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大规模干部培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南藏族自治州改革开放三十年》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3000185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大规模干部培训
分类号: D630.3
页数: 6
页码: 277-282
摘要: 进入21世纪以来,根据甘南州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发展的要求,全州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全面提高广大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为目标,按照甘南州干部教育培训五年规划的总体部署,以全新的观念和思路明确提出和全力组织实施“万人培训工程”,不断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优化培训队伍,提高培训质量,开展了多层次、多渠道、广覆盖、大规模的培训。经过努力,使广大干部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思想观念不断更新,执政能力明显增强,学历层次、业务技能显著提高,为推进全州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干部培训 干部教育

内容

进入21世纪以来,根据甘南州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发展的要求,全州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全面提高广大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为目标,按照甘南州干部教育培训五年规划的总体部署,以全新的观念和思路明确提出和全力组织实施“万人培训工程”,不断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优化培训队伍,提高培训质量,开展了多层次、多渠道、广覆盖、大规模的培训。经过努力,使广大干部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思想观念不断更新,执政能力明显增强,学历层次、业务技能显著提高,为推进全州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实施“万人培训工程”
  一是针对干部素质偏低、能力不强、学历层次不高、个别行业专业人才奇缺的实际,制定和实施了以“三提高”为主的“万人培训工程”。同时,继续通过上派下挂、内外交流、考察学习、招商引资、推介项目等方式,培养提高各级干部抓经济工作特别是抓项目、促发展的能力。二是建立和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责任制。州、县市委都成立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组织工作的副书记担任组长,党委、政府有关领导担任副组长,州县直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三是科学制订培训计划。在科学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层层分解任务,逐级落实到人,年终检查考核,兑现奖罚。把干部教育培训由软任务变成硬指标,进一步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从2001年“万人培训工程”实施以来,全州各级党组织坚持“以人为本”,按需施教,注重能力,保证质量,共培训各级各类干部14181人。以提高干部综合素质为主,组织干部参加政治理论培训5126人;以提高干部学历层次为主,培训5360人;以提高干部专业技能为主,培训3695人。通过党校、电大、成人高考、自学考试、少数民族干部代培等形式的学历教育,使全州干部的学历层次得到大幅度提高。截至2005年底,全州干部中大专以上学历的由2000年底的5167人增加到12147人,占干部总数的比例由2000年底的29.43%,提高到55.98%,净增23.92个百分点。
  二、加强学历教育,依托高校力量培养紧缺人才
  一是组织实施“少数民族干部代培”工作,积极争取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人事厅、教育厅的大力支持,借助省内高校力量,培养本地紧缺人才。从2001年开始,每年选送50名少数民族干部代培生,到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商学院等省内高等院校的34个专业学习深造,五年共选送各类干部代培生300人,这批人才已成为各县市、各单位的工作骨干。从2005年开始,将“少数民族干部代培生”招考工作纳入全省成人高考,经过单位推荐、资格审查、统一录取,选送了70名少数民族干部到省内5所高等院校的19个专业学习,进一步规范了这项工作。
  二是多层次、多渠道提高干部学历。针对部分干部学历层次低,工作能力不强的实际,积极组织广大干部参加党校学历教育、自学考试、成人教育和电大教育,到省内外高等院校脱产或函授学习,强化在职培训。五年来,通过参加省、州党校教育取得大专以上学历的干部1054A;参加自学考试和成人高考取得大专以上学历的干部2463人;参加电大教育取得大专以上学历的干部2963人。为了培养高层次的经济管理人才,2003年举办了兰州大学经管学院研究生课程进修甘南班,招收区域经济专业学员41名,现已完成全部学业。卓尼县连续三年与省委党校联合举办了大专班,共选送90多名学员进修学习。全州广大干部积极参加各种在职学历教育,累计报考各类院校84所,报考专业108个,系统学习了经济管理、市场经济、金融外贸、项目管理、资源开发、法律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
  三是积极营造“四个尊重”的社会环境,为广大干部参加学习提供条件。开展学历教育工作初期,面临第二轮机构改革,很多干部担心被分流,不愿意离岗学习;部分单位领导也不愿意工作骨干脱产学习,尤其是干部无力承担学费,各级财政也很困难,无法解决学费问题。针对这些实际困难和问题,州上要求各单位必须积极支持干部离岗学习,保证优先安排学成归来干部的工作岗位,并采取财政支持40%、单位补助40%、干部承担20%的办法解决了干部的学费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干部参加学习培训的积极性。
  三、创新培训思路,全力组织实施“1+1≥3”培训行动
  一是创新乡镇、村干部培训模式,提出了“1+1≥3”培训行动方案,即州、县市直部门分别与全州106个乡镇结成培训帮扶对子,实行培训帮扶包干制(即为“1+1”);在“1+1”的基础上,帮扶部门指导乡镇、村深入分析乡情村情,结合实际制定培训帮扶计划,再帮助乡镇与省内外环境条件相近、有学习借鉴价值的乡镇结成友好合作对子,达成书面培训帮扶协议(即“等于3”);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培训形式,大力培训基层干部和致富能人,使培训帮扶取得明显实效,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即 “大于3”)。
  二是从2002年5月开始,全面启动实施“1+1≥3”培训行动,按照“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突岀重点,灵活多样”的思路,确定174个州、县市直部门与州内106个乡镇结成培训帮扶对子,根据工作实际,又对部分困难乡镇提出了“多帮一”的结对办法。培训行动启动后,帮扶部门积极工作,深入调研,分析乡情村情,针对基层干部观念守旧、思想不解放、缺乏发展思路等问题,坚持分类指导,对症下药,制定培训帮扶方案,积极协调联系,发挥部门在信息技术、资金、工作渠道方面的优势,帮助106个乡镇与省内外117个乡镇结成友好对子。
  三是狠抓落实,务求实效,采取典型引路的办法,全面推进T+1≥3”培训行动向纵深发展。甘南州畜牧局组织玛曲县欧拉乡16名乡镇干部,赴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刚察县,实地调研和考察学习规模养殖、暖棚育肥、畜种改良,帮助欧拉乡与刚察县沙柳河镇结为友好对子。州建设局多方筹资,组织碌曲县西仓乡17名干部赴江苏、浙江考察学习,使基层干部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获得了信息。卓尼县柏林乡与“西北药都”陇西县文峰镇和首阳镇结成培训对子后,多次派乡村干部和科技带头人、致富能人考察学习,回来后建起了柏林乡中药材交易市场,在文峰镇开办了柏林乡中药材批发销售点,使柏林中药材走上种植、加工、运销一体化路子。实施“1+1≥3”培训行动以来,全州共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482期,外出考察学习7968人(次),培训乡镇、村干部和科技带头人、明白人及致富能人6839人(次),其中培训乡镇干部1852人、村干部2710人、致富能手2277人,累计投入培训资金302.8万元,有力地推进了全州农牧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基层组织建设。
