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文史资料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潭县政协志(1994-2015)》 图书
唯一号: 292620020220000183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文史资料工作
分类号: K250.6
页数: 12
页码: 161-172
摘要: 文史资料工作是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内容,而且是一项颇具特色的重要工作。
关键词: 文史资料 政协工作

内容

文史资料工作是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内容,而且是一项颇具特色的重要工作。其工作宗旨是以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主旋律,坚持“存真、求实”的实事求是原则,以征集出版近现代重要历史事件的当事人、知情人亲历、亲见、亲闻的“三亲”回忆为主。从一件事、一个人或一个侧面反映历史的真实面貌,起到“补史之缺、详史之略、续史之无”和“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1984年政协临潭县五届一次会议之后,在中共临潭县委的领导下,成立了文史科教委员会。在历届县政协领导和各界有识之士的关心、支持下,文史资料委员会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第三次全国文史资料工作会议纪要》精神,整理、出版了县内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教育、社会、民族、宗教等各个方面的珍贵资料,整理、编辑和出版了九辑文史资料及各种文集。在加强统战工作,拓展政协与社会各界人士的交流和联系,扩大政协在社会上的影响方面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自1985年10月至2015年年底县政协共出版了九辑一万多册、约一百多万字的文史资料,包括《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长征到临潭》《临潭县第一中学校史》《临潭简史》《洗州诗词史话》《临潭县1953年慰问剿匪部队纪实》《临潭庙会文化》和《临潭金石文钞》等。
  一、《临潭文史资料》第一辑
  此辑辑录了两篇文章,一篇为李润、彭尚义整理的《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长征到临潭》,主要记述了1936年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临潭后,在临潭召开洮州会议,建立甘南地区第一个红色政权——临潭县苏维埃政府,成立中国抗日救国军甘肃第一路军的过程。
  一篇为姜世明、李占科整理的《一九四三年临潭东北路农民起义始末》,主要记述了1943年发生在甘肃南部的由肋巴佛、王仲甲、马福善等领导的农民起义的起因、过程及结果。
  附目录:
  一九三六年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长征在临潭
  一九四三年临潭东北路农民起义始末
  二、《临潭文史资料》第二辑
  此辑辑录了临潭县第一中学校史、临潭一中体育教学两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临潭一中从建校到1987年的发展史及体育教学情况。该辑是1987年5月由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组织抽调人员编写的。
  临潭县第一中学是甘南地区最早的一所普通中学,1947年建校时定名为“临潭县立初级中学"。1950年设立了高中部,改名为“临潭县中学"。1951年高中停办,改名为“临潭县初级中学“。1953年,甘肃省人民政府统一全省校名时,改名为“甘肃省临潭县初级中学”。1958年,省、州决定在临潭县城关镇建立一所完全中学,于是将该校也建成完全中学,并于同年12月改名为“甘肃省临潭县第一中学”。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改名为“临潭县东风中学”。1968年,学校革命委员会成立后,改名为“临潭县东风中学革命委员会”。1969年,改名为“临潭县第一中学革命委员会“。1979年,改名为“临潭县第一中学”。
  附目录:
  前言
  临潭县第一中学校史
  临潭一中体育教学
  三、《临潭文史资料》第三辑
  该辑辑录了高志铭、李春育《临潭县解放三十年大事记》,高志铭《临潭县解放前三十年大事记资料来源》,彭尚义《马步芳在临潭组建混成旅始末》及彭尚义《郭寄峤视察临潭琐记》四篇文章。
  《临潭县解放前三十年大事记》上限起于1919年“五四”运动,下限止于1949年临潭县人民政府成立,主要记述了这一时期临潭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宗教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和一些组织的成立及人事任免等。该文资料来自于一百多篇相关文章及当地老人的回忆。
