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南大辞典》 图书
唯一号: 292620020220000228
颗粒名称: 自然灾害
分类号: X43
页数: 4
页码: 56-49
摘要: 自然灾害全州地处高寒山区,由于受喜马拉雅山系及西伯利亚冷空气流的影响,高原大陆性季风气候明显。气候变化较大,温差悬殊,降水在时间、空间分布极不均匀,降水变率大,且地形、地质构造复杂,山大沟深,部分地面裸露,容易引发暴雨,轻则造成农作物、牧草倒伏,水土流失;重则形成山洪、泥石流冲毁草场、农田、道路、河堤、房屋,死伤人、畜,造成严重损失。州内既是全省多冰雹地区,也是中强地震活动区之一。
关键词: 自然灾害 灾害防治

内容

自然灾害全州地处高寒山区,由于受喜马拉雅山系及西伯利亚冷空气流的影响,高原大陆性季风气候明显。气候变化较大,温差悬殊,降水在时间、空间分布极不均匀,降水变率大,且地形、地质构造复杂,山大沟深,部分地面裸露,容易引发暴雨,轻则造成农作物、牧草倒伏,水土流失;重则形成山洪、泥石流冲毁草场、农田、道路、河堤、房屋,死伤人、畜,造成严重损失。州内既是全省多冰雹地区,也是中强地震活动区之一。此外,对农牧业生产危害较大的灾害还有大风雪、寒潮、强降温、干旱和秋季连阴雨等。
  雪灾雪灾是冷季降雪较大,地面积雪较厚并较长时期掩埋草场的大部或全部,使牲畜采食困难,造成老、弱、幼畜大量死损的一种自然灾害。根据生产实践,当积雪深度大于或等于5厘米之日为“不能放牧日”。积雪深度大于或等于5厘米的连续日数达3—5天者为轻雪灾,达到或超过6天者为重雪灾。雪灾主要分布在州内西北部的牧业区,以郎木寺最多,出现频率达80%。为全州发生雪灾的中心区域。夏河是次多区,出现频率为25%,约4年出现1次。玛曲出现频率为7%,雪灾主要危害海拔2500米以上地区常年放牧、无补饲和舍饲条件的牲畜。雪灾的时间分布一般自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开始,翌年5月中、下旬结束。可能发生期为210-250天,集中出现在11月和次年3月,10月和4月次之,12—2月出现最少。
  寒潮与强降温寒潮日平均气温24小时下降大于或等于10℃,或48小时下降大于或等于12T,且最低气温小于5°C。强降温日平均气温24小时下降℃T—10℃,或48小时下降10℃-12℃,且最低气温小于5℃。州内寒潮、强降温次数以合作最多,年平均1.4次,临潭次之为1.1次;玛曲、碌曲最少,年平均只有0.2次。出现寒潮、强降温的年频率仍以合作最大,达75%,而以玛曲最小,为14.3%o州内寒潮、强降温出现以0—11月及3-4月为多,年频率在14%—75%之间。合作最大为75%,玛曲、舟曲最少,玛曲年频率仅为14%。寒潮天气过程,州内各地48小时降温达15℃左右, 伴有大雪天气,牧区各类牲畜遭受不同程度的严重损失,影响牧业生产。
  干旱州境高原大陆性季风气候明显,降水在时间、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降水变率大,在没有灌溉条件或灌溉无保障的情况下易发生干旱,常给农牧业生产造成危害。干旱的发生不仅与降水量的多少有关,而且与降水量分布、自然蒸发量的大小有一定的联系。干旱指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水份收支平衡与否的关系,全州以各气象站历年逐旬干旱指数作为划分干旱标准。春末夏初干旱在州内各地出现较频繁,危害亦较重。伏旱在州内各地岀现机率较小,危害程度及范围不大,约8年左右出现1次。舟曲岀现频率最大,达44%,合作、卓尼、碌曲未出现。1961—1980年,全州大范围的伏旱只出现2年,分别在1971年(重)、1972年(轻),占总年数的10%。伏旱除1971—1974年连续出现外,无明显变化规律。春末夏初是全州大部分地区农作物处在出苗一抽穗阶段,亦是天然牧草返青生长阶段,需水量逐渐增多,而该时段常会出现少雨,对农牧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伏旱的危害次于春末夏初干旱。虽然出现机率小,但由于农作物、牧草正值生长盛季,出现伏旱后亦影响收成。
