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旅游资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62002022000028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旅游资源
分类号: F590.3
页数: 9
页码: 66-74
摘要: 临潭县古称洮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川秀美、旅游资源丰富,境内自然风光秀丽,文物古迹众多,民族特色浓郁,风土人情独特。有广袤绮丽的草原风光,有茂密葱郁的原始森林,有雄奇壮观的峡谷石林,有婀娜多姿的江河湖泊,有博大精深的宗教文化,有彪炳史册的革命历史遗址,有独特浓郁的民族风情,有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冶力关风景区位于临潭县东北部,距县城110公里,距兰州市160公里,省道S310线贯穿全境。2005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莲花山,坐落在甘南州临潭县八角乡境内,俗称“西”,是佛教与道教共有的圣地,顶峰高度3578米。西峡是冶力关景区冶木峡中的又一驰名的典型石林峡谷。
关键词: 旅游业 旅游资源

内容

临潭县古称洮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川秀美、旅游资源丰富,境内自然风光秀丽,文物古迹众多,民族特色浓郁,风土人情独特。有广袤绮丽的草原风光,有茂密葱郁的原始森林,有雄奇壮观的峡谷石林,有婀娜多姿的江河湖泊,有博大精深的宗教文化,有彪炳史册的革命历史遗址,有独特浓郁的民族风情,有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震天撼地的城关元宵节“万人拔河”活动,已有600多年悠久历史,被载入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风景如画的冶力关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享有“山水冶力关,生态大观园”的美誉;江淮遗风犹存的洮州“尕娘娘”服饰,更兼容了地方的风华;新城地区的端午节和遍布全县的民间庙会,既展现了民族民间宗教文化,又促进了商贸的繁荣;独具一格的民间工艺洮砚、刺绣等,只有亲临目睹才能领略它的精湛与完美;洮州“花儿”是这方热土孕育的文艺奇葩,绽放在洮州大地的青山绿水中;临潭苏维埃政府成为人民缅怀革命的历史遗迹和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星罗棋布的寺庙、拱北等,更凸显了古洮州宗教文化的博大和神韵。
  -、自然生态旅游资源
  (一)冶力关国家AAAA级风景区
  冶力关风景区位于临潭县东北部,距县城110公里,距兰州市160公里,省道S310线贯穿全境。风景区面积约300平方公里,海拔2000~4000米,年平均气温5.1-℃6.7℃之间。冬天温暖湿润,夏季凉爽宜人。景区山水秀美、风景如画,被誉为“生态大观园”、“兰州后花园”。景区四周辐射形成冶力关生态旅游区。境内有闻名遐迩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莲花山,景色秀丽的冶木峡,风光旖旎的天池冶海,雄伟壮观的将军睡千年,峰峦叠嶂的石林佳景,奇特幽静的省级地质公园赤壁幽谷,神奇绝伦的阴阳石,绿涛茫茫的黄涧子国家级森林公园,蜚声中外的洮州“花儿”盛会,历尽沧桑。
