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州廳志古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洮州厅志》 古籍
唯一号: 292620020220000036
颗粒名称: 洮州廳志古蹟
并列题名: 塚墓附
分类号: K928.7
页数: 11
页码: 五十五至六十五
摘要: 此為《洮州廳志》卷二,介紹洮州廳古蹟的情況。
关键词: 地方志 古迹 洮州

内容

古蹟塚墓附
  古人不可見所可見者蹟也至於蹟不可得而見懷古
  之情益深矣蹟固以人重也然則昔之人偶然寄託與
  後之來者亦復何與而騷雅之流往往摩挲斷碣躑躅
  荒墟形之詠歌流連而不能巳知不徒盛衰興廢之感
  已也志古蹟
  臨潭廢縣在城西七十里遺址尚存今為民田耕者
  時掘出古器俗謂之古城採訪册
  方輿紀要云臨潭城在洮州城西南七十里即古洮陽城
  也亦謂之曾城沙州記嵹城東北三百里有曽城城臨
  洮水漢章帝建和三年羗攻南部都尉於臨洮帝遣馬
  防耿恭救之諸羗退聚洮陽即此城也蜀漢景耀五年
  姜維代魏侵洮陽即此晋惠帝時置洮陽縣屬狄道郡
  後為羣羗所據宋元嘉四年洮陽羗叛西乞伏熾磐使
  其將吉毗招慰之為羗所敗既而吐谷渾據之後魏太
  平真君中敗吐谷渾置洪和郡吐谷渾附屬焉太和十
  五年吐谷渾王伏連籌輒修洮陽城魏攻㧞之其後魏
  亂遂有其地後周初賀蘭祥伐吐谷渾㧞其洮陽洪和
  二城置洮陽郡兼置洮州隋廢郡州治美相縣以洮陽
  縣并入唐貞觀四年置臨潭縣屬旭州八年廢旭州以
  縣屬洮州是年徙州治焉後没於吐番曰臨洮城宋大
  觀中仍置洮州開禧二年金人以韓伌胄敗盟遣將分
  道入寇完顏綱出臨潭即此城也元移州於今地意即今之
  舊城故城遂廢宋白曰唐臨洮郡城本名洮陽城前臨
  洮水甚險固即吐谷渾故城云
  石堡城在城西南七十里今名羊巴城半在山
  上下臨洮水三面險絕惟西南一路可通西則石壁峭
  立營跡纍纍城中有八稜石碑係唐天寶八載所豎碑
  文為石堡城戰樓頌意即哥舒翰攻吐番後紀功之作
  原文錄金石類採訪册
  按方輿紀要云西寧鎮西南三百里有石堡城考其沿
  革即唐天寶八載哥舒翰所克者又云其城三面險絕惟一徑可上吐番以數百人守之唐兵死者數萬其年
  月形勢俱與洮州石堡城適相符合是否即此一城敢
  以証諸後之考古者
  叠州城在城南百餘里石門以外其人種謂之
  叠部厯代為羗戎地後周武成三年逐諸羗始置五香
  郡尋又置叠州治叠州縣隋開皇初郡廢大業初州廢
  以縣屬臨洮郡唐復置叠州治合川縣天寳初曰合川
  郡乾元初復曰叠州志云以羣山重叠而名也
  侯和城在城南蜀漢景耀五年姜維侵洮陽魏
  鄧艾與戰於侯和是也晋咸和中涼張駿因前趙之亂
  收河南之地置侯和等屯護軍與後趙分境又名美相
  詳美相城
  寺稞在城西六十里距舊城一里相傳吐谷
  渾寺院遺地至今耕者常得古甎瓦採訪册
  王廠湾在城西六十二里謂吐谷渾王子馬廠
  故名採訪册
  鳴鶴城在東城外五里吐谷渾築今圯
  營盤梁在舊城東山頂至今營跡纍纍云係明
  初沐英征西安營之處又有一墩盖古時防禦西戎所
  設升煙墩俗呼為神仙墩非採訪册
  將臺在舊城北二里今仍其名相傳明時沐
  將軍駐軍於此故名採訪册
  羊頭城距舊城十里在今古兒占之西北相傳
  即古沓中戍註詳沓中戍採訪册
  按洮州古城遺址今存者不止數十但厯代廢置沿革
  及其名稱皆不可考以上皆就今之可知者錄之其餘
  有地基而無名稱者只依採訪情形書其大概見於書
  籍者仍錄原書以存其名
  舊城之南二百餘里曰八石殿哈地係平川土亦肥美宜
  稻宜麥中有一城週圍九里四面山環叠翠相傳即古
  叠州採訪册
  叠城之北今屬叠部境界其地名直支有一城在山頂上古塚古碑至今猶存惜無字跡故不知其名稱焉距洮
  城南二百餘里採訪册
  舊城西南五十里曰跌當什有一古城在河陰平岡上東
  距洮水西接茂林南北毗連曠野河陽有一平原濶五
  里長八里採訪册
  舊城之西北二百八十里曰拉勒闗有一石城其形勢係
  於平野之中突起一石峰東南西三面石壁天成惟正
  北一面築城垣一道城外俱屬平川曠野採訪册
  舊城之西北五百里拉家寺有一古城距洮河源相近吐
  蕃建寺時掘得琉璃瓦用之疑即古之洮源城採訪册
  又南鄉資福崖上現有古城一納郎寨有古城一
  鄭旗寨有古城一石旗寨有古城一琵琶寒
  有古城一上堡寨有古城一其名稱皆不可考云
