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仓乡

知识类型: 地理名称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1996-2010)》
地理名称: 西仓乡
唯一号: 292533020230000070
文件路径: 2925/01/object/PDF/292510020230000002/001
起始页: 0147.pdf
层级分类: 乡(镇、街道)
隶属: 碌曲县

介绍

西仓乡位于碌曲县境东北部,距县城8千米,平均海拔3000米。洸河自西向东穿境而过,属半农半牧区,总面积2.37万公顷,其中草场总面积2.23万公顷,可利用草场面积1.79万公顷,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全乡有3393公顷林地明晰产权,耕地面积620公顷,种植中藏药材约99.3公顷(当 苗木)。境内有麝、鹿、水獭、旱獭、大黄、当归等野生动植物分布,主要牧养牦牛、藏羊,种植青棵、小豆、油菜等农作物。到2010年,各类牲畜存栏45472头(只、匹)。其中,牛7637头、羊37154只、猪481口,出栏率达23.24%。 辖区内有藏、回、汉3个民族居住。2010年全乡总人口为2622人,藏族占总人口数的85.54%。辖有3个村委会、14个村民小组、468户。乡境内集高山、河流、草原、湿地为一体,自然风光秀丽、民俗风情独特、宗教氛围浓郁。特别是因贡去乎村民小组位于则岔石林国家级自然保护风景区入口处,依山傍水,景色秀丽迷人,成为中外游客观光拍照、旅游住宿的理想之地。 1956年,成立西仓区(西仓乡辖区为原西仓部落区域)。1958年,撤区成立红旗人民公社,是年末与光明(今拉仁关乡)公社合并,称西仓公社。1961年,西仓公社分为西仓乡勻拉仁关乡,西仓乡下辖新寺、唐龙多和贡去乎3个人民公社。1966年,将西仓乡更名为红星乡。1968年,恢复西仓乡名称,并成立西仓乡革命委员会。是年底将西仓乡与3个乡属公社(新寺、唐龙多和贡去乎)分别恢复为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1984年初,再改公社为乡。西仓乡党政机关所在地距县城7.5千米,在乡镇机构改革工作中充分整合有限资源,建立3办4中心(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社会发展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经财政服务中心、社会事业综合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 截至2010年,全乡实现农牧业增加值609.4万元,同比增长10%,牲畜总增率、出栏率、商品率分别为26.9%、28.9%、2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十一五”规划期间的1050元增加到现在的1622元,已基本解决668人的温饱问题。牧民居住条件和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和提高。 教育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儿童入学率达97.54%,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有新的突破,农牧民群众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卫生工作狠抓疫病预防控制和儿童计划免疫,使儿童计划免疫率达到100%,牲畜疫苗注射覆盖率达97.3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8.5%,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70%。行政村、自然村通电率达到100%。 封山育林面积和森林管护面积达到100%,3个村均实施禁牧休牧项目,减轻草场的载畜量。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1996-2010)

《碌曲县志(1996-2010)》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碌曲县志(1996一2010》是首部《碌曲县志》的续志。本续志在编纂过程中,始终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本续志为断代志,上限与首轮志书衔接,上讫1996年,下限截至2010年。本志全面记述碌出县域内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状况及发展轨迹,有极个别如工程建设周期、人物任职年限等特殊情况.,在记述时下限略有延伸。本续志采用记述体语体文,由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构成,以志为主体、分设概述、大事记、专记、人物,设章、节、日、子日、细目等若干层次。 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辅以纪事本末体,按时序纵述大事、要事、新事。历史纪年以年号后加括号注以公元纪年,1949年后一律用公元纪年。 人物志以《碌曲县志人物收录标准》遴选录入。立传人物遵循地方史志“生不立传”的原则,以本籍为主,兼收客籍;以正面人物为主,兼收反面人物。对在世人物则采用人物简介或以事系人的方式,在有关章节中记述。人物表收录获得州级以上表彰的先进人物和副县级以上行政职务、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业人员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碌曲县
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