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畜牧业科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620020220000387
颗粒名称: 第五章 畜牧业科技
分类号: S818.9
页数: 5
页码: 160-164
摘要: 临潭县农牧民由于受历史、文化、思想认识等方面的影响,在畜牧业生产经营中方式还比较粗放、传统,科技含量相对低,难以适应新形势市场经济条件下畜牧业发展的要求,因此加强了对技术人员、农牧民的培训。
关键词: 临潭县 畜牧业科技

内容

第一节畜牧业科技项目
  一、暖棚养畜
  暖棚养畜作为新型的畜牧业科技项目,临潭县于1995年正式开始实施。是年,在县政府的安排部署下,由县畜牧局牵头,县畜牧兽医工作站、县草原工作站及有关乡(镇)协作实施,在中西路的新城、扁都、流顺、羊永、长川、城关、卓洛、古战、术布等9乡(镇)进行,以后历年在全县逐渐大面积推广应用。暖棚养畜能使棚内保持相对湿度,并且使牲畜保膘、保胎、生产稳定。由于暖棚内温度基本控制在牲畜生长发育和生产所需的适宜范围内,有利于牲畜生长发育,使个体性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为畜牧业稳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被誉为畜牧业生产中的“绿色、白色技术革命”。
  1995-2005年暧棚建设及养畜情况表
  二、青贮氨化饲料
  青贮氨化饲草料制作是针对临潭县草场资源有限、牲畜饲草料资源相对缺乏而采取的一项有效措施。该项工作开始于1995年。时年,在总结以往小型制作经验的基础上,经县上安排部署,在中西路诸乡镇实施。由县草原工作站(后变更为县畜牧服务中心草原组)与农户共同进行。业务人员从事技术跟踪服务,农户进行建池及氨化、青贮,以后历年县上根据各乡(镇)牲畜饲养量,草资源状况以指导性计划的形式每年下达任务,在有条件及有积极性的农户中实施。
  青贮饲料是将铡碎的新鲜植物体,通过微生物发酵和化学作用,在密闭无氧条件下调制而成。其主要目的是贮藏生长盛期的饲草,以供饲料短缺之时需要,是保证常年均衡供应家畜青绿饲料的有效措施。青贮饲料可保持青绿多汁饲料的营养,是家畜冬春季节维生素、矿物质的重要来源;青贮饲料可改变饲草品质,青贮料较干秸秆中粗纤维含量降低2.29%-5.95%,而粗蛋白质含量较干秸秆高0.82%-1.09%,是发展节粮型家畜的主要饲料,它可提高家畜繁殖率、泌乳力和促进幼畜生长发育,是饲养奶牛、肉牛、肉羊不可缺少的饲料。制作青贮饲料可充分利用青粗饲料资源,其在微生物发酵中产生乳酸、醋酸、琥珀酸及醇类,具有酒酸香味、适口性好,且易消化吸收,并有轻泻作用。青贮饲料经青贮发酵后,可使其中所含病菌、虫卵和杂草种子失去活力,减少对农田的危害和感染。而氨化饲料使牛尿氮量不同程度地提高;对土地有好处,氨处理可提高秸秆有机物10~12个百分单位,粗蛋白含量由3%~4%提高到8%或更高。氨化后的秸秆使家畜食入量增大,适口性好,采食时间大大缩短。为此,临潭县在发展畜牧业的同时,极力采用推广了青贮氨化饲料科技项目,有力地提高了饲草利用率,加速了牲畜商品转换率。
  1995—2006年靑贮氨化饲料简表
  三、高效牛羊育肥
  2003年1月,由临潭县畜牧局会同甘南州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编写了《临潭县高效牛羊育肥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年,在城关、术布、古战、卓洛、长川、羊永、流顺、新城、冶力关、扁都10个乡(镇)实施。以群众自筹2420万元,国家扶持解决770.8万元的形式,修建标准化暖棚530座74200平方米,修建青贮氨化池530座,人工种草2650亩,购进架子牛5000头、架子羊25000只,同时还引进良种肉牛秦川牛等100头、良种肉羊200只,分别投放于上述10乡(镇)进行改良,配套高效牛羊育肥。当年出栏育肥牛10000头,育肥羊50000只,纯收入达1463.6万元,每座棚纯收入2.76万元。从事该项目的农户2500~2600户。
  四、高效饲养肉猪应用推广项目
  由省农牧厅批准立项,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主持,兰州奉特动物科技有限公司承担的“农户高效饲养肉猪、肉羊配套技术应用”项目于2004年7月在古战等17个乡 (镇),84个行政村广泛实施。
  该项目从临潭县养殖业的实际岀发,结合当地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充分整合和应用最新养殖实用技术,严把种、舍、料、管、防等几个关键环节,利用当地饲草料资源配置,以中草药为载体的复合预混料,辅之改建标准塑膜暖棚进行科学饲喂,缩短育肥期,达到加快出栏,提高养殖户经济效益的目的。主要推广优良猪优化组合的配套技术,中草药添加科学应用技术,育肥猪洗胃、健胃、驱虫保健、配合饲料加工、科学饲养管理、猪病防治等实用技术。
  全县共计示范推广17个乡(镇)、84个行政村、1650户,试验猪达3500口。经过测评,应用该项技术后,育肥猪日增重最高达到2.0公斤,最低0.4公斤,平均在1.0公斤左右。比对照组平均高出0.25公斤。在广大农牧民的强烈要求下,召开各种形式培训会38场(次),培训人员1100人(次),并免费发放肉猪、肉羊技术手册1100份。
  第二节畜牧业科技推广
  临潭县农牧民由于受历史、文化、思想认识等方面的影响,在畜牧业生产经营中方式还比较粗放、传统,科技含量相对低,难以适应新形势市场经济条件下畜牧业发展的要求,因此加强了对技术人员、农牧民的培训,年培训人数在3500人(次)以上,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促进技术创新和推广。推广纯繁杂交改良,高效肉猪、羊的饲养推广等畜牧业实用技术,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力度,改革牧业科技服务体制,采取多种措施,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转化和应用,提高科技含量。
