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人口规模
第一节人口总量
1991年末,全县有28586户,133976人,其中:男性69555人,女性64421人, 平均每户4.7人。到2006年末人口总量达37241户,153266人,其中:男性80208人, 女性73058人,户均4.1人。至2006年,全县净增人口19290人,平均年递增8.4%, 平均年增加人口1205人。
1991—2006年临潭县人口总量表
单位:人续表
第二节人口分布
—、地域分布
临潭县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各乡镇人口分布有所不同。截至2006年末,城关镇、新城镇人口总量达到2万人以上;王旗乡、冶力关镇人口总量1万人以上不足2万人;长川乡、流顺乡、洮滨乡人口总量9000人以上不足1万人;羊永乡、石门乡人口总量8000人以上不足9000人;人口在5000~7000人之间的有羊沙乡、八角乡、古战乡;人口在5000人以下的有术布乡、卓洛乡、店子乡、三岔乡。
二、城乡分布
临潭县1991年农业人口为125571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3.73%;非农业人口为8405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27%。到2006年全县农业人口135491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8.4%;非农业人口为1434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37%;流动人口为3435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3%。临潭县1991-2006年人口分布表
单位:人
城关术布古战卓洛长川羊永流顺新城扁都店子新堡总寨三岔龙元陈旗石门羊沙冶力关八角合计
19911972735715297231385357569825511123914545353961466235974428100988154569785794730133976
19921995536375383236186597766841311287930645303959470036004500102148234576986794771135723
19932026336855462239388387899851111453947646054023474436384583103758370586988224847137856
19942052237215493241589157969857411620949946554069480136654591104358452596389974926139282
19952069737625498247690198103870411664953547284112486937344461102558395610191485012140273
19962152338085512262191228208881411764964648324213495837994575104338401625992605061142809
19972177338405570266592658336892011943979349014236505438334647105968533631893945113144730
19982201439025668271894308448907012173998049934319514539034738108058701643495765215147232
199922101394857342751956085479172123231010650574367520939484789109288806652096965280148842
200022335391557172860964586229268118329575513044455254399347681088887606499102095250148965
200122552390957362851963986869359120319601519145095298403847921096187936553102205258149977
200222877379056912837972587869431120979719519945625357397348331097988186597100695321150661
200323319378956932837982488509499122279755524345805334388648451101988286623101115364151626
200423530367457312848987688079250122889837525448515306371548741105488526626101555369151897
2005231363766586927189927887591421324410029498346595219374147701120584976606101435386151915
200624728380659412886983788799148232834913979236611605585676436100865248153266
注:2006年10月扁都乡并入新城镇,龙元乡、陈旗乡合并为王旗乡,新堡乡、总寨乡合并为洮滨乡。第三节人口密度
1991年临潭县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86.01人,到2006年每平方公里98.40人。2006年人口密度比1991年每平方公里增加了13人。各乡镇人口密度最大的是城关镇。1991年城关镇每平方公里就有715人,到2006年每平方公里达到896人。人口密度最小的是羊沙乡,1991年羊沙乡每平方公里24人,2006年每平方公里27人。总体看, 地势平缓,交通相对便利的乡镇人口密度大。