  暴雨州内每年都可能岀现大雨或暴雨,郎木寺为大雨活动中心,年平均大雨日数为4.9天,年最多达9天,舟曲、夏河大雨最少,年平均大雨日数1.1天,年最多3天。州内其他地方一般为2天左右,郎木寺周围最多可达5-6天。郎木寺、迭部、玛曲、碌曲、合作、舟曲、年平均暴雨日数为0.1-0.3天,年最多为1天,郎木寺为2天,其中玛曲2009年7月21日降水量达93.5毫米,为全州最大日降水量。暴雨出现在4—11月之间,最早始于4月18日,最迟终于11月7日,以7—8月,出现最多,占全年总次数的71%。由于地形复杂,山大沟深,部分地区地面裸露,暴雨危害比较严重,轻则造成农作物、牧草倒伏,苗禾毁坏,水土流失;重则形成山洪暴发,冲毁道路、桥梁、水库、河堤、农田,冲走家畜,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秋季连阴雨州内出现时段为8月中旬至9月中旬。连阴雨过程总降水量大于40毫米,持续天数6天以上,连续2次连阴雨过程间隔日数为1天时,可连续统计为1次过程,定为强连阴雨过程;连阴雨过程全州出现站点达总站点的70%以上。区域性连阴雨出现站点中30%—70%为部分地区连阴雨,30%以下为局部地区连阴雨。州境内秋季连阴雨出现周期规律不明显,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次数多,且有连续出现的特点。连阴雨强度分布以轻度连阴雨的比例大,连阴雨持续时间长,降水量大,最长连续日数达21天,最大过程降水量达171.7毫米,连阴雨次数以卓尼、碌曲为多,舟曲最少。秋季连阴雨对农、牧业生产危害较大,可导致春小麦等粮食作物减产。
  雹灾州境为全省冰雹较多地区,在全国仅次于唐古拉山周围地区和大雪山两侧的多雹区,与青藏高原的多雹区连成一片。州内各地年平均降雹日数牧区多于农区,西北部多于东南部,以郎木寺、玛曲、碌曲最多,年平均为13-16天;其次是合作、夏河、临潭年8—11天;迭部、卓尼年5-6天;舟曲最少,年平均不足2天。年最多冰雹日数玛曲多达24天;郎木寺、合作22天。降雹时间一般在4—10月,个别地区3月份亦有出现。其中5—8月出现频繁,是州境内主要的降雹季节。6—8月的冰雹对农牧业生产的危害最严重,尤以6月为最多,出现频率占全年的21%-46%,其中舟曲占46%;合作、夏河占30%左右;其余各地占20%以上。州境冰雹移动走向大多从西北向东南移动。主要移动路线每年大致相似,故有“雹走老路”的说法。据调查分析,境内有3个冰雹的主要源地:发源于青海东部,州境北界的达加莱山、阿尼念钦山,经合作、临潭进入卓尼县一线。此线每年6月冰雹最多,5、7、8月次之,对春播作物危害严重;发源于卓尼、迭部县交界的光盖山、泰乌杂矩山脉和岷日杂矩山脉,向东南方向移动,消失或进入舟曲县。此条线活动较少,每年以5、6月较多,对夏、秋田作物都有一定的影响;发源于本州西南部的西倾山、积石山,经玛曲东移消失或从东南出省,此条线冰雹活动最频繁,强度一般比较弱,以5—7月最多,8—9月次之,对牧畜业有一定影响。