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十五”期间卫生工作成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南藏族自治州改革开放三十年》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30001859
颗粒名称: 第五节 “十五”期间卫生工作成就
分类号: R19
页数: 4
页码: 327-330
摘要: 大力发展卫生事业,以农牧村卫生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努力提高全州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这是甘南州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甘南州卫生事业发展确定的基本方向和远景目标。“十五”时期,州委、州政府制定出台了統于进一步加强农牧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确定了以农牧村为重点的卫生工作方针,为甘南州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政策保证。全州卫生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团结一心,紧紧围绕甘南州委、州政府确定的工作目标,以农牧村卫生工作为重点,以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两大体系建设为龙头,以卫生项目建设为依托,大力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努力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保障,全面完成了“十五”计划任务。
关键词: 卫生工作 卫生事业

内容

大力发展卫生事业,以农牧村卫生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努力提高全州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这是甘南州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甘南州卫生事业发展确定的基本方向和远景目标。“十五”时期,州委、州政府制定出台了統于进一步加强农牧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确定了以农牧村为重点的卫生工作方针,为甘南州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政策保证。全州卫生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团结一心,紧紧围绕甘南州委、州政府确定的工作目标,以农牧村卫生工作为重点,以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两大体系建设为龙头,以卫生项目建设为依托,大力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努力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保障,全面完成了“十五”计划任务。
  一、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逐步提高
  一是卫生机构及队伍建设方面。全州共有乡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146个,村级卫生机构362个,病床627张,平均每千人拥有病床2.39张,比2002年增加了214张,增长率为15%。全州共有各类卫技人员2332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技人员3.43人.其中正高职称2人、副高职称32人,副高以上职称比2002年增加45%;中级职称527人,比2002年增加58%;助理和员级1597人,比2002年递减10.8%,卫生队伍结构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二是在卫生项目建设方面。以州人民医院为龙头,县级医院为枢纽.乡镇卫生院为依托的全州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初具规模。2003年,州疾病预防控制体制建设工程相继启动,国债投资772万元、省列专项资金200万元,州、县自筹41.2万元,总投资1017.2万元的州、县9个疾控中心建设项目已全部完成建设任务。为5县、市4个疾控中心配备了9辆医务用车,价值205.9万元。经过建设,州县两级疾控体系已能承担起各种传染病、慢性病、结核病、性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并能较好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承担自然灾害后的疾病防控任务。2004年底,投资582万元,建成了总建筑面积3760.15平方米的州、县8所传染病区(房)。国家共投入资金193万元,完成了9所保健院(站)的建设和部分医疗设备的购置,甘南州、县市妇幼保健机构工作条件得到了改善,妇幼保健工作质量得到了全面提高。通过国债、灾后重建、以工代赈等资金渠道,三年来共投入资金661万元,完成了7所乡镇中心卫生院、9所乡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的修建、改建、维修任务,为“十一五”期间继续加大农牧村医疗服务网络建设,健全乡镇功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投入1299万元用于中藏医院基础建设,与三年前相比,极大地改善了全部中藏医院的基础设施条件。其中包括对口支援工作中兰州市投资550万元援助建设的州藏研院附属藏医院综合业务楼和药浴中心楼建设,援藏资金投资560万元完成的夏河县藏医院整体搬迁任务,投资115万元建成的玛曲县藏医院制剂室.投资20万元改建的卓尼县藏医院门诊部。国债投资123万元、建筑面积1012.9平方米的州中心血站建成运营,使甘南州社会无偿献血工作同时启动,全州动员社会无偿献血1785人,临床供血2033单位406600毫升,全部来源于社会无偿献血。
  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2004年,根据州委、州政府的决定,合作市积极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试点工作,共投入启动经费44.86万元,已完成了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三个服务站点的建设。目前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点以健康教育为主,积极开展预防保健、送医送药等工作,建立了3.2万重点人群的家庭、个人档案。
  三、千名医师支农工作良好
  州卫生局每年在全州选拔84名政治素质好、令业知识和临床技能过硬的医务人员,与省内其他地区28名支农医师一起赴全州5个县的4个县级医院、29个乡镇卫生院开展为期一年的卫生支农工作。2005年,五支医疗队共诊疗病人10228人次,救治危重病人340多人次,开展新技术、新业务29项,巡回医疗28次,完成了医疗支农任务,11名医疗队员得到了省卫生厅的表彰。
  四、乡村医生的技术培训和考试注册工作得到重视
  自2004年以来,已选送33名乡镇卫生业务骨干参加了省卫生厅和爱德基金会举办的骨干医生培训班,同时州上利用多种形式加大培训力度,累计组织全州604名乡村医生考试,并为452名成绩合格者颁发了《执业证书》。
  五、卫生执法监督工作取得成效
  全州卫生执法监督机构建设进展良好,通过国债资金投入,各级卫生监督机构逐步改善了办公条件,8县市都成立了县级卫生监督所,设置了100多名卫生监督员,承担起乡级卫生监督的职责。为州、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争取配备了8台执法车辆,使全州各项卫生执法监督工作取得成效。
  六、预防保健工作成绩可佳
  全州建立和完善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成效。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得到了加强,实现了预期目标,“四苗”覆盖率和儿童入保率均保持在95%以上,乙肝疫苗接种逐年提高,全州保持无脊灰工作成效显著,相应传染病的发病率逐年降低。加强了传染病管理,加大了非典、肺炭疽、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力度。妇幼保健工作以实施“一法两纲”为重点,认真落实“降消”项目,较好地完成了各项指标任务;地方病防治工作富有成效,改水除氟工程累计投入国债资金240万元,受益人口1.83万余人;对全州40.29万人口饮水安全调查方案进行了审查评估及水质检验工作,保证了农牧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碘缺乏病防治,主要指标均保持国家规定标准以上。

知识出处

甘南藏族自治州改革开放三十年

《甘南藏族自治州改革开放三十年》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祖国腹地,面积4.5万平方公里。这里山清水秀,物产丰富,是个美丽的地方;这里居住着藏、汉、回等24个勤劳、善良的70万各族人民。甘南有悠久的历史,有灿烂多彩的地域文化,是人们向往的“香巴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甘南地区处于半封建半农奴社会,各族人民深受封建农奴制的压迫剥削。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甘南人民推翻封建剥削制度,逐步走上各族人民翻身当家作主的新时代。1953年甘南藏族自治州成立后,甘南州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执行党在民族地区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甘南藏族聚居区实现了两次伟大的历史性变革。第一次伟大变革,是实行民主改革,推翻了千百年来的封建压迫剥削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建立了各族人民真正当家作主和管理本民族事务的人民民主政权,使甘南各族人民第一次获得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当家作主的权利,与全国人民一道走上共同繁荣发展的道路;第二次伟大变革,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面推行改革开放,经过三十年的努力,甘南州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思想文化状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水平发生了历史性飞跃,全州实现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巨大发展进步,甘南州各族人民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