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威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唯一号: 292530020230000050
人物姓名: 杨威
文件路径: 2925/01/object/PDF/290910020230000005/001
起始页: 0787.pdf
性别:
卒年: 1692
亲属: 杨朝梁

传略

杨威(?〜1692)为卓尼第十任土司,藏名罗桑东主,系杨朝梁长子。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袭职。从小拜名师读书,颇有学识,对佛教的信仰也很虔诚。长大后娶汉族豪门之女魏朋为妻。他的青壮年时代正处于洮州、岷州、巩昌等地兵荒马乱的岁月。康熙十四年(1675年)四月初八日奉命率兵七千攻打洮州城,后又随父带兵转战岷州、西固、武都等地,因功于六月二十一日,在赐封其父的同时,授封为随营游击兼指挥佥事之职,并赐金印一枚及官帽、官衣、绸缎等大量物品。1688年起噶尔丹屡次侵扰内外蒙古,杨威奉命率兵到达奥西(疑为厄鲁特西部)时,噶尔丹人闻风而逃,未动刀枪,凯旋而归。此时,迭部各部不服统属,杨威又派兵征讨,捕其首领,宣布法律,告示安民,将迭部沟全部收服。并将收复的各部划分旗下管理,派选总管,总管之下又聘年迈者协理事务。同时按佛教法规新颁布了森严的法律条规,启迪僧俗弃恶扬善。迭部沟的收复,使杨土司的统治范围在原来22旗的基础上整整增加了一倍,共辖44旗,516族,地跨洮、叠二州。他还在古雅贡钦巴的协助下,使垂巴、申扎、迭当等地的苯教徒改信格鲁派(黄教)。自己曾兼录珠寺法台。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在杨威主持下卓尼寺建了两座佛塔,新修了铜佛和阿闺佛殿。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十月上旬,用白银640两,整理补全了《丹珠尔》藏经。为佛教在卓尼地区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雄厚的基础。1692年,与其父杨朝梁相继辞世。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卓尼县志》

《卓尼县志》是卓尼县地方史志编委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民族宗教政策为依据,实事求是,秉笔直书编纂的一部社会主义新方志,亦是卓尼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地方志书。其上限力求追溯事物发端,下限止于1990年底,个别分志因资料占有实际情况而略有参差。本志综合志、记、传、图、表、录为一体,以志为主,附以图表传记。记事用语体文记述。力求资料翔实准确,详今略古,立足当代。本志以现代社会分工和地方特点为依据谋卷析章,由专志、章、节三层构成,部分节下设目。横排竖写,一贯到底。志首设概述、大事记纵摄全书,志中设专志31卷分门别类,志尾设附录辑杂拾萃。古代纪年、地名、职官等称谓,均依当时历史习惯。历代年号后注明公元纪年;当代事件均用现行公元纪年、职称及标准地名。人物传遵循“生不立传”的原则,主要收录卓尼籍有重大影响的已故知名人士,对在本地具有重要业绩的外籍已故知名人士一并立传,以卒年为序排列。革命烈士英名录中收录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斗争中为卓尼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人物表中收录卓尼籍 在外地工作的副县级以上军政人物和外籍高级专业技术人物及部分英雄模范 人物。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