冰雹虽然出现时间范围比较小,时间也不长,但一般来势猛,强度大,出现时常伴有大风、暴雨、强降温和强雷电现象,常给农牧业生产以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霜冻短时间内温度下降到足以使农作物遭受伤害或死亡的低温冻害,是州内春、秋季易出现的自然灾害之一。最长无霜冻期终止后出现的霜冻称为早霜冻,亦称初 (秋)霜冻,一般出现在下半年。最长无霜冻期开始前出现的霜冻称为晚霜冻,亦称终 (春)霜冻,一般出现在上半年。在农作物生长期内,当地面最低温度低于0℃-1.9℃时,可使农作物体内水分轻度结冰膨涨,对喜温作物及耐寒作物在抗寒力弱的生育阶段,有轻度冻害,称为轻霜冻。在农作物生长期内,当地面最低温度低于-2.0℃ 时,可使农作物体内水分结冰膨涨,对抗冻力弱的喜温作物全生育期均有危害,对耐寒作物在抗寒减弱的生育阶段也可造成明显的冻伤,为重霜冻。习惯上将地面最低温度高于-2.0℃的时段作为无重霜冻期,将一年中地面最低温度高0℃的最长时段称为无霜期。各地早霜冻平均初日一般在8月下旬到9月下旬之间,舟曲在11月上旬。各地晚霜冻平均终日一般在4-6月,玛曲、碌曲及夏河的部分地区出现在7月上旬到8月上旬。全州无霜冻期以舟曲最长,平均为215天,80%保证率日数200天;迭部、卓尼分别为128天、107天,80%保证率日数分别为116天、91天;临潭、夏河、合作为48-75天,80%保证率日数为31-58天;玛曲、碌曲无霜冻期最短,平均为24-29天,80%保证率日数1—18天。全州各地的无重霜冻期中,舟曲为239天,80%保证率日数为223天;迭部、卓尼分别为166天和144天,80%保证率日数分别为141天和120天;玛曲43天,80%保证率日数22天;其余各地约80—110天,80%保证率日数在57-92天之间。霜冻对农作物的危害轻重不等,重者可以冻死,轻者也会影响产量, 早霜冻的危害比晚霜冻更为严重。早霜冻出现时间,正处伏秋时节,正值夏秋农作物灌浆至成熟期,抗低温的能力最弱,早霜冻影响籽料的成熟,品质下降,产量降低。牧草正处生长旺盛时期,几经霜杀,会加速枯黄,营养价值大大下降,且会导致牲畜疾病甚至死亡。晚霜冻主要影响春播粮食作物拔节、抽穗,油菜现蕾抽苔,牧草返青生长等。
  地震甘南州是甘肃省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地震活动具有分布广、强度大、震源浅、致灾重的特点。境内地质构造与地貌错综复杂,构造位于青藏活动块体的东缘,处在南北强震构造带北段与昆仑一秦岭构造带的交汇复合部位,是南北两侧的龙门山和六盘山晚新生代强烈挤压隆起构造区之间的过渡地带,也是不同方向性质活动断裂之间构造转换的关键地区。地震活动主要受制于白龙江深大断裂、库玛断裂和合作至宕昌三大断裂带,各县市均处于地震烈度VD以上高烈度区。

知识出处

甘南大辞典

《甘南大辞典》

甘南大辞典所收录的辞条,仅限与甘南州有关的内容。本辞典依据“事以类聚”原则,按照职能和专业分工分类,共分为历史地理、自然资源、党派群团、政法军事、科教卫生、文体旅游、农牧林业、建设环保、工业交通、电信邮电、财经商贸、民族宗教、综合、人物等14个类目。按前言、凡例、分类目录、正文、附录、后记排列。分类目录中,同类辞目按相近程度排列,有的以时间先后为序,或者两相兼顾。本辞典所收辞条,大部分从甘南州已正式出版的史、志及专业性资料中搜集整理,由州直各部门、各县(市)审定征求意见稿。限于资料、数据搜集难度大,一部 分断限至2006年,一部分延伸至2011年。在辞条正文中均有说明。

阅读

相关专题

雪灾
相关专题
寒潮与强降
相关专题
干旱
相关专题
暴雨
相关专题
秋季连阴雨
相关专题
雹灾
相关专题
霜冻
相关专题
地震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