
疏勒河七道沟
相关地名
卓尼县麻路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