  東鄉王清寨有天鼓洞俗謂之王清洞採訪册
  鐵城堡在城東南宋熙寗七年置明太祖命李
  文忠討西番從洮州鐵城取道而出是也美相城在城南即侯和城也水經注云洮水經
  洮陽城又東經共和山南城在四山中又東經迷和城
  晋太和二年苻秦將王猛討叛羗斂歧於畧陽歧奔白
  馬猛遣將追之使别將王撫守侯和後魏太和十五年
  吐谷渾王伏連籌輒修洮陽泥和二城置戌栬罕鎮將
  長孫百年攻㧞之置洪和郡領水池藍川覃川等縣後
  周改置美相縣屬洮陽郡隋為洮州治唐貞觀八年移
  州治洮陽川仍置美相縣屬洮州天寳中并入臨潭
  水池城在城北百六十里后魏真君四年伐吐
  谷渾置水池郡尋改為縣屬洪和郡神龜初河州羗𨚫
  鐵忽反自稱水池王詔源于恭討平之是也西魏以覃
  川縣省入后周改縣曰覃川隋初郡廢縣屬河州唐廢
  覃川城在城北后魏延興四年置屬洪和郡西
  魏廢入水池縣
  洮源城在城南後周置金城縣并立旭州又置
  通義郡隋開皇初郡廢十八年改縣為美俗大業初州廢又改縣曰洮源屬臨洮郡唐初亦置旭州武德五年
  吐谷渾寇洮旭叠三州岷州總管李長卿擊破之是也
  貞觀八年州廢縣并入臨潭後周書武帝置旭州於河
  州之雞鳴防即此城矣
  廣恩城在城西一百六十里後周置廣恩縣并
  置廣恩郡隋初郡廢縣屬洮州仁壽初改縣曰洮河大業
  初又改洮陽唐縣廢置廣恩鎮天寳十三載隴右節度
  使哥舒翰奏於所開九曲地置洮陽澆河二郡洮陽郡
  即置於此後沒於吐蕃
  洮潭廢縣在城西後周置隋開皇十一年改曰臨
  潭亦屬洮州唐初廢
  合川廢縣在城南唐叠州治也後周置叠州治叠
  州縣而於合川縣置西疆郡隋開皇初郡廢唐為州治
  又有樂川縣亦後周置屬叠州隋屬洮州唐初又屬叠
  州貞觀五年又置安伏和同二縣以處黨項尋俱省入
  合川縣劉昫云合川城舊治吐谷渾馬牧城武德三年移於交戍城云
  常芬城在城南後周置又立恒香郡治焉隋初
  廢以縣屬扶州大業中屬同昌郡唐武德元年置芳州
  於此𠔥領恒香丹領二縣神龍初廢芳州以常芬縣隸
  叠州又以恒香丹領二縣省入後廢宋白曰後周武
  成三年逐吐谷渾乃於三交築城置甘松防又為三川
  縣𨽻常香郡建德三年始改三川為常芬縣置芳州以
  地多芳草而名也
  封德故城在城西魏置又置芳州及深泉郡治焉
  隋初郡廢大業初州廢縣屬同昌郡唐武德初以縣省
  入常芬
  理定廢縣在封德故城西西魏置隋初廢入封德
  縣
  甘松城在城西南蜀漢景曜末姜維敗於侯和
  退屯沓中司馬昭遣鄧艾自狄道趨甘松沓中以綴姜
  維舊志云甘松本生羗地張駿置甘松護軍於此乞
  伏國仁時置甘松郡後魏以白水羗朝貢亦嘗置甘松
  縣以甘松嶺為名新唐書甘松山在洮水之西吐谷渾
  居山之陽
  漒川城在城南晋義熙十一年西秦乞伏熾磐
  攻姚秦洮陽公彭利和於漒川元熙元年復遣將攻之
  利和奔仇池因置益州鎮漒川是也亦謂之南漒宋元
  嘉三年西秦征南將軍吉毗鎮南漒隴西人辛澹據城
  逐之澹旋奔仇池熾磐因移置梁州南漒亦即此城矣
  後没於吐谷渾城廢
  沓中戍在城西疑今之牛頭城晋義熙十一年
  乞伏熾磐攻後秦漒川師次沓中即此地也
  通岷砦在城東南四十里宋置今無考
  定秦堡在城東北吐蕃所築唐大厯三年鳳翔
  帥李晟出大勝闗至臨洮破吐蕃定秦堡是也
  劄龍溝堡在城東南百里明成化十年栗林等番
  族常攻此納憐站在城西洪武十二年洮州十八族番酋
  三副使汪舒朶兒癭嗉子阿卜商等叛據納憐七站命
  沐英討擒之即此
  塚墓附
  李都督墓
  在城西二里石嶺石山下明正統十年奉旨遣工部修
  造賜隨塚祀田一處家人十户耕田守塚有墓碑記在
  西門外據李氏家乘
  馬狀元祖塚
  在東鄉石旗崖前明武狀元奉旨樹碑相傳狀元後貫
  沙州籍卒於沙州採訪册
  秋官塚
  在東鄉韓旗寨姓名時代已不可考塚地亦為山水沖
  没但至今土人猶呼此地為秋官塚云採訪册
  又舊城西十里菜子溝有一古墓濶三楹周圍圓門以
  甎砌成上雕龍鳳似古王者墓惜年湮莫考土人掘土
  出之見塚形遂掩
  又舊城西十里九日卡庄土人掘土忽䧟一深穴燭而視
  之内空而深乃入之陰氣逼人隔數武設一石燈大如
  斗纍纍不斷近視之磚砌為門鑄以生鐵但無年月姓
  氏想亦前代勛舊之墓居民駭退而塗之其鄰近巴舍
  庄有一古塚髙如小阜按其規模必非平民噫秦歟漢
  歟莫能確指土人立石以誌其處以上據舊城採訪册
  威武王將軍塚
  在城東四十里塚牆墓地猶存規模亦壯但碑碣以時
  逺皆成没字無由知其姓名宦跡至今洮州人士呼此
  地為王家墳云