  第一节旅游资源的革命遗迹肋巴佛起义遗址以及富有传奇色彩的常爷庙、常爷池等,是集自然生态、民俗风情和革命遗迹于一体的旅游胜地。众多旅游资源原始风貌保存完好,人文景观特色浓郁,民俗风情多姿多彩,是甘肃乃至西北地区世外桃源式的景区之一。冶力关景区于2002年被评定为国家AA级风景旅游区。2005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
  1.闻名遐迩的莲花山
  莲花山,坐落在甘南州临潭县八角乡境内,俗称“西”,是佛教与道教共有的圣地,顶峰高度3578米。全峰由裸露的石灰岩构成,呈鳞形断层,尖峰乱耸,形似莲花瓣,中顶平圆,状如莲蕊,因山峰酷似正在绽放的九瓣莲花而得名。峰体南北宽约2公里,东西长约4公里。莲花山林木葱郁,烟云飞渡,四面危崖千仞,悬崖悄壁上攀生着无数的苍松翠柏,藤条芝草,近看四壁如削,远望苍翠挺拔。在重岩叠嶂的簇拥下,犹如一朵出水芙蓉,绽放于万顷碧波中。空谷幽涧、流水叮咚,玉皇阁、水帘洞、舍身崖、蛇倒退、独木桥、夹人巷、金顶等景观显示出大自然神奇的造化。从山底到山顶, 依势错落别致地修造了20多处楼阁殿宇,其中的雕画别具匠心,尤其是吴家庵石雕佛像,据专家鉴定为北魏年间雕刻。登上金顶,站在云海浮动的峰顶,更会产生凌空登天的感觉。莲花山山形奇特,雄秀相兼,集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黄山之奇、庐山之美、青城之幽、峨嵋之秀于一体,置身其间,使人心旷神怡、飘飘欲仙。其风景随四时季节而变化,春有花,夏有绿,秋有果,冬有雪,色彩斑斓,气象万千。每年农历六月初一至初六的莲花山“花儿会”更使莲花山闻名陇上。
  2.风光旖旎的高山平湖——天池冶海
  天池冶海位于冶力关镇北7公里处,当地群众称“常爷池”,藏语称之为“阿玛周措”,即母亲湖。池在高山峡谷之中,是一天然淡水湖,水域面积12平方公里,平均水深30余米,南北长3.5公里,湖面海拔2610米。池东青石崖和白石山相对矗立,池水青中泛绿,山峦树木倒映池中,山、水、云、天浑然一体,随池摇曳,景致异常壮观。“常爷池”池水常年清澈甘洌,饮之通身清爽,沁人心脾。常爷池久负盛名,还在于三奇! 一奇是冬日满湖结冰,冰层厚逾1尺,冰面平整光洁,冰层中呈现出千万种图案,形如花草树木,山水人物,农具家什等,形象逼真,是绝无仅有之奇观,世称古洮州八景中的“冶海冰图”;二奇是数九隆冬,池覆严冰,而从池南石门坎下流出的池水却雾气蒸腾,长流不息,永不结冰;三奇是池水无论旱涝,始终和石门槛齐平,暴雨连绵,浪涛翻卷,终不见溢出,烈日曝晒,旱象连连亦不见其竭,石门坎下渗流始终如常,更不见其变,当地各族群众称其为神池,四季祭祀,香火不断。近处所建“常爷庙”飞阁拱檐,更加壮观。
  3.景色秀丽的冶木峡
  冶木峡全长50多公里,因冶木河穿峡而过故得此名。全峡分为上峡(又称西峡)和下峡(又称东峡)。东峡两岸千仞峭壁,古松怪木缘壁而生,藤条芝草悬挂其上,峡谷时窄时宽,最窄处仅有5米余。冶木河在蜿蜓曲折的峡谷穿流奔泻,时而平静舒缓如温柔的少女;时而激荡奔腾似蛟龙飞跃。满峡银波飞溅的雨雾,如彩虹飞挂。河底奇石陈列,古怪离奇。从峡底抬眼仰望,峭壁直插云端。一线天时宽时窄,苍鹰在崖边盘旋,乱云树影,漂移飞渡。峡中既有悬泉飞瀑,从绝壁中喷涌,又有悬崖冰壁,冰凌悬垂,终年不化。在峡谷中,冶力关至兰州的公路时藏隐崖底,时跻身河上,隧洞石桥连环相接。回转处山重水复疑无路,至岩前柳暗花明又成道。金秋时节,冶木峡层林尽染,更是风光无限,美不胜收。西峡景观与东峡迥异,两崖虽峭壁矗立,却是参天蔽岩的森林,树蔓缠绕。冶木河深藏峡底,更显谷幽峡深。此峡有奇景“通天松”、“林海雪瀑”、“石林观云”、“驼峰金辉”、“聚宝盆”藏于其中。沿峡溯流西进,可见峡壁逐宽而落低,随之视野越来越宽,可以望见林木虽莽而稀,山岩远立如屏。冶木河时而隐身砂岩中,时而冒出峡谷地面,形成众多牛蹄形小泊。继续西进,又别有洞天,绿草如茵的辽阔草原展现在眼前。
  4.层林尽染的冶木峡秋色