  四、发挥阵地作用,加大党校培训工作力度
  一是充分发挥党校的主阵地作用,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教育的要求党校教育坚持以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素养和技能培训为基本内容,以突岀政治理论培训为重点。
  二是坚持分类培训。根据不同层次干部的学习需求和干部成长规律、岗位职责要求和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干部的特点,合理设置班次,做到因人而异、分层施教,不搞“一锅煮”。如州、县市委党校结合民族地区实际,在开办主体班次时,分为农区班和牧区班,在牧区班上聘请藏语教师开展双语授课。
  三是举办各类主体班次。为了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先后开办了县级干部专题培训班、乡镇党委书记培训班及农区、牧区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等主体班次。州、县市委党校共举办培训班256期,调训9800多名干部参加了各类主体班次和短期培训班。
  四是围绕中心工作,突出培训重点,加大技能培训。五年来,先后开展项目管理知识培训、“走进甘肃”工商劳实用英语培训、公务员计算机培训、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职称培训、公务员初任培训、依法行政培训、WTO知识培训、公务员法培训等116期(次),参训人数达19921人(次),有力地提高了各级各类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
  五是加强硬件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根据中央关于面向21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和省委党校工作的决定精神,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加强了州、县市委党校的硬件建设。建成了甘南州委党校新的教学大楼, 培训条件得到全面改善,为下一步开展现代化教学奠定了基础。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上,按照建设一支“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要求,通过挂职锻炼、进修培训、承担研究课题、参与学术交流活动等方式提高教师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五、狠抓挂职培训,提高干部综合素质
  一是针对机关干部缺乏基层工作经验,实践能力和驾驭全局本领不强,能力结构单一的情况,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干部挂职锻炼。通过上派、外派、下派挂职的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沿海省市、省直部门、省内发达地区及州、县市直部门、乡镇和农牧村等不同行业、不同岗位挂职锻炼。2001年以来,地、县级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和沿海发达省市挂职的26人,县级干部到省直部门挂职的28人,科级干部到省内发达地区挂职122人,州直部门科级干部到乡镇挂职233人,县市科级干部到州直部门挂职的227人;县市直机关干部到乡镇、农牧村挂职的1634人。五年累计选派各类挂职干部2270人。
  二是加强挂职干部岗位锻炼。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要求他们深入基层实践锻炼,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大胆工作,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严格要求自己,增强群众意识,了解群众疾苦,学会做群众工作,丰富阅历,积累经验,经受考验,增长才干,提高综合能力。
  三是注重增强挂职培训的实效。在安排挂职干部的丁作岗位时,注意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让他们亲历实践,磨炼意志,提高年轻干部在艰苦环境和突出事件中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工作能力,体验基层工作的重点、难点,找准工作的切入点。
  四是进一步提高挂职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经过挂职培训,促使他们通过实践加深对党的理论的理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宗教观和民族观,在一些大是大非问题上保持头脑清醒,认识明确,态度坚决,提高抓改革发展和稳定的能力。
  通过以上五个途径多层次、多渠道、广覆盖、大规模的干部培训,使广大干部的综合素质、学历层次、专业技能、履行岗位职责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执政意识和执政能力得到明显增强,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明显好转,为全州经济建设、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颁布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2006年又制订了《2006意2010年甘南州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全面启动了第二轮“万人培训工程”,把全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知识出处

甘南藏族自治州改革开放三十年

《甘南藏族自治州改革开放三十年》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祖国腹地,面积4.5万平方公里。这里山清水秀,物产丰富,是个美丽的地方;这里居住着藏、汉、回等24个勤劳、善良的70万各族人民。甘南有悠久的历史,有灿烂多彩的地域文化,是人们向往的“香巴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甘南地区处于半封建半农奴社会,各族人民深受封建农奴制的压迫剥削。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甘南人民推翻封建剥削制度,逐步走上各族人民翻身当家作主的新时代。1953年甘南藏族自治州成立后,甘南州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执行党在民族地区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甘南藏族聚居区实现了两次伟大的历史性变革。第一次伟大变革,是实行民主改革,推翻了千百年来的封建压迫剥削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建立了各族人民真正当家作主和管理本民族事务的人民民主政权,使甘南各族人民第一次获得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当家作主的权利,与全国人民一道走上共同繁荣发展的道路;第二次伟大变革,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面推行改革开放,经过三十年的努力,甘南州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思想文化状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水平发生了历史性飞跃,全州实现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巨大发展进步,甘南州各族人民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