  2.通过建立养殖示范园区、科技示范村、示范点来引进推广先进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积极引进荷斯坦奶牛、利木辛、秦川牛、海福特,西门塔尔、夏洛来,甘肃高山细毛羊、美利奴、小尾寒羊、绒山羊、关中奶山羊、波尔山羊、萨福克、无角陶赛特、特克赛尔羊,杜洛克、汉普夏、长白猪、大约克夏等优良畜种,采取人工授精等先进技术进行纯繁和杂交改良,实行良种、良法、良料、良舍、良医等“五良”技术的综合组装配套。
  3.加强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和体制创新。以技术服务单位实体化、科技成果产业化、科技人才市场化为目标,积极推进畜牧技术单位的管理体制改革,推行竞争上岗、岗位目标责任制和浮动工资三项制度,实行双轨目标承包责任制,制定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鼓励科技人员到基地、园区、示范点、养殖场进行技术有偿服务,承包经济实体,并把技术人员承包技术服务工作作为年终考评、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
  4.建立培训网络机制。通过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组织农牧民、养殖户和基层干部学习先进适用的科技知识,使他们掌握1一2门科技技术,保证每个养殖户拥有一名科技明白人。加强对各级科技人员的培训。通过上学深造、短期培训等继续学习形式,提升知识层次,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组织广大科技人员和养殖户赴县内外、州内外、省内外考察学习,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和知识,进一步转变观念,根据发展需要聘请一些专家和技术能人,到临潭县进行指导和科技培训,提高畜牧业科技人员素质和技能。
  畜牧业科技推广简况:
  1.农牧民技术培训:1991—2006年,5.6万人(次)。
  2.在职技术人员深造:1991—2006年,88人(次),其中大专学历63人,本科学历10人。
  3.养殖业示范园区建设: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省委有关农村文件精神,全面实施甘南州“农牧互补”战略,促进农牧民增收。于2004年建设的具有高科技、高标准、大规模、示范性强等特点的养殖业示范园区。
  卓洛乡下园子示范园区:2004年4月份始建,乡政府从群众手中以返租倒包的形式租赁土地78亩,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建成标准化暖棚68座,每座棚建筑面积182平方米,占地面积540平方米。园区有配套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牲畜疫病防治、养殖技术服务站等办公附属设施,有周边4个乡镇的34户群众入驻园区,以“四统一”机制和“五良”措施,即统一标志、统一防疫、统一饲养规程、统一监管和良种、良料、良法、良医、良舍,从事养殖业。2005年引进鲁西黄牛等良种肉牛188头、奶牛104头。
  新城镇南门河示范园区:2004年5月份始建,以返租倒包的形式租赁土地51.7亩。2004年10月建成标准化暖棚44座,有40户养殖户入驻园区,以“四统一”机制和“五良”措施进行牛羊养殖。每户占地面积484平方米,暖棚面积180平方米,配套修建了畜牧兽医工作站和管委会办公室、围墙、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统一购进鲁西黄牛164头进行冻配改良,养殖户自购架子牛、架子羊进行育肥。
  两个示范园区至2006年12月份共出栏育肥牛1950头,出栏育肥羊15500只,户均年收入0.91万元。
  第三节畜牧业机具
  1995年4月份为配合青贮氨化饲草的制作,由县畜牧局委派县草原工作站,从甘肃武威机械厂购进铡草机19台(套),分发给19个基层畜牧兽医站;金洮良种牛繁育基地有配套的饲草料加工机组、挤奶设备各1套;2006年完成一期工程建设的甘南华新现代畜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购置安装德国进口具有全记忆系统、监视系统、自动计量系统等高科技含量的电脑操控转盘式挤奶机,价值260余万元。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临潭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临潭县志(1991-2006)》做到了把握原则、客观真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遵循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秉笔直书,客观记载,突出了详近略远,着重反映了1991至2006的16年中取得的突出成就,脉络清楚,重点突出,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篇目有所创新,突出了地域和资源特点,彰显地方文化,突出地方特色,使志书具备了很强的资料性、科学性、可读性和学术性。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临潭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