1991-2006年临潭县人口密度表
单位:人/平方公里第二章人口变动
第一节人口出生
1991年,全县当年人口出生2761人,其中男1432人,女1329人,出生性别比为107.75,出生率为20.46%。到1995年当年出生人口达到高峰,当年出生3067人,其中男1624人,女1443人,性别比为112.54,出生率高达22.04%,此后随着计生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人口控制的成效逐渐显现,当年出生呈下降趋势。到2006年,当年出生1673人,其中男903人,女770人,性别比为117.27,出生率为11.22知,比1991年下降了9.24个千分点。
1991—2006年,临潭县总出生人口35436人,年均出生2215人,年均出生率为14.34%。,其中男18931人,占出生人口的53.4%;女16505人,占出生人口的46.6%;性别比114.7。
临潭县1991-2006年人口出生表单位:人第二节人口死亡
临潭县在1991—2006年间,死亡总人口为16326人,年均死亡1020人,年均死亡率为7.06%。其中:男8946人,占死亡总数的54.8%;女7380人,占死亡总数的45.2%。男性死亡率高女性9.6个百分点。
临潭县1991-2006年人口死亡统计表
单位:人临潭县人口1991-2006年迁出、迁入相抵消后,减少人口为5161人。
临潭县1991-2006年人口机械变动统计表
单位:人
1991—2006年临潭县总出生人口为35436人,总死亡人口为16326人。自然增长
19110人,年均自然增长率为8.54%,与1990年相比,1991年到2006年,全县共少生14439人,每年平均少生902人。
第三节人口迁移
第四节人口总量变动临潭县1991—2006年人口自然变动情况表
单位:人
第三章人口结构
临潭县有汉族、回族、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土家族、东乡族、土族、保安族15个民族。主要是汉族、回族、藏族、蒙古族、满族、东乡族、土族7个民族。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査时,全县总人口为141030人,其中汉族99887人,占总人口的70.8%;回族22245人,占总人口的15.8%;藏族18674人,占人口的13.2%;蒙古族52人,占总人口的0.04%;满族17人,占总人口的0.012%;东乡族38人,占总人口的0.03%;土族84人,占总人口的
第一节民族结构0.06%;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土家族、保安族等8个少数民族共33人,占总人口的0.023%。
临潭县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査民族分布表
单位:人
第二节性别结构
临潭县1991-2006年人口总数中,男性始终比女性多,男、女性别比在110左右浮动。临潭县1991-2006年户籍人口性别构成表
单位:人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査时0-14周岁儿童42261人,占总人口的29.96%。其中男性21909人,占总人口的15.53%;女性20352人,占总人口的14.43%。15-59周岁人口87347人,占总人口的61.94%,其中男性45368人,占总人口的32.17%;女性41979人,占总人口的29.77%。60周岁以上老人是11422人,占总人口的8.1%, 其中男性5182人,占总人口的3.67%;女性6240人,占总人口的4.42%。
第三节年龄结构临潭县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査人口年龄构成表
单位:人
第四节文化构成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査时,临潭县扫盲人口4693人,占总人口的3.33%,其中男性1252人,占总人口的0.89%;女性3441人,占总人口的2.44%。小学文化程度的58764人,占总人口的41.67%,其中男性35304人,占总人口的25.03%;女性23460人,占总人口的16.63%。初中文化程度的14364人,占总人口的10.19%,其中男性10820人,占总人口的7.67%;女性3526人,占总人口的2.5%。高中文化程度的4149人,占总人口的2.94%,其中男性3172人,占总人口的2.25%;女性977人,占总人口'的0.69%。中专文化程度的2039人,占总人口的1.45%,其中男性1443人, 占总人口的1.02%;女性596人,占总人口的0.42%。大学专科文化程度的744人, 占总人口的0.53%,其中男性584人,占总人口的0.41%;女性160人,占总人口的0.11%o大学本科文化程度的94人,占总人口的0.067%,其中男性91人,占总人口的0.065%;女性3人,占总人口的0.0007%。研究生文化程度3人,占总人口的0.002%,其中男性3人,占总人口的0.002%。
临潭县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査受教育人口分布表
单位:人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査时,各行业从业人员81933人,占总人口的5&1%,其中男性42603人,占总人口的30.2%;女性39330人,占总人口的27.9%。
