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世策墨林•阿旺江白粗臣嘉措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唯一号: 292530020230000073
人物姓名: 二世策墨林•阿旺江白粗臣嘉措
文件路径: 2925/01/object/PDF/290910020230000005/001
起始页: 0795.pdf
性别:
出生年: 1792

传略

二世策墨林•阿旺江白粗臣嘉措(1792〜?)乳名丹贝尼玛,卓尼城内杨土司下属头人造勒奋家族人。汉姓马,有兄弟4人,其为长,二弟袭父职,三弟、四弟出家为僧,后其亦赴藏就学。乾隆六十年(1795年)被西藏噶夏认定为厲勒丹锡呼图克图萨玛第巴克什之转世灵童,清政府准其承袭。5岁的阿旺江白粗臣嘉措即在卓尼禅定寺坐床,入显宗哲学院修习,15岁被迎入藏,到西藏色拉寺居曼扎仓学习经文,获该扎仓首席“拉仁巴”学位,接着又取得居巴扎仓“领经”的职位。从此他的地位不断升迁。嘉庆帝传旨在大昭寺西建寺一处,并赐《祝寿寺》名,以为其诵经之所。嘉庆二十二年(1818年),西藏摄政逝世1819年6月,奉谕接办布达拉商上事务即摄政策墨林。并于此后晋升七十三任噶丹寺赤哇,任职7年。在藏摄政的26年中,曾主持十世、十一世达赖灵童的选定、坐床,因办事妥当,使西藏地方事臻安静,深得清政府赏识,赐呼图克图封号。他虽身兼三职(噶丹寺赤哇、摄政王、达赖之亲教经师),政教诸务却处理得井然有序,屡获清廷嘉奖。 1844年驻藏大臣琦善和西藏摄政策墨林呼图克图失和。琦善向道光皇帝参奏摄政贪隸营私,道光帝即令革职査办。经驻藏大臣和班禅额尔德尼盘査,无任何枉纵违法的事实,只是累资积物特多,随之革去噶勒丹锡呼图萨玛第巴克什之一切职务,没收其财产,并剥夺自由,监之于狱。并按琦善之意,将其发往黑龙江安置。圣旨下后,拉萨各寺喇嘛群情激愤。色拉寺麦札仓堪布根登楚臣率三千喇嘛围攻羁押阿旺粗臣嘉措之祝寿寺。将其劫走,安置在寿宁寺。但他自认无罪,遂于次日自行投回,并要求琦善如实奏报。琦善则严刑拷问参与劫持的僧人,并分别拟罪,同时,亦拟定阿旺江白粗臣嘉措之罪奏报。在押解黑龙江,途经五台山时,又接“发配原籍病故,永远不准其再出呼毕勒罕”之旨令,于1850年以68岁高龄布衣还乡,广作法事,足迹遍布作格等地。在卓尼禅定寺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去世。终年约在同治初年。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卓尼县志》

《卓尼县志》是卓尼县地方史志编委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民族宗教政策为依据,实事求是,秉笔直书编纂的一部社会主义新方志,亦是卓尼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地方志书。其上限力求追溯事物发端,下限止于1990年底,个别分志因资料占有实际情况而略有参差。本志综合志、记、传、图、表、录为一体,以志为主,附以图表传记。记事用语体文记述。力求资料翔实准确,详今略古,立足当代。本志以现代社会分工和地方特点为依据谋卷析章,由专志、章、节三层构成,部分节下设目。横排竖写,一贯到底。志首设概述、大事记纵摄全书,志中设专志31卷分门别类,志尾设附录辑杂拾萃。古代纪年、地名、职官等称谓,均依当时历史习惯。历代年号后注明公元纪年;当代事件均用现行公元纪年、职称及标准地名。人物传遵循“生不立传”的原则,主要收录卓尼籍有重大影响的已故知名人士,对在本地具有重要业绩的外籍已故知名人士一并立传,以卒年为序排列。革命烈士英名录中收录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斗争中为卓尼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人物表中收录卓尼籍 在外地工作的副县级以上军政人物和外籍高级专业技术人物及部分英雄模范 人物。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