  富有季节性的冶木峡秋景是冶力关风景区的主要景点之一,冶木峡的秋天,景色更美更宜人。奇秀幽静的峡谷层林尽染,五彩缤纷,红叶似火,黄叶胜霞,叶随风动,万紫千红,秋季风更清,气更爽,漫步其中,叶飞丹,果放香,味醉人,恰似走进一幅浓浓的油画长廊,真是“曲径逶迤入雄关,奇峰峥嵘插云端,红叶满野景如画,一河澈水动秋山”。
  5.喜泉飞瀑
  喜泉又称恶泉,位于冶木峡东峡中部,是南岸峭岩半壁中喷涌而出的泉水瀑布,瀑布高宽约6米余。此瀑布是从立壁悬洞中一泻而下的清泉,其水四季清澈,径流一贯。中华大地瀑布壮观的不计其数,但悬泉于峭壁者少有。至于喜泉变恶泉,再由恶泉变为喜泉属民间神话之传。
  6.探险、寻幽、攀岩胜地——赵大峡
  赵大峡位于冶力关镇东南2.5公里处,全长约9公里,峡谷底宽3-15米,上宽50~90米。峡谷高低落差均在100-200米之间。峡谷山势磅礴、雄伟壮观,有的直壁千仞,高不见岭,有的嶂叠石垒,石峰突兀,有的雄姿百态,各显怪状。峡内景色诱人,苍桦修竹,奇绝秀丽,悬岩古松,龙盘虬结,苔藓茵茵,浓荫蔽天,龙潭虎穴,光怪陆离。据传说,麻娘娘进宫时在此处与赵将军偷吃禁果。峡前现建一座水泥石拱桥,称赵大桥,是探险、寻幽、攀岩的绝佳去处。
  7.石林美景——西峡
  西峡是冶力关景区冶木峡中的又一驰名的典型石林峡谷。极具自然原始之美。象征汉藏友谊的姊妹峰高耸入云,通天神树拔地而起,直插云霄;聚宝盆收金聚银,将所有景色尽收其中。入云的石林,绝壁的悬松,潺潺的流水,山、水、松、石、云浑然一体,妙趣横生,构成峡谷中赏不完的景色,品不尽的风光。
  8.黑河景区
  黑河景区位于冶力关西南端,包括黑河、太河两大沟系。景区有雄浑壮观的苍山翠松,奇异独特的险峰怪石,别具一格的熔岩石滩,神秘幽邃的地下暗河。主要景观有响如天、夕阳蚀林、华枫晨曦、龙潭鹰穴、情侣崖、姊妹峰、沼泽湿地、高寒草甸、羌蕃古道等,是野营探险、休闲保健、举家旅游、避暑度假的理想空间。9.姊妹峰
  姊妹峰在冶木峡西峡东部南侧,由两处相距约几十米的独立山峰形成。冶木峡多半由连贯肖壁构成,在这里突然形成南北走向的三道深切支峡,悄然间山体削为两座尖峰,峰前是滔滔的冶木河水,峰后是莽莽林海,峰体下部青石裸露,中顶部却是茂密草木,形似两位白裙绿裳的少女在出游中驻足观景,又似放歌舒情,令人遐想不尽。
  10.形态逼真的中国第一卧佛——将军睡千年
  位于冶力关镇南约1公里的山崖上,有东西走向长约5公里的莲花山支脉山体自然形成的一座形态逼真的天然巨型卧佛像,俗称“千年卧佛”。全体由蜿蜓起伏的山崖构成,其造型酷似一尊戴盔披甲而卧的将军,其身躯魁梧,双目凝思远望,神态威严安详,眉毛、胡须,甚至睫毛都清晰可辨,栩栩如生,故又称“将军观天”、“将军睡千年”。若在晨曦或傍晚观看,更是仪态万方,呼之欲醒。据1994年《新华社》电讯稿称,这是继乐山大佛之后发现的第二尊巨型佛,是我国发现的三尊巨型卧佛中最大、最生动的一尊,也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自然形成的卧佛中最壮观、最完整、最逼真的一尊。同年,《人民日报》海外版也做了专题报导。
  11.国家级森林公园——黄涧子
  黄涧子森林公园西距冶力关约15公里,是冶力关国家森林公园的核心地区。海拔2200-3600米之间,景区内森林茂密,景色如画,植被完好,空气清新,原始森林覆盖率达87%。公园内栖息着16种珍禽异兽、251种野生动物,生长有120余种珍贵药材、1300余种植物。春季松林翠绿,夏季鸟语花香,秋季灌丛金黄,冬季林海雪原° 景区内建有长达12公里的全国最长的林间网状栈道,还有人工湖、观景亭、小木屋等游乐设施,可为游客提供旅游一体化服务。踏足林间栈道,万里松涛,花漫溪流,鹿鸣雉飞,林间别墅,小憩亭阁,湖泊瀑布,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是度假、避暑最理想的地方。
  12.香子沟景区