第五节经济构成临潭县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査行业人口构成表
第四章计划生育
临潭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临潭县计划生育机构始建于1964年3月,1983年机构改革中,成立临潭县计划生育委员会,为县政府局级常设机构,列入政府序列局。2002年更名为临潭县计划生育局,2005年更名为临潭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现有主任1名,支部书记兼副主任1名,专职副主任3名,专干8名。
临潭县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指导站临潭县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指导站原名为临潭县计
第一节机构划生育宣传指导站,属临潭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下属的正科级事业单位。到2006年全站共有人员15名,其中副高级职称1名,主治医师1名,主管护师1名,医师10名,护士2名。
乡镇计划生育工作站1999年初,临潭县委、县政府根据省、州关于实现计划生育“三为主”目标要求,在全县19个乡镇成立了计划生育工作站,成为乡镇政府中一个重要的职能部门。1999年5月,县委为19个乡镇配备副科级站长,县人事和县计划生育主管部门为各乡镇配备专干2~3名。每个乡镇都设立了计划生育办公室,挂牌办公。2001年9月,在乡镇机构改革中,乡镇计划生育工作站更名为乡镇计划生育办公室,办公室主任改为非领导职务,享受副科级待遇。乡镇计划生育工作站(办公室)受乡镇党委、乡镇政府和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的双重领导。
乡镇计划生育服务所乡镇计划生育服务所始建于1999年5月,所长由计划生育工作站站长兼任,服务所大夫2~3名。
临潭县计划生育协会1999年5月,临潭县计划生育协会成立。计划生育协会设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及理事。第一任会长赵敏学,副会长洪渊、王亚男、王云昭,秘书长张俊立。
乡镇村计划生育协会1999年5月,继县计划生育协会组织成立之后,全县乡镇村也纷纷建立组织,制定章程,开展活动。乡镇协会主要由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乡镇计划生育专干组成,在乡镇计生办中有1人专管协会工作。
村级协会是基层协会组织的主体,直接面对育龄群众,对计生工作起着最直接的作用。村协会由村支部书记或村主任任会长,妇女主任或村专干任秘书长。村协会下面设有协会小组,每个协会小组有若干会员。
到1999年末,全县19个乡镇,141个行政村都建立了计划生育协会组织。会员人数约占全县总人口数的10%以上。
第二节人口控制
控制人口是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1991年以来,临潭县比较好地完成了人口计划,为临潭县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出了贡献。
一、领导控制
1991年以来,县委、县政府都设立了主管计划生育工作的副书记、副县长。亲自部署,深入基层检査指导。计生职能部门有问题,及时找县上主管领导汇报,帮助解决。
各乡镇也设立了一名副乡长分工主管计划生育工作。1999年5月县委为各乡镇配备了计划生育工作站长,专管计划生育业务工作,使计划生育控制能力大大提高。县计划生育行政主管部门加强了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检査考核力度。每年都对计划生育工作情兄进行严格的奖罚,使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实行双线岗位责任制,党政干部和专职干部一起行动,每年年初,县委、县政府的党政一把手都要和乡镇党政一把手签订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和县直各部门、各单位也签订计划生育责任书。县委、县政府根据县人口委考核情况进行奖惩,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1999年对长川乡党委书记、乡长就地免职,2005年对新堡乡党委书记,乡长就地免职。
二、控制方法
严格制定人口计划。
严格实行准生证。严格实行准生证,对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它使各级计划生育部门掌握各种生育情况做到更加心中有数,对计划外生育控制也更加有利。
坚持“三为主”。“三为主”即“以宣传教育为主,以避孕为主,以经常性工作为主”。经过全县上下的不懈努力,1999年计划生育工作实现了 “三为主”,有效地控制了计划外怀孕。
创建“优质服务”。“优质服务”就是以育龄群众生产、生活、生育的需要为出发点,用科学、文明的方法为群众提供多方面的、高质量的服务,核心是“服务”,标准是“优质”。县委、县政府于2004年3月制定下发了《临潭县争创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实施方案》,各级党政组织、有关部门、各级计生主管部门和广大计生工作者积极投身到创建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的实践中,经过全县上下的努力,临潭县计划生育工作在巩固扩大“三为主”成果的基础上,于2005年底实现了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的目标。