  《马步芳在临潭组建混成旅始末》记述1948年马步芳任命马寿山为少将旅长,韩启禄为少将副旅长,马继祖、马剑虹、敏树棠、马逢春等为旅部班底,以在乐家湾的“志愿兵”为基层骨干,在临潭、岷县等地区组建混成旅。8月7日马寿山、韩启禄率领旅部班底和“志愿兵”全部,分乘两部道奇卡车到达旧城,召集旧城各方代表,拟成立混成旅。地方
  士绅动员壮年男子借口外出叫人,尽快疏散,使马步芳在临潭成立混成旅的想法破产。
  《郭寄峤视察临潭琐记》记述1948年国民党西北军政公署副长官兼甘肃省政府主席郭寄嶠到临潭视察时的所作所为。
  附目录:
  前言
  临潭县解放前三十年大事记
  临潭县解放前三十年大事记资料来源
  马步芳在临潭组建混成旅始末
  郭寄峤视察临潭琐记
  四、《临潭文史资料》第四辑
  该辑为《临潭简史》,主要介绍临潭从远古时期的居民文化起至改革开放后十年临潭县的发展演变。
  附目录:
  临潭县概况
  第一章远古时期的居民及文化
  第一节仰韶文化
  第二节齐家文化
  第三节辛甸、寺洼文化
  第二章先秦、两汉时期
  第一节羌族
  第二节商、周、秦与西羌的关系
  第三节西汉与羌的关系
  第四节东汉对羌人的压迫和羌人的反压迫斗争
  第三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一节魏蜀争夺陇右地区的斗争
  第二节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临潭
  第四章隋唐五代时期
  第一节隋临洮郡和“社仓”的建立
  第二节唐在洮州地区的行政军事设施
  第三节唐与吐谷浑、吐蕃的关系
  第四节洮州李氏父子忠心事唐
  第五节唐时洮州文化
  第五章宋、金、元时期
  第一节王韶经营熙河路和仲谊擒鬼章
  第二节宋、金之争夺洮西地区
  第三节宋、金在洮州的贸易
  第六章明清时期
  第一节明代是洮州发展的里程碑
  第二节洮州藏族的反明斗争和外部族的侵扰
  第三节洮州地区的反清斗争
  第四节洮州厅的政治、经济、文化
  第七章中华民国时期
  第一节白朗起义在临潭
  第二节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临潭
  第三节马仲英过临潭和马尕西顺之乱
  第四节军阀鲁大昌给临潭造成的灾难
  第五节国民党加强统治、编利保甲、修建碉堡
  第六节红军长征过临潭
  第七节党派团体的建立和“博峪事件”
  第八节临潭县饥民起义
  第九节临潭县各族人民对抗日战争的拥护支持
  第十节国民党统治下的临潭政治、经济、文化
  第十一节国民党政治经济的全面崩溃和临潭县人民的起义第八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年(1949—1985)
  第一节三大运动和“三反” “五反”的胜利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恢复了国民经济
  第二节三大改造的完成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第三节党政军及群众团体的建立
  第四节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
  第五节“文化大革命”
  第六节改革开放的十年
  小结
  五、《临潭文史资料》第五辑
  此辑为杨鹤年编著的《洮州诗词史话》,主要辑录了自古以来反映临潭的诗词作品。
  附目录:
  前言
  一、清代以前有关洮州的诗词作品
  二、清代后期是洮州诗词发展的黄金时期
  三、民国时期的洮州诗词作品
  四、解放后临潭诗词的发展和繁荣
  六、《临潭文史资料》第六辑
  此辑辑录了四篇文章,分别为由杨鹤年整理的《临潭县一九五三年慰问剿匪部队纪实》,由杨鼎新整理的《李晟将军史略》,由无名氏整理的《临潭县解放后四十年自然灾害简史》,由丁士元整理的《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记临潭私立启西女子小学》。
  《临潭县1953年慰问剿匪部队纪实》主要记述了1953年夏天,临潭各族各界人民组成慰问团亲赴甘南藏区剿匪前线,慰劳剿匪部队的经历。
  《李晟将军史略》主要概述了西平王李晟将军的生平事迹及“再造唐室”的功勋。
  《临潭县解放后四十年自然灾害简史》主要搜集了1950年至1989年四十年来临潭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一一记临潭私立启西女子小学》记述了启西女子小学从1943年筹建到1992年的发展历程。
  附目录:
  临潭县1953年慰问剿匪部队纪实
  李晟将军史略
  临潭县解放后四十年自然灾害简史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记临潭私立启西女子小学
  七、《临潭文史资料》第七辑
  此辑辑录了李英俊先生编著的《临潭庙会民俗文化》和李希贤先生编著的《临潭李氏文化》。《临潭庙会民俗文化》主要介绍临潭庙会的形成, 各庙会的具体活动及特点,庙会与“花儿”及庙会中的文化艺术,临潭民俗等;《临潭李氏文化》主要介绍临潭李氏的源流及发展演变现状。
  附目录:
  临潭庙会民俗文化
  一、庙会的来历
  二、庙会风采
  三、庙会祭祀与戏剧"花儿"
  四、寺庙的建筑风格
