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包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碌曲县尕海镇尕秀村志》
唯一号: 292534020230000809
专题名称: 藏包
文件路径: 2925/01/object/PDF/292510020230000004/001
起始页: 0383.pdf
专题类型: 专题知识

专题描述

藏包是尕秀群众非常喜爱的风味美食,也是牧民款待客人的佳品。每逢婚丧嫁娶、民俗节庆,藏包必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美食。藏包制作工艺独特,十分讲究肉馅的调制,在选材上必须是新鲜羊肉,带有四成肥肉,六成瘦肉。以前藏族人做包子肉馅时,不放置于案上用刀剁,而是放置于称为“香哇”的小木槽内,两手各持一把藏刀前后来回交错切割,技术高超的人刀快如飞,使人眼花缭乱,顷刻间,一堆羊肉便成了肉泥。羊肉切碎后,加适量切成丁的羊板油,调之葱花、精盐和花椒水等调料,包时再加少许水搅拌均匀既可。制作藏包不用擀面杖擀包子皮,而是把核桃大小的面团置于掌心,两只手用劲压捏成片,然后将面皮置于左手掌心,用右手朝左捏成顶端有褶皱纹的包子,如同朵朵小莲花。一个熟练的家庭主妇,一次可捏4~5个面皮,而且柔韧,底厚边薄。包子包成后,整齐地装入笼屉,放置在旺火上蒸大约十几分钟,即可揭笼趁热而食。藏包的特点是晶莹透明,色白油亮,肉嫩油丰,油大而不腻,鲜嫩而爽口,伴有青葱的浓郁香味。藏包吃法特别,由于油汤多,吃时需先从底端吮吸包子里的油汤,然后食之;不会吃的人往往拿起包子就咬,结果弄得汤水四溅,嘴烫舌麻,啼笑皆非。如今“香哇”已经被手动和电动的绞肉机代替,包子皮也有做好了现买的,人们做包子更加方便、省力与高效。

知识出处

碌曲县尕海镇尕秀村志

《碌曲县尕海镇尕秀村志》

出版者:四川师大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碌曲县尕海镇尕秀村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实事求是,客观记述网秀村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文明等方面的重大成就,反应时代变化,突出地方特色,为存史、资政、育人提供服务。 《碌曲县尕海镇尕秀村志》为尕秀行政村的村志,志中的本村指尕秀行政村。志中的尕秀村包含尕秀一组、尕秀二组、尕秀三组。 《碌曲县尕海镇尕秀村志》采取章、节、目、子目层次记述。时间上限力求追溯事物发端,下限止于2020年12月底。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辅以纪事本末体,按时序纵述大事、要事、新事。历史纪年以年号后加括号注以公元纪年,1949年后一律用公元纪年。 《碌曲县尕海镇尕秀村志》体裁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诸体并用,概述以叙为主,大事记以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为序。人物本着生不立传的原则,采取以事记人简要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