落实优惠政策。各项计划生育优惠政策的落实,解决了二女户,独生子女和计划生育贫困户的后顾之忧。截至2006年底,帮扶二女结扎贫困户966户,落实帮扶资金103.15万元;帮扶独生子女领证贫困户95户,落实帮扶资金8.503万元;帮扶其他计划生育户中贫困户837户,落实帮扶资金101.473万元;累计落实两女户养老储蓄870户,52.2万元,3000元奖励106户31.8万元,其他224户9.914万元。落实奖励扶助政策389人,资金23.34万元。2005年6月启动“少生快富”工程,实施整村推进项目村,给已经采取了长效节育措施的独女领证户安排5000元;已经采取了长效节育措施的独生子领证户安排4000元;已经采取了绝育措施的二女户安排3000元。
第三节计划生育管理
临潭县计划生育管理工作自1991年以来,逐步推行“三级三线”管理技术服务、信息管理、依法管理的模式。即县、乡镇、村三级为党政管理;县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乡镇计划生育工作站(办公室)、村计生工作室为三线业务管理。
党政管理县乡村党政领导干部每季学习一次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有关理论,研究一次计划生育工作,解决计划生育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保证计划生育经费的投入,全面落实二女结扎户养老保险和独生子女保健费;投标建设县服务站、乡镇服务所和村服务室;建立健全利益导向机制,加快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相结合的步伐,大力推行“三结合”工作;党员、干部带头实行计划生育,对超生的领导干部进行査处; 健全和完善协会组织;充实和加强计划生育工作队伍,按要求配备专干和大夫。
业务管理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乡镇计划生育工作站(办公室)、村计生工作室作为党政管理的参谋助手,主要负责县、乡(镇)、村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各项业务。主要是人口计划,生育指标审批,数据统计,已婚育龄妇女的生育、节育管理,宣传教育、人员培训等,领导和管理县服务站、乡服务所、村服务室。
技术服务县服务站主要依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的业务范围开展优生监测,生育、节育、不育和生殖健康的系列服务;乡镇服务所的服务项目:环孕情服务,放环、取环、结扎(有条件的乡镇开展),妇女病普査治疗及转诊。产、术后随访、节育后回访、发放药具及生殖保健咨询等,建立妇女病普査治疗档案和不孕(不育)症档案;村服务室主要是村专干、合作社宣传员、自管小组长组织育龄群众学习计划生育方面的有关知识,参与环孕情检査、入户访视、药具发放等服务工作。
依法管理县、乡、村层层签订《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的责任书》,落实各自的执法责任;培训计划生育执法人员,持证上岗;严格按照《条例》规定的标准和法律程序征收社会抚养费;认真贯彻落实“七不准”规定;按照《条例》规定申请、评议、发放生育指标;在计划生育合格村的基础上实行村民自治;按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规定,各乡镇专人负责,建立流入人口档案,及时验证,开展服务。各乡镇、村对流出人口建立档案;及时办证、发证,按时査验环孕情证明。
信息管理2006年底临潭县各乡镇计划生育办公室和服务所都配备了计算机,计算机操作员持证培训上岗。建立了基层已婚育龄妇女信息管理服务系统,将已婚育龄妇女婚姻、怀孕、生育、节育、妇女病的査治情况,生殖保健情况全部输入计算机,建立了县乡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实现了州县、县乡联网。
第四节节育措施
节育措施主要包括结扎、放环、药具、皮埋,以及其他控制生育的方法等。
结扎主要适用于生育够政策规定的孩次,临潭县属二胎区,已婚妇女生育两个孩子就要实施绝育手术,结扎包括男性结扎和女性结扎两种方法,在临潭县普遍实施女性结扎手术。
放环、药具、皮埋、其他控制生育的方法是对已婚育龄妇女生育一孩后,为保持政策规定的生育间隔,政策规定只生一胎,或不愿生育二胎,或生育二胎后因身体原因不能实施结扎手术的都采取放环、药具、皮埋,以及其他控制生育的方式进行节育。1991年以来,临潭县已婚育龄妇女节育措施落实率逐年提高。特别是1996年以来,节育措施落实率始终保持在85%以上。临潭县1991-2006年节育情况表
单位:人
1991—2006年,临潭县在实行计划生育的过程中,坚持“三结合”和“三为主” 政策不放松,引入奖励激励机制,采用教育、奖励、处罚并重的方针。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落实优惠政策,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累计落实二女户各项优惠政策1200户,93.114万元。累计落实奖励扶助政策389人,23.34万元。累计征收社会抚养费41.6万元。
第五节教育奖惩临潭县2006年落实计划生育优惠政策情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