  五、寺庙的雕刻绘画
  六、庙会文化艺术(楹联、戏剧、“花儿”、民间故事)
  七、民俗(汉、回、藏节日、服饰、婚丧、社等)
  八、临潭庙会、民俗文化的深思(历史文化的优缺点)
  临潭李氏文化
  八、《临潭文史资料》第八辑
  该辑辑录了由张俊立主编,牛汝霖、周炳文作序的《临潭金石文钞》。作者将临潭境内目前所见的凡具有较高史料、文学、艺术、民俗等价值的历代金石文字,搜集整理成册。
  附目录:
  序一
  序二
  凡例
  唐
  一、唐石堡城战楼颂碑
  二、洮州钟铭
  三、唐故大将军李公之碑
  四、西平王李晟东渭桥纪功碑
  五、唐故太尉中书令西平郡王赠太师李公神道碑铭并序宋
  六、平洮州诗碑
  七、李将军碑阴题字
  元
  八、李将军碑阴纪事
  明
  九、明代洮州卫城青砖文
  十、筑洮城竣工碑记
  十一、瓦砚
  十二、李都督墓志
  十三、李指挥墓志
  十四、重兴寺碑记
  十五、刘中丞平番记
  十六、明朝羊化桥河床石刻文
  十七、临潭凤山书院记碑
  十八、洮岷道题名记
  十九、云山观碑记
  二十、平番诗碑
  二十一、荣禄大夫都督李公神道碑
  清
  二十二、世祖章皇帝御制训饬士子卧碑文
  二十三、刘旗康熙三十六年划定草山界碑
  二十四、圣祖仁皇帝御制训斥仕子文
  二十五、紫云寺茶马碑记
  二十六、阎家寺铁铸碑
  二十七、临潭番屯交界碑
  二十八、学粮德政碑
  二十九、平番记
  三十、无名德政碑残碑
  三十一、羊永乡孙家磨村白杨树园子汉番交界碑
  三十二、石门乡力洛沟口汉番交界碑
  三十三、革除陋规碑
  三十四、重修重兴寺记碑
  三十五、临潭洮郡城乡七会众姓草山记碑
  三十六、洮州卫城南门石匾文
  三十七、侯氏碑长歌
  三十八、赵羹斋暨元配武孺人墓表
  三十九、莲花山金顶祖师殿铸铁瓦铭文
  四十、莲花山金顶铁瓦铭文
  四十一、姜渔璜先生墓志
  四十二、莲峰书院经费序
  四十三、临潭刘旗咸丰八年草山碑记
  四十四、赵五临先生暨德配林、梁孺人合葬墓志铭
  四十五、洮州清代银印
  四十六、大司教平原广文庆余魏公碑记
  四十七、洮州四时词刻石
  四十八、重修莲峰书院记
  四十九、临潭县石门乡三旦村地土执照碑
  五十、阎家寺查明常住地土碑文
  五十一、陡达夫先生教思碑
  五十二、范绳武先生德教碑
  五十三、石门乡三旦山林界碑记
  五十四、曾太守弹压叠番碑记
  五十五、赵直清先生墓志
  五十六、临潭功德碑残碑
  五十七、魏庆余广文碑记
  五十八、永思堂记
  五十九、联瑜刻石
  民国
  六十、美国女教士熊门林氏墓志
  六十一、耶稣教周善卿之继配五氏墓碑文
  六十二、国务院存记简任职代理镇番县知事敏公德政碑
  六十三、冯玉祥训示碑
  六十四、瑞典传道士藿落知夫墓碑文
  六十五、临潭基督教自立神召会聚会铜牌铭文对联
  六十六、临潭福音园神召会牧师周肇南墓碑
  六十七、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六十八、寇小莱先生德教碑
  六十九、前洮州卫世袭指挥右营掌印千户万象包公之神道碑
  七十、包永昌功德碑
  七十一、羊化桥碑
  七十二、临潭一中奠基石文
  七十三、临潭城关基督教堂吊钟铭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七十四、中国工农红军烈士墓碑
  七十五、中国工农红军烈士墓碑记(一)
  七十六、中国工农红军烈士墓碑记(二)
  九、《临潭文史资料》第九辑
  该辑为《临潭伊斯兰清真寺概况就临潭现有清真寺中的40座清真寺作了简要概述。未刊行,是《甘南文史资料》第十九辑的重要组成部分。
  附目录:
  临潭县回族渊源
  临潭县城关镇清真上寺概况
  临潭县城关镇清真华大寺概况临潭县城关镇西道堂清真西大寺概况临潭县城关镇清真南大寺概况临潭县城关镇清真老南寺概况临潭县城关镇范家嘴清真寺概况临潭县城关镇苏家庄子清真寺概况临潭县城关镇左拉清真寺概况临潭县卓洛乡清真西寺概况临潭县卓洛乡清真南大寺概况临潭县卓洛乡清真老寺概况临潭县古战乡拉直清真寺概况临潭县古战乡尕路田清真寺概况临潭县古战乡甘尼清真老南寺概况临潭县古战乡甘尼清真尕寺概况临潭县古战乡八木泉清真寺概况临潭县古战乡下藏清真寺概况临潭县古战乡下藏清真西寺概况临潭县术布乡普藏什清真寺概况临潭县术布乡扎乍清真寺概况临潭县长川乡千家寨清真寺概况临潭县长川乡清真东寺概况临潭县长川乡清真西寺概况临潭县长川乡马牌清真寺概况临潭县长川乡沙巴清真寺概况临潭县长川乡敏家咀清真寺概况临潭县羊永乡太平清真西寺概况临潭县羊永乡太平清真东寺概况临潭县羊永乡太平清真上寺概况临潭县流顺乡汪家咀清真大寺概况
  临潭县流顺乡汪家咀清真西寺概况
  临潭县流顺乡红山清真寺概况
  临潭县新城镇西门清真寺概况
  临潭县新城镇南门河清真寺概况
  临潭县新城镇丁家庄清真寺概况
  临潭县新城镇哈尕滩清真寺概况
  临潭县三岔乡敏家村清真寺概况
  临潭县羊沙乡甘沟村清真寺概况

知识出处

临潭县政协志(1994-2015)

《临潭县政协志(1994-2015)》

出版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临潭县委员会

本书内容包括:临潭建政初期主要工作、政协临潭县委员会成立与历届政协会议、中共政协临潭县委员会党组、政协临潭县委员会工作机构设置、政协工作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