知识出处

洮州厅志

《洮州厅志》

包永昌于光绪三十三年主编《洮州厅志》。《洮州厅志》是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由知府洮州厅抚番同知,河南光山人张彦笃主修;原任广东崖州知州、丁丑科进士、洮州流顺沟孙家庄人包永昌总纂;洮州举人宋育辰、副贡吕芳规、岁贡祝昌龄、禀生汪映奎等分纂。是年八月开始辑撰,十月即已脱稿,历时仅七十余天,全志分一十五门六十目。卷首有厅境并番属总图、厅境全图、城池图、学宫图、厅署图、副总兵署图、都司署图、照磨署图、番属图、八景图。卷一、卷二包括星野、舆地,分星野(气候节令)、疆域、沿革、形、山川(附泉池)、都堡、风俗、物产、关隘(附边墙要堡)、古迹等十目。卷三为建置,分城池、公署、寺观、坊表、驿递、坛庙、津梁、墟市等八目。卷四赋役分田赋、户口、积储、蠲恤等四目。卷五典礼分朝贺、迎诏、到任、入学、宾兴、乡饮六目。卷六秩祀分礼节、乐章、坛庙群祀三目。卷七、八学校分文庙、书籍、学额、学堂(附学田、书院义学)等四目。卷九兵防分营制、塘汛、墩壶、马厂(并附巡警)等四目。卷十职官分历宦、名宦、禄饷等三目。卷十一选举分进士、乡举、武举、贡生(附例贡)、庶职(附武职)、世袭(附表)、封荫等七目。卷十二、十三列传(上、下)分人物、乡贤、忠节、孝义、列女、耆寿、梵秩、方伎等八目。卷十四金石无目。卷十五艺文分纶音、记、序、诗四目。卷十六番族分番属(附番俗)、茶马二目。卷十七灾异。卷十八杂录。

阅读

相关地名

洮州廳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