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出处: | 《碌曲县志》 |
唯一号: | 292534020220000026 |
专题名称: | 碌曲县亚高山草甸类类型情况 |
文件路径: | 2925/01/object/PDF/292510020220000001/001 |
起始页: | 0144.pdf |
专题类型: | 土地资源 |
分布: | 亚高山草甸植被是碌曲县草场的主体,境内各处均可见到,地形以坡地为主,另有滩、阶地和夷平面及浑园山顶,海拔3000米~4000米,地表复盖度大,除郎木寺和尕海乡及李恰如牧场、军分区、五团与大水4个牧场有较开阔的地形外,其他几个乡山多、开阔地少,蒸发量低,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该类总面积约为235.58万亩,占总草场面积的39.9%。草场牧草种类比较丰富,主要以中生植物为主,同时混有少量的湿中生、旱中生和中生植物,有短根茎丛生莎草、线叶嵩草、毕氏嵩草、矮生嵩草、禾叶嵩草、密生苔草、糙喙苔草、根茎禾草、短柄草,丛生禾草披碱草、异针茅、糙野青茅、藏异燕麦硬质早熟禾、狭穗针茅,还有高山嵩草、丝秆嵩草、四川嵩草、甘肃嵩草、黑穗苔、川甘嵩草、刚毛针蔺、三刺草、丝颖针茅、紫羊茅、远东羊茅、中华羊茅、华誉麦、秦氏芨芨草、藏落芒草、花芷蓿、蒲公英、瑞苓草、凤毛菊、松潘凤毛菊、羽裂风毛菊、莎嵩、茅软紫苑、藏大戟、麻花头、乳白香青、叶火绒草、珠芽蓼、矮大黄、翻白草、鹅绒萎陵菜、草玉梅、条叶银莲花、细裂叶亚菊、黄帚橐吾等。短柄草生态幅度较窄,主要分布于砾质坡积、残积母质的山地正南坡,海拔3100米~3500米的坡麓,土壤为山地草甸土。短柄草为建群种,与亚优势种密生苔、线叶嵩草、珠苣蓼、异针茅、三刺草及其他杂草,随海拔高度、坡向、坡度的变化分别组成不同的群落。牧草盖度一般为70%~80%,牧草一般高为25厘米,亩产鲜草300公斤左右,7.7亩可养活一只绵羊。异针茅比较耐寒、耐旱、耐阳,主要分布于短柄草的上限,在3500米~4000米的阳坡、迎风坡及土层较薄,生境旱化的地段,是草场的建群种,与亚优势种高山嵩草、线叶嵩草、硬质早熟禾、毕氏嵩草、羊茅、芨芨草等分别组成不同的草场型,是亚高山草甸向亚高山草原过渡的群落,局部有紫花针茅草原群落,是亚高山草甸的前演替群聚,碌曲以镶嵌复合体出现在亚高山草甸之中,牧草盖度90%,一般高度22厘米,亩产鲜草394公斤,平均5.9亩可养活一只绵羊。在异针茅嵩草型的两侧东西坡3700米~4100米及浑园山顶糙喙苔成为优势种,与亚优势地禾叶嵩草、毕氏嵩草、狭穗针茅等组成不同的草场型,牧草疬度80%左右,一般高度在24厘米,平均亩产鲜草230公斤,平均10.2亩左右养活一只绵羊。披碱草通常以小片或斑状出现于滩,阶地冬春场圈滩,是在放牧过渡和鼠害严重地上形成的次生草场类型。披碱草型的次优势种很不一致,圈滩和鼠害地远销与鹅绒萎陵菜、花苜蓿组成割草场;在践踏、啃食严重地段与矮生嵩草、翻白草、薄公英、瑞苓草、异针茅等杂类草组成不同的草场型。牧草盖度在70%~90%之间,在天然割草场,牧草一般高度70厘米~100厘米,亩产鲜草1200公斤左右,2.0亩就可养活一只绵羊。但多数出现披碱的草场,产量很不稳定(是植被演替的一阶段),平均亩产鲜草360斤,6.5亩可养活一只绵羊。矮生嵩草草场型是高寒草甸草场院,本区山背、梁峁地段有与低矮的塾状、毡状牧草形成的小片低草草场。在重牧地段也可成为优势种,是亚高山划甸过牧的指示群落。矮嵩草与火绒草等耐牧种组成群聚(退化秃斑)镶嵌于其他草场型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