  香子沟景区距冶力关镇16公里,属冶力关国家森林公园的精华旅游景区,香子沟是冶木峡的另一条峡谷。峡内有99道弯,山势险峻,两岸是大片茂密的原始森林,山顶则相对平缓。景区内环境清幽,春天,山木葱郁,空气新鲜;盛夏,浓阴乍地,幽静清凉,蝉声欢鸣,空气湿润;晚秋,层林尽染,野果累累,可观可食美不胜收;严冬,松林碧翠,万木积雪, 粉妆玉砌,晶莹玲珑,一派北国风光。景区内已建成环形木栈道,供游人环游欣赏风光。山上还有草甸草原、人工湖等景点,是一处天然的生态乐园。
  13.月亮湾景区
  月亮湾离冶力关镇约4公里,位于黄涧子森林公园内。月亮湾是块平缓的山坡,整个山形象一弯新月,月亮湾的前面是一条从山中流出的小溪,向下一直注入尕巴河。四周是延绵起伏的原始森林和人工林,并有仙人石和常爷晒靴的景观。有度假村、欧式小屋和藏式蒙古包点缀山间,尽显森林园区的古朴、原始、神秘和宁静。
  14.板家沟景点
  板家沟南距冶力关镇5公里,位于“将军睡千年”山南,景区三面环山,山上树木茂盛,动植物资源相当丰富。沟底后河与两岔河汇合于此,松影摇曳,雉飞鸟鸣,山花溪流,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宛如世外桃源。
  15.省级地质公园——赤壁幽谷
  赤壁幽谷也称赤壁峡,在冶力关镇西北约6公里处,耸立着一片错落有致的丹霞地貌奇观,红色的沙砾岩形成赤壁,赤壁谷幽静、神秘、险峻、深邃。幽谷前临冶木河,尾部在东西迂延中伸向北面的白石山,深达20公里。谷内岩石造型奇特,巨石崔巍,洞穴诡秘。十余里沟壑赭红色的悬崖峭壁色泽斑斓,突兀耸立的奇峰石笋形态各异,谷内危石欲坠,千姿百态。谷底翠柳葱茏,牧草青青,百鸟嬉鸣,泉水叮咚,溪流蜿蜒,林木成阴。主要景点有“蛤蟆石”、“喇嘛洞”、“妖魔洞”、“圣旨崖”、“四屏风”、“观音伏蟒”、“双狮守门”、“石佛念经”、“龙盘虎踞”、“嘎沟泉”等72眼泉。2005年底被评为省级地质公园。
  16.神奇绝伦的阴阳石一关雄柱
  阴阳石俗称镇关雄柱,位于冶力关镇西南部约2公里处亲昵沟景区内,因其形状酷似阴阳之物故而得名。这是因地壳运动而抬升外露,或因覆盖黄土流失殆尽,母质裸露经风化而形成的红色沙砾岩,历经千万年风雨侵蚀形成。阴阳石神奇绝伦、形态逼真。阳物高约30米,顶端直径约10米;阴物深约25米,周口直径约10米。远近观之,阳物雄壮挺拔,阴物腼腆含羞而依偎一旁,在千百年风雨沐浴中,默默地年复一年长相厮守,使人叹为观止,浮想联翩。
  17.治力关原始森林景观
  冶力关原始森林茂密,面积广阔,植被完好,空气清新,山形俊秀,环境清幽,景随四季而变,春季鲜花灿烂,夏季苍松滴翠,秋季灌丛金黄,冬季林海雪原,悬崖绝壁,林壑高耸,是颇为少见的高原山丘型森林旅游胜地。森林景区内名贵树种有云杉、冷杉、华山松、红桦、铁桦等40多种;野生果树有木槿、沙棘、忍冬等60多种,并有多种野生观赏植物杓兰、杜鹃、丁香等,还有丰富的野生药材党参、当归、黄檗、啤酒花,动物蓝马鸡、雪鸡、苏门羚、马麝、水獭等,是天宝物华的旅游胜地。
  18.饮马泉
  饮马泉位于天池冶海石门坎下的山谷底,属峡谷平泉,泉水来自于天池冶海。面积约30平方米,深约1.7米。传说明代大将军常遇春征战时曾在此饮马,故称“饮马泉”。饮马泉泉水四季丰宜,水位常年保持不变,据说戏水沐浴,可以祛除病害,人们谓之神水,又称其为“大地之眼”。
  19.小麦积山
  小麦积山位于冶力关镇北面红崖山的半山腰处,属丹霞地貌,赭红色的砂岩土自然风化形成大小不等的众多蜂窝状洞窟。从远观之,与甘肃天水麦积山十分相像,故称小麦积山。它与“将军睡千年”南北相互对应,天然成趣。
  (二)临潭"香格里拉”一鹿儿沟森林公园
