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仓部落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唯一号: 292534020230000533
专题名称: 西仓部落
文件路径: 2925/01/object/PDF/292510020230000001/001
起始页: 0508.pdf
专题类型: 区域

专题描述

“西仓”为藏语译音,指西仓部落居住的地方。原义为“鹿羔窝”,后因藏语“鹿羔”与“吉祥”异义同音,均读为“西”,因此其含义变为“吉祥窝”。据《安多政教史》等记载,西仓十二部落所辖地区,早在松赞干布时期,就有从西藏驻边兵马人员中的一些部民来到这里活动,在以后的几百年中,有些游牧部落时居时去,迁徙不定。公元13世纪,南拉本前来藏汉边界管理政教事务,其子确科加得到忽必烈的金印,并被封为香格(今临洮)、含达隆(今临夏州境内)、甘加哲噶尔等地的大总管。确科加定居在含达隆,娶霍氏之女为妻,生有三子。长子班德留居含达隆继承父业,次子肖多尔扎西前往青海文都地区,其后裔发展为四个部族,人称文都确科四部,三子周依合前往隆务地区,被当地头人尊为官人,他娶了蒙古女为妻,起初在甘加游牧,后迁至碌曲拉仁关和舍当两处兼事农牧业。周依合生有八子在西仓拉仁关一带建寨定居,后因想念在含达隆的亲属便去信邀请其侄确吉敖巴、勒本、雍仲噶等三人率领所属部民前来定居,于是逐渐形成了西仓洪布(头人)和唐隆郭哇(头人)系统,因是同族故总称为确科十二部落,后俗称西仓十二部落。关于西仓十二部落的形成,又有资料说在元朝时,约公元14世纪的公元1350年,萨迦王朝从西康派遣一户人家前来治理该地,这户人家生有二子聪慧能干,后来从其他部落又迁来数十户人家,分居于西仓拉仁关,兄弟二人自然成了部落头人。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碌曲县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碌曲县志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实事求是地记述碌曲县的自然和社会历史现状,力求思想性、资料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本志上限力求追溯事物发端,不谋划一,下限至于1995年底,个别卷章人物及图片资料延至定稿。本志以卷、章、节、目设篇布局,分类设卷,卷下设章节,节下设目,记述史实,并以图表作补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称"解放前",其后称“解放后”。1955年6月碌曲县人民委员会成立前称“建政前'',其后称“建政后解放前用历史纪年,并加注公元纪年,解放后用公元纪年。数字表述,除成语、顺序号及习惯语用汉字外,凡表示数量的通用阿拉伯数字。志中数字根据以县统计局资料为主,不足之处使用部门数字。人物志坚持“生不立传”原则,以本籍为主,记及对本县有重大贡献的外籍人士。对已故名人、流落红军、革命烈士和在各条战线上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以传略记述。对历次全国各类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正县级以上领导职务和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公职人员,州政协常委以上职务的民族宗教界人士,受到省部级以上单位表彰的先进人物,予以筒介。对受到地厅级部门表彰的各类先进人物、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列表介绍。本志资料大部分来自档案馆案卷和本县各部门档案、文献、报纸,部分资料由调查采访取得。入志资料一般不注明出处。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