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道堂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唯一号: 292534020220000124
专题名称: 西道堂
文件路径: 2925/01/object/PDF/292510020220000001/001
起始页: 0518.pdf
专题类型: 玄学宗教

专题描述

西道堂是公元1891年创立于临潭县的一个伊斯兰教教派,创始人马启西,经名以海牙,字公惠,另字慈祥,号西极园,祖籍临潭县流顺乡汪家咀村,幼入私塾,应试中秀才,后潜心研读伊斯兰教著名学者刘智(约公元1655年-公元1745年)等人的汉文伊斯兰教著作。公元1891年始,马启西先后在家中和达于沟拱北讲学,设立“凤山金星堂”,讲解“四书”“五经”并传教。光绪二十七年(1901)马启西脱离拱北,在自己家里开设经堂,以《天方典礼》、《天方性理》、《五功释义》、《清真大学》、《清真指南》等著作为依据阐发伊期兰教理。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在临潭旧城修建了一座礼拜寺,正式取名“西道堂”,任教主。第一任教主马启西于1914年因涉嫌“白郎事件”被枪杀,后推举丁全功为第二任教主,后亦罹难,教众拥戴马明仁续任第三任教主。1946年马明仁逝世,敏志道接任第四任教主,1957年敏病逝,敏生光继任第五任教主。在马明仁、敏生光任教主期间,建寺播道,发展实业,维系“乌玛”组织。西道堂以《古兰经》“圣训”为基础,倡导“顺主从圣”、“遵经依训”,并以刘智等人“儒论经”的汉文译著为宣传依据,同时,把刘智等先贤学者的学识思想融汇于宗教实践中,在功修上主张教乘和道乘兼有,在宗教礼仪方面,兼收了格底目和哲赫忍耶两派的一些特点,教统结构上具有门宦的特点,实行教主统管制。教主既是领袖,又是道堂内世俗生活上的总管。组织形式分集体户(即乌玛)和个体户两种,个体户散居西北各地,经济独立,生活自主,遇有困难,道堂给予帮助:集体户聚居于临潭旧城西道堂内,集体生活,经营农、林、牧、副、商各业,财产及收入全部归西道堂所有,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分配。西道堂与格底目、依赫瓦尼并称中国伊斯兰教三大教派。教众分布于甘、青、宁、新、川等地区。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碌曲县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碌曲县志的情况。其内容包括建置沿革志、地理自然志、经济计划志、农林志、工业志、水利电力志、交通志、邮电志、商贸流通志、粮油志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马启西
相关人物
刘智
相关人物
丁全功
相关人物
马明仁
相关人物
敏志道
相关人物
敏生光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