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嘛噶绕活佛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唯一号: 292530020230000074
人物姓名: 喇嘛噶绕活佛
文件路径: 2925/01/object/PDF/290910020230000005/001
起始页: 0795.pdf
性别:
出生年: 1835
卒年: 1895

传略

喇嘛噶绕活佛(1835-1895)全名为察罕呼图克图•至尊先巴图道布更嶋加参。佛号察罕呼图克图,俗称察葛罕根(蒙语)或喇嘛尕绕(汉语称为白佛)。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十月生于卓尼县刀告乡石矿村。童年时卓俄旺丹增为启蒙老师,学习文法、书法、仪轨、经卷。后在格西慈智木达吉尊前出家,受了沙弥戒。1847年随从俄旺丹巴初到蒙区,不久返回,通读了《甘珠尔》经。1852年前往蒙区(厄鲁特蒙古四部之一的准噶尔部)。曾到金山阿勒泰、塔尔巴哈台。其时,该地瘟疫流行,他诵经禳灾,被众称为“察罕格根”(白佛)。后返归故里,曾在岔道寺(今临潭闫家寺)、拉卜楞寺拜师习经。在大法台俄旺嘉华慈智嘉措尊前受比丘戒。继又赴新疆蒙区。在天山脚下的土尔扈特、博格达、哈巴河等地,被相曲才丹郡王奉为福田1863年莅临塔尔巴哈台。 1865年,新疆各地相继发生叛乱,白佛看到地方不靖,生灵涂炭,即在西耐衍寺奉还律仪,破戒从戎。因营救塔城有功,清廷册封为“阿吉呼图克图”,后退还封号。此后又在乌尔扎尔和加木图乌击败叛军。同治皇帝重赐“呼图克图"银印和金册,并封为将军。1870年率军移驻乌里雅苏台,接受藏、满、汉三种文字刻制的“棍噶扎拉参呼图克图"金印,并将他在阿勒泰修建的寺院被命名为“承化寺”。10月,甘肃回民义军围攻乌鲁木齐城,12月,他曾率兵援城。1871年沙俄悍然出兵占领伊犁地区。1872年调其所属索伦、额鲁特兵赴塔城。使哈萨克地区几万户百姓归顺清朝,其声名大震。1876年,沙俄侵略者波塔等侵入承化寺,被他驱逐出寺。后沙俄又派侵略军寻衅,他当面揭露了沙俄侵略者的罪行。后在沙俄的压力下,清政府竟将棍噶扎勒参等人分别惩处。不久恢复将军职务,颁赐将军金印。1881年12月15日离开库尔喀喇乌苏的将军府,启程前往西藏。1883年3月13日抵达拉萨。在藏期间,正值廓尔喀(尼泊尔)加紧策划派军入侵西藏,受达赖喇嘛之委托调解了尼藏纠纷,光绪帝颁赐“笃信禅师”封号。1885年8月从拉萨起程,去北京,次年6月初九日觐见光绪。后朝拜五台山,并塑造宗喀巴佛像,观看北洋海军的军事表演。1890年3月启程返回故里。并在家乡修建了寺院(扎西曲科林寺)。七月初五日经拉卜楞前往新疆,并在各地进行佛事活动。1894年6月19日从俺察罕启程,经乌鲁木齐回乡。1895年9月30日圆寂。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卓尼县志》

《卓尼县志》是卓尼县地方史志编委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民族宗教政策为依据,实事求是,秉笔直书编纂的一部社会主义新方志,亦是卓尼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地方志书。其上限力求追溯事物发端,下限止于1990年底,个别分志因资料占有实际情况而略有参差。本志综合志、记、传、图、表、录为一体,以志为主,附以图表传记。记事用语体文记述。力求资料翔实准确,详今略古,立足当代。本志以现代社会分工和地方特点为依据谋卷析章,由专志、章、节三层构成,部分节下设目。横排竖写,一贯到底。志首设概述、大事记纵摄全书,志中设专志31卷分门别类,志尾设附录辑杂拾萃。古代纪年、地名、职官等称谓,均依当时历史习惯。历代年号后注明公元纪年;当代事件均用现行公元纪年、职称及标准地名。人物传遵循“生不立传”的原则,主要收录卓尼籍有重大影响的已故知名人士,对在本地具有重要业绩的外籍已故知名人士一并立传,以卒年为序排列。革命烈士英名录中收录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斗争中为卓尼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人物表中收录卓尼籍 在外地工作的副县级以上军政人物和外籍高级专业技术人物及部分英雄模范 人物。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