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岔村

知识类型: 地理名称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地理名称: 则岔村
唯一号: 292533020220000033
文件路径: 2925/01/object/PDF/292510020220000001/001
起始页: 0426.pdf
地名类型: 居住区
层级分类: 村庄
隶属: 碌曲县

参考方位

位于碌曲县城东南方向52公里处。

介绍

则岔村位于碌曲县城东南方向52公里处,为拉仁关乡所辖。则岔系藏语,部落名。则岔为西仓十二部落之一部,由三个小部落组成,据村民们说,则岔的先民来自四川省若盖尔县的热河东坝,据今约有百年历史。则岔石林位于则岔村南约1公里,海拔3250米,面积约200平方公里。地质学家探明,大约在两亿年前,则岔一带还是波涛起伏的大海,随着印支期构造运动,海水退出,陆地暴露,之后又经燕山期、喜玛拉雅期复杂的地质构造一褶皱断裂,使地壳不均衡上升,加之流水侵蚀,便形成了石林的奇特地貌。 “高无隐寺玲珑塔,低无楼台亦无亭,则岔山水何所有,神功鬼斧天削成”梁旺俊《则岔诗组》),则岔风光纯属自然景观。自西仓乡贡去乎向南溯河而上20公里可达则岔。入得则岔沟,但见垂柳葱郁,遮天蔽日,一带清流,潺潺而来,一条小道,诿迤而上。再行瞬间,亦是牧区景象,黑庐白帐,牛羊遍野。至则岔南行不远即达石林。1500座仪态万端的石山令人目不暇接。石林域内,山环水旋,气象峥嵘。漫步其间,古松参天,翠柏昂然,薄雾流岚,花香袭人,最另人感叹的是千姿百态、形神兼备的石峰造型。西天圣地:几组山峰组成西天境域,神秘而幽雅,似乎是等待信男善女前来朝圣。张果老醉卧神仙境:几组山峰酷似张果老醉酒,背靠着极乐世界。骆驼峰:似一骆驼昂首挺胸。虎头峰:似一只威武雄壮的老虎蹲在石门前,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企鹅峰:又名姊妹峰,三座石峰形似企鹅奔走。蛤蟆石:似一只蛤蟆蹲立石阶,硕大的肚腹一鼓一收。一箭穿:一座石峰中间有个洞,从中可窥见一线蓝天,传说是格萨尔王射水怪时用箭射穿的。寿星石:似一位长发白须、面目慈善的老者。另有将军石、仙女石、猴子望月、拜佛石、龙探头、马鞍石、天外来客、送子观音、人面兽身像、长城炮台、和尚诵经、猛狮追羊、大象喝水、老太太拜祖、断臂维纳斯、猪八戒、孙悟空等,这些形态各异的岩石,以其神奇而精美的外观,显示了大自然的神工鬼斧。在则岔石林中,最为人们称道的是“石门”。石门,藏语称“直合果”,是则岔风景区的第一景观。石门长约150米,高百米有余,最宽处十余米,窄处仅数米,入门仰视,危崖耸立,枯松倒挂,可见一线天外,乱云飞渡,苍鹰盘旋。低头俯视,一脉清溪从中渡过,有栈道可通,人过峡中,滴水灌顶,三伏天亦有寒风透脊之感。关于石门的来历,在藏族同胞中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在很早以前,这里有个恶水湖,妖魔常于此兴风作浪,危害四方人畜,格萨尔王征战至此,挥剑劈石,决除恶水,从此,这一带山清水秀,牛羊兴旺。牧人们说,绝壁上的马蹄印,就是格萨尔王的铁骑踩下的,崖壁低处的一个青色石柱,据说是格萨尔王拴马的地方。除了上述景观,石林沟口的仙人洞,则又为一景,藏语称其为“德茂去乎乃”,意即极乐胜地。沿藏式木梯可人洞口。洞内湿而凉爽,宽敞处可容数十人,狭窄处仅容1人且须匍匐而行。洞内除了许多悬垂的钟乳石和与之呼应的石笋外,还有神话传说中白度母的华盖、大象的肝肺、牙等化石。洞内黄土土质细腻、粘性强,可捏成各种形状,干后坚硬如石,当地牧人常嚼食其土,口味甜淡,疑属观音土之类。错娄沟的三处瀑布,银光闪烁的瀑流激起片片水雾,清冽凉爽,沁人心脾。则岔沟黛色参天,紫果云杉为其主要树种,云杉、杂灌与草场相互交错,织出二幅美丽的画卷。除了常见的狼、狐狸、野兔、艾虎等野生动物外,还栖息着国家及甘肃省明令保护的雪豹、猞猁、甘肃马鹿、岩羊、藏原羚、斑羚(青羊)、林麝、石貂、水獭、毛冠鹿、苏门羚、金睢、兀鹫、兰马鸡、雪鸡、斑尾榛鸡、环颈睢等近二十余种珍稀野生动物。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碌曲县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碌曲县志的情况。其内容包括建置沿革志、地理自然志、经济计划志、农林志、工业志、水利电力志、交通志、邮电志、商贸流通志、粮油志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碌曲县
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