  鹿儿沟森林公园位于临潭县西部术布乡境内,森林覆盖面积约2万公顷。距县城17公里,距合作市80公里,景区内地貌奇特,沟壑纵横,林木茂盛,清流潺潺,有“9沟18叉、24张簸箕湾”之说。鹿儿沟纵深40公里,沟内四山环绕,沟外洮水蜿蜒。景区以丘陵草甸和绿涛茫茫的原始森林为主。树种有云杉、冷杉、松柏树、华山松和马尾松。其内有珍贵的野生动物繁衍生息,珍禽异兽种类繁多,分布着名优林产品:狼肚菌、蕨菜、黑木耳、蘑菇、野党参、冬虫夏草、雪莲、草莓、野果等,生物的多样性和景点的迥异性是该景区的一大特征。景区内藏家村落星星点点,牛羊满谷,牧歌悠扬。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古老的玛尼房、插箭节、水磨等人文景观及民俗风情融为一体,被誉为临潭的“香巴拉”、“香格里拉”。
  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
  位于临潭县中心地段的新城,远古文化和历史文化底蕴丰富,名胜古迹繁多,县政府驻地旧城是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碰撞、交接的前沿。临潭以新城为中心形成了丰富的人文景观旅游资源。
  1.甘肃现存最完好的古城一明代洮州卫城
  明代洮州卫城即今临潭县新城,明初置洮州卫于旧洮堡,洪武十二年(1379),西平侯沐英、大督都金朝兴取洮州后,于“洮河之北,东陇山之南川”筑新城,遂置洮州卫,新城依山而筑,东北高而西南低。城周长4390米,高9.9米,基宽7.92米,收顶6.6米,护城池深5米、宽4米,雉堞2050个,四面设城门,上建有碉楼,四门均有瓮城,又有水西门1个。该城气势雄伟,至今保存较好。为甘肃省内现存明代古城中最完好的一座。从现存故址看,明城是在原有基础上扩建增高的。土为外黄内红。东、西、南三面城垣笔直,东北、西北沿山而筑,城西北、东北山上尚有烽火墩遗址。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甘南第一个红色政权一苏维埃政府遗址
  临潭县苏维埃政府遗址,位于新城镇北街的城隍庙。始建于公元13世纪的元代,原为北宋吐蕃唃厮啰首领“鬼章王”官邸。元代为元世祖忽必烈南下攻取大理时所驻之处,俗称“鞑王金銮殿”,明清时为城隍庙,是当地群众祭祀天地神灵及民族英烈的场所。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朱德、徐向前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在此建立了临潭县苏维埃政府,红军留下的足迹,使其更负盛名,作为工农革命民主政权的象征,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临潭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
  3.洮州民俗风情大观园一肋巴佛起义遗址
  肋巴佛起义遗址是为纪念甘南农牧民起义的壮举而修建的,原位于冶力关泉滩,俗称泉滩革命遗址。2003年搬迁至冶力关黄崖山半山坡上,并扩建成占地1000平方米的肋巴佛起义遗址。2006年8月挂牌成立洮州民俗博物馆,内立高约2米、重达5吨的肋巴佛铜铸像,还有史料介绍、农牧耕用具、各族服饰等丰富的民俗展品。肋巴佛起义遗址是临潭县的红色旅游区和洮州民俗文化展示基地。
  4.录麻拱北
  伊斯兰教录麻拱北又称岔沟拱北,位于临潭县八角乡,距冶力关镇约20公里。该拱北依山而筑,建筑为四挂式楼阁,古建筑毁于清同治年间,复建于1985年,有众多的穆斯林群众前来凭吊。
  5.池沟民俗村
  池沟村位于冶力关镇与冶海之间,从镇向北延伸有2公里。池沟村保留了明代汉族遗风,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是体验乡土民俗文化的理想场所。民俗景观有:民俗村 “农家乐”、虹鱒渔场、常山庙、水磨古坊、秦腔戏楼等,构成冶海景区旅游观光精品线。
  6.常山庙
  常山庙位于池沟村,坐北朝南,呈正方形,左侧供奉六臂大仙,右侧供奉金牛大仙,中为常遇春和夫人的佛像,正殿位于中央,供奉十八位龙神像。常山庙分为前殿、后殿,前殿为主殿,大殿两侧是三间小殿,有肋巴佛纪念碑。
