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乡

知识类型: 地理名称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1996-2010)》
地理名称: 阿拉乡
唯一号: 292533020230000083
文件路径: 2925/01/object/PDF/292510020230000002/001
起始页: 0156.pdf
层级分类: 乡(镇、街道)
隶属: 碌曲县

介绍

阿拉乡位于县境最东部,距县城73千米,离合作市56千米,为原阿拉部落区域,阿拉乡的名称沿用阿拉部落的名称。乡党政机关旧址在阿拉丁古寺,2001年,搬迁到现址阿拉桥头。阿拉乡地处碌曲县城以东73千米的洗河沿岸,与夏河县、合作市、卓尼县接壤,碌博公路从阿拉乡境内穿过,乡政府驻地为阿拉桥头。阿拉乡位于青藏高原边缘地带,属高原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2.5兀,无霜期短。乡境内河流纵横,水资源丰富,森林密布,野生动植物有鹿、麝、马鸡、秦艽、大黄、丹参、沙棘等。特产鹿茸、麝香,以盛产蕨麻猪而闻名。境内地势较低,山势陡峻,沟谷狭长,属石磧中山区,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为2750一2980米,年降雨量425一589毫米,夏季气候宜人,素有“碌曲小江南”之美称。 阿拉乡属于半农半牧乡,全乡地域面积208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874米,草场面积为1.87万公顷,可利用草场面积为8700公顷,森林面积1.33万公顷,耕地面积810公顷;下辖3个行政村17个村民小组,即:田多行政村(田多、田后、九青、立池、玛尕)、博拉行政村(博拉、吾乎扎、牙日、巴尔扎、加吾尕、拉也)、吉扎行政村(吉扎沟、加热、巴吾、立多、扎咱、苏乎达)。截至2010年底,全乡共有人口468户3051人,均为藏族人口。人口出生率为9.52%。自然增长率为2.22%。,计划生育率为100%;全乡各类大小牲畜存栏15130头(只、匹),其中牛6090头、羊5987只,马163匹,猪2890头,总增率1.13%,岀栏率55%,商品率70%;境内有2座藏传佛教寺院,丁古寺僧侣86人,吉仓寺僧侣58人,共计144人。全乡经济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由于受气候、交通、信息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全乡经济发展缓慢,农牧民群众收入很低,年人均纯收入为1560元。是碌曲县5乡2镇中的省列重点贫困乡之一。 全乡草场面积约1.87万公顷、可利用草场面积为8667公顷,林地1.13万公顷、耕地面积806.67公顷,境内河流纵横,有丰富的水资源。农业和畜牧业是全乡的支柱产业,主要养牦牛、藏羊、蕨麻猪,尤以骗雌牛为主的奶牛养殖为特色;主要农作物有青棵、小麦、油菜等;主要经济作物有当归和云杉苗木。 根据生态放牧的要求,阿拉乡扶持引导农牧户调整产业结构,主攻骗雌牛养殖产业,并依托资源优势,发展蕨麻猪养殖和苗木培育等特色产业。 到2010年,全乡建立蕨麻猪养殖基地16个,规模为80一300头;骗雌牛养殖基地17个,规模为50一180头;云杉苗木基地为1.33公顷;扶持成立3个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1996-2010)

《碌曲县志(1996-2010)》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碌曲县志(1996一2010》是首部《碌曲县志》的续志。本续志在编纂过程中,始终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本续志为断代志,上限与首轮志书衔接,上讫1996年,下限截至2010年。本志全面记述碌出县域内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状况及发展轨迹,有极个别如工程建设周期、人物任职年限等特殊情况.,在记述时下限略有延伸。本续志采用记述体语体文,由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构成,以志为主体、分设概述、大事记、专记、人物,设章、节、日、子日、细目等若干层次。 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辅以纪事本末体,按时序纵述大事、要事、新事。历史纪年以年号后加括号注以公元纪年,1949年后一律用公元纪年。 人物志以《碌曲县志人物收录标准》遴选录入。立传人物遵循地方史志“生不立传”的原则,以本籍为主,兼收客籍;以正面人物为主,兼收反面人物。对在世人物则采用人物简介或以事系人的方式,在有关章节中记述。人物表收录获得州级以上表彰的先进人物和副县级以上行政职务、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业人员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碌曲县
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