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林业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620020220000343
颗粒名称: 第一章 林业管理
分类号: F307.2
页数: 4
页码: 135-138
摘要: 洮河林业局羊沙林场1958年6月成立临潭县羊沙森林经营所,1959年改名为羊沙林场,归洮河林业局管理,几经撤立,]990年底再次设立,1995年设立林业派出所、刑警队、缉査队、消防中队。甘肃莲花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1983年9月15日成立,县级建制。莲花山森林公园1993年1月13日由省林业厅批准设立。牙扎坎木材检査站1995年12日经省政府批准,省林业厅将牙扎坎等7个木材检査站委托州农林局管理,定为全额拨款的正科级事业单位。临潭县林业技术工作站1983年12月24日撤销“临潭县农林技术推广站”,同时成立“临潭县林业技术工作站”,科级事业单位。县农林局森林公安(股)局对本县境内的珍贵野生动植物严加保护。
关键词: 林业管理 林业建设

内容

洮河林业局羊沙林场1958年6月成立临潭县羊沙森林经营所,1959年改名为羊沙林场,归洮河林业局管理,几经撤立,]990年底再次设立,1995年设立林业派出所、刑警队、缉査队、消防中队。
  , 洮河林业局冶力关林场1951年成立,几经撤立。1990年底再次设立,1995年设
  立林业派出所、刑警队、缉査队、消防中队。
  甘肃莲花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1983年9月15日成立,县级建制。
  莲花山森林公园1993年1月13日由省林业厅批准设立。同莲花山风景林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一套人马,两块牌子。
  二、甘南州属林业机构
  牙扎坎木材检査站1995年12日经省政府批准,省林业厅将牙扎坎等7个木材检査站委托州农林局管理,定为全额拨款的正科级事业单位。
  三、临潭县属林业机构
  农林局1982年前临潭县农林局分为经建科、林业科、农牧科、农业局、农牧局,1982年1月临潭县农牧局分设为农林局和畜牧局,农林局主管林业工作至今。四、农林局下设林业机构
  临潭县林业技术工作站1983年12月24日撤销“临潭县农林技术推广站”,同时成立“临潭县林业技术工作站”,科级事业单位。截至2006年底,有职工2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6人(林业工程师3人,助理工程师10人,技术员3人)。下设店子、新城两个林业区站,王旗、洮滨、羊沙、羊永、术布、石门6个林业乡站。
  临潭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1992年7月22日成立,和县林业技术工作站一套班子,两块牌子。
  临潭县林业勘察设计队2001年5月25日成立,与县林业站合署办工,一套人马,两块牌子。
  三岔林业派出所成立于1987年9月4日,所址位于三岔乡高楼子村,配备林业警察4名。1994年搬迁到店子乡政府所在地。
  店子木材检查站原名“三岔木材检査站”,成立于1981年6月12日,地点在今三岔乡高楼子村,于1994年搬迁到店子乡政府所在地后更名。
  临潭县三岔林场2001年经县政府报州政府同意后,于2002年恢复了三岔林场, 为副科级事业单位,原三岔苗圃归三岔林场管理。
  临潭县森林公安局县政府以潭政发(2002)86号文件批复成立,为副科级单位, 人员编制38人,受县农林局直接领导,业务受县公安局指导。2002年10月24日正式挂牌成立运行(并加挂“临潭县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牌子)。下设三岔、冶力关、术布3个森林公安派出所,于2002年10月挂牌运行。
  第二节林业体制改革
  临潭县林业体制改革主要由单纯经营林木向培育保护森林转变。1992年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成立,对全县林木实行病虫害防治,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1998年9月30日,按照国务院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停止国有天然林采伐的决定”,临潭县于1998年10月1日停止木材采伐和运输,全面清査林区木材,关闭全县木材加工点。2000年启动退耕还林工程。2001年1月,临潭县天然林保护工程启动,2002年6月恢复了三岔林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2003年进行了全县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将森林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2004年国家对国家级重点公益林兑现公益林补偿基金,森林资源保护进一步加强。