  三、宗教文化旅游资源
  以县城为中心的城关镇,有汉、回、藏等多民族的宗教文化,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洮州农民文化宫,回族的清真寺、西道堂,藏传佛教的江可寺院,汉传佛教的慈云寺,基督教会等以其各具特色的建筑形式、人文内涵展示出积淀深厚的多元文化特质。
  1.洮州农民文化宫
  洮州农民文化宫,又称大庙,建于明洪武年间。现坐落在临潭县城关镇城内村。庙中供奉着被群众奉为“分管洮河以西,统辖西海,总摄洮境”的“镇守西海感应五国都大龙王”的安世魁神像。文化宮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结构简洁,造型奇特,古色古香,雄壮典雅。
  2.藏传佛教江可寺
  江可寺位于临潭县术布乡亦子多村东珠那北3华里的色娄岗山下,距县城22.5公里。该寺的宗教节日主要有农历七月十三至十六日的朝佛祈祷会,四月十四、十五日的亮宝浴佛法会等。
  3.麻奴寺
  藏语叫“玛儿娘强巴林”,是一座古老的佛教寺院,位于临潭县术布乡阳坡庄对面,距县城5华里,占地26亩,是元忽必烈根据法王八思巴的建议所建的108座萨迦派寺院之一。现建有两层楼活佛囊欠1处。宗教节日有定期的正月和四月法会,其中以四月法会最为热闹。
  4.侯家寺
  藏语叫“叶儿哇嗓珠林”(如意洲)又名圆城寺。位于临潭县流顺乡上寨村上方半公里的山麓平台上。侯家寺原为萨迦派寺院,自侯显起,始改为格鲁派,并建立了因袭的师承系统。1929年地方变乱,侯家寺受兵燹之灾后,开始走向衰落。1987年政府拨款修建了部分寺宇。现有大经堂一座,僧人禅房20多间,占地10亩。
  5.清真华大寺
  清真华大寺位于旧城城内西街北侧,是华寺门宦在临潭县境内修建的最大的一座清真寺,也是古洮州城内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建筑风格为中西合璧。大殿圆顶拱门,美观优雅,颇具风采,大殿前两侧建有两座高50米的宣礼塔,雄伟壮观。
  6.清真上寺
  清真上寺地处旧城城内西街上侧,该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修建,2000年重建。这座极具阿拉伯建筑风格的清真寺、礼拜大殿,工艺精美、造型宏伟,堪为清真寺建筑林园中的奇葩。
  7.清真西大寺
  清真西大寺坐落在临潭西凤山山麓脚下,前临西环路,是典型的中国宫殿式建筑。西大寺由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所建,1990年扩建,占地面积22.7亩,气势恢宏壮观,砖木雕饰精美,大殿及周边汉白玉栏杆幽雅对称,其悠久丰富的伊斯兰历史文化积淀,浓郁的宗教氛围,吸引了社会各界人士前来参观采访。西大寺建成后,已故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原甘肃省省委书记李子奇、原省政协主席葛士英、全国人大常委甘肃省人大副主任全国佛协副会长嘉木样•洛桑久美•图丹却吉尼玛、全国政协常委甘肃省政协副主席贡唐仓•丹贝旺旭、甘肃省政协主席杨振杰等党政领导及宗教界知名人士曾先后参观访问。
  8.伊斯兰教西道堂
  “东方乌玛”一斯兰教西道堂,作为中国伊斯兰教三大教派(格迪目、伊赫瓦尼)之一的西道堂教派发祥地,以其中国伊斯兰教独具特色的组织形式闻名遐迩,吸引着众多民族宗教学专家、学者前来考察研究。
  9.汉传佛教慈云寺
  “居士”是汉传佛教的在家信徒,信徒主要是在家念佛修道的俗人。临潭县“居士林”是1986年以来先后从临夏传入的,于1987年底动工修建了慈云寺。慈云寺坐落于城关杨家桥村八家坡,修建形式为一进四合院,均仿古典宫殿式建筑,砖木结构,斜山瓦房,东南西北各1幢,每幢都塑有佛像,庄严肃穆,落落大方。尤其是正殿的十八罗汉塑像栩栩如生,各具神态,极具艺术性。
  10.基督教礼拜堂
  基督教由清光绪年间传入临潭,是甘肃最早传入基督教的地区之一。1980年后,临潭基督教得到全面开放。1996年重建的城关基督教礼拜堂为中国古典宫殿式建筑。教堂坐落于县城主街道的电信大楼对面,是县城附近基督教信仰者聚会、礼拜的主要场所。
  四、民俗风情旅游资源
  在古老的洮州大地上,汉、回、藏等多民族长期杂居,形成了各具特色民俗风情。
  1.闻名遐迩的临潭“万人扯绳”活动
  临潭县城的元宵“万人扯绳”赛已有600多年悠久历史,传统的扯绳活动在每年元宵节期间举行,每晚三局,三晚九局,并以胜负占卜年岁丰歉。2.驰名陇上的莲花山“花儿”会
  每年农历六月初一至初六的洮州莲花山“花儿会”使莲花山闻名陇上。每逢农历六月初一至初六,甘南、临夏、岷县、康乐、渭源、卓尼、临洮等地的“花儿”爱好者和“花儿”把式齐集莲花山,以歌会友,以歌抒情,赛歌献艺。方圆数百里的各族群众亲朋相邀,老幼相携浪山、听“花儿”。
  3.遍布全县的洮州“花儿”会
  临潭县是“花儿”的故乡、“花儿”的海洋,以新城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的洮州 “花儿”,瞭亮激越,野味浓郁,特色鲜明。1996年以来,县上连续举办了十一届莲花山“花儿”大奖赛,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歌手。全县街头巷尾,都能听到优美的“花儿”,1000人以上的“花儿”会,全县共有60多处,超过5000人的“花儿”会,有古战乡的古战庵、新城镇的哈尕滩村、羊沙乡的下河村、新城的雷祖山、陈旗乡的谢家坪村、石门乡的梁家坡村、流顺乡的上寨村、冶力关的池沟庙村和羊沙村等,而新城的端午节“花儿”更是盛况空前。
  4.江淮遗风犹存的洮州“尕娘娘”服饰
  洮州“尕娘娘”服饰继承了江淮一带的服饰遗风,以长川、羊永、流顺、古战、新城等地最具代表性(详见卷三十六第六章)。
  5.三大名砚之-洮砚
  洮州境内出产的砚石主要有洮河石、青山石、古战石等,而以东路喇嘛崖所产的绿石最佳。洮砚造型精美,刻工精细,石质精良者为精品(详见卷三十六第六章)。
  6.民间艺术的奇葩——洮州刺绣
  临潭的民间剌绣艺术称之为洮绣。汉族喜用鸟兽虫鱼、花草蔬果、戏曲人物;回族多为植物花纹、几何图形;藏族常取各色花卉、“云”字、“卍”字等(详见卷三十六第六章)。
  7.琳琅满目的民族装饰品
  汉族妇女的首饰主要有银簪、鬓花、钗钏、耳坠、手镯、鞋扣等;回族妇女的首饰主要有耳环、戒指、手镯、牙签、胸护等;藏族妇女的首饰主要有耳环、阿珑、银盘、银钱、戒指、腰带等。这些琳琅满目的民族饰品均由本地工匠(俗称银匠)手工制作, 在城关、新城、冶力关等古董铺和旅游纪念品商店均有销售,其精湛的工艺和精美的图案备受游客青睐。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临潭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临潭县志(1991-2006)》做到了把握原则、客观真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遵循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秉笔直书,客观记载,突出了详近略远,着重反映了1991至2006的16年中取得的突出成就,脉络清楚,重点突出,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篇目有所创新,突出了地域和资源特点,彰显地方文化,突出地方特色,使志书具备了很强的资料性、科学性、可读性和学术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