  第三节经营管理
  一、木材生产管理
  森林采伐限额管理从1987年开始,国家对省、省向州、州向县层层下达森林采伐限额。临潭县县管国有林场面积小,多为集体林,每年下达采伐限额100多立方米。
  木材生产“五证”管理自1988年以后,实行木材生产“五证”(即国有林、集体林或个人林木采伐许可证、采伐作业证、伐区验收证、更新合格证)管理制度。
  天然林禁伐1998年10月1日国有天然林资源停止采伐。
  二、木材运输管理
  1988年全面实行采伐限额制度以后,省上对木材运输管理有了新的规定,决定全省统一实行木材、林产品准运证制度;同时实行了一车一票(即检尺五联单中的运输联)一证(即木材、林产品准运证)制,要求做到供、需材单位相符,检尺五联单与准运证相符,林种、数量(立方米)、根数相符。
  1993年设立了冶力关木材检査站和店子木材检査站,检査过往木材的运输。1998年10月1日木材停采停运,严禁非法盗运木材及林木产品。
  三、各种地方用材的管理
  林区民用材管理1990年以后林区民用材管理依据是《甘南藏族自治州林区民用材生产管理实施办法》(试行),该实施办法对民用材享受对象、生产计划、审批程序、生产办法、育林费缴纳及民用材管理都作了明确规定。1998年随天然林停采而结束林区民用材提留。
  留成材管理国有木材生产单位给地方提留木材,地方政府向各县分配指标,大部分分给产材县,县上按产材乡分解给乡镇企业进行加工后销出,少部分以原木销出,少部分指标留地方政府,解决建设不足和物资兑换。1998年随木材停采而停止留成材。
  四、木材加工及市场交易管理
  自木材市场开放以来,林区、林缘区木材加工点和木材交易市场空前活跃,1988年以来,甘肃省委、省政府曾多次开会,下发关闭林区、林缘区木材市场及加工点的文件,但一直未能真正关闭,直到1998年10月1日甘肃省实施国有天然林停采后,遂关闭了全县木材加工点和木材交易市场。
  第四节资源管理
  一、森林资源调查设计
  1996年,由临潭县林业站对全县人工林进行了调査,从1987-1996年,累计人工造林2747.5公顷,其中郁闭成林的有560.6公顷,需补植重造的有2186.9公顷。2001年1月至2002年1月,由县林业站对全县森林资源作了调查,并对全县森林资源进行了分类区划界定。区划界定林业用地面积29066.7公顷,区划界定公益林面积29066.7公顷,其中国家级重点公益林面积4333.3公顷(国有2666.7公顷,集体1666.7公顷),省级重点公益林面积518.9公顷(国有200.6公顷,集体318.3公顷)。
  二、森林资源档案管理
  1991年,县农林局根据州农林局制定的《甘南州森林资源档案管理暂行办法》,逐步建起了森林资源档案,有兼职档案管理人员。
  三、珍贵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
  县农林局森林公安(股)局对本县境内的珍贵野生动植物严加保护。1999年4月19日,店子乡业仁村群众发现并捕获一只大熊猫,县农林局获悉,立即组织林业公安全体干警赶到现场保护大熊猫,三天后将这一国家级珍稀野生动物移交给甘肃省林业厅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局;同年7月10日,在总寨乡秦关村马旗阴坡山发现三只梅花鹿, 其中一只幼鹿被群众捕获,喂养一月,于8月3日由县农林局将梅花鹿安全移交给甘南州农林局下属的合作森林公园。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临潭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临潭县志(1991-2006)》做到了把握原则、客观真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遵循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秉笔直书,客观记载,突出了详近略远,着重反映了1991至2006的16年中取得的突出成就,脉络清楚,重点突出,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篇目有所创新,突出了地域和资源特点,彰显地方文化,突出地方特色,使志书具备了很强的资料性、科学性、可读性和学术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