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水电业跨越式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南藏族自治州改革开放三十年》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30001846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水电业跨越式发展
分类号: F407.9
页数: 6
页码: 254-259
摘要: 甘南这片4.5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水电资源得天独厚,是甘肃省名副其实的水电资源富集区之一。全州“一江三河”拥有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361万千瓦,技术可开发量247.9万千瓦。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占全省总量的21%,可开发量占全省的22.4%。白龙江流域干支流可开发量有87.148万千瓦以上;冰河流域干支流可开发量有72.118万千瓦以上;大夏河干流可开发量7.456万千瓦;黄河玛曲段可开发量有81.18万千瓦。
关键词: 水电资源 水电发展

内容

甘南这片4.5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水电资源得天独厚,是甘肃省名副其实的水电资源富集区之一。全州“一江三河”拥有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361万千瓦,技术可开发量247.9万千瓦。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占全省总量的21%,可开发量占全省的22.4%。白龙江流域干支流可开发量有87.148万千瓦以上;冰河流域干支流可开发量有72.118万千瓦以上;大夏河干流可开发量7.456万千瓦;黄河玛曲段可开发量有81.18万千瓦。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甘南州委、州政府提出“以水电开发为先导,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思路,全州水资源的开发力度明显加快。相继建成了迭部县装机容量为1.2万千瓦的尼傲水电站、临潭县装机容量为1.2万千瓦的青石山水电站,还有碌曲阿拉山、夏河头道河、舟曲两河口水电站等。至2001年底,全州拥有各类水电站99座,总装机容量7.74万千瓦,年发电量2亿千瓦时。
  甘南州委九届七次全委会提出的“1422253”发展战略中,把水电资源开发放在首要发展的位置,要实现跨越式发展。2004年2月,中共甘南州委、甘南州人民政府发出《关于甘南州水电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全面确立了甘南州水电业开发建设的目标任务、开发原则和政策措施,是全州一个时期水电业发展的主要指导性文件。
  《意见》提出的甘南州水电业开发的目标任务:通过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加快水能资源开发进程,逐步改变全州传统的能源结构和消费方式,建立清洁、持久的可再生能源基地,把甘南州建成全省的能源大州。通过加强水电资源综合规划与建设,把开发水能资源放到全州经济发展战略的优先地位,到2008年,全州水能资源开发率从目前的3.6%提高到24%以上,重点开发白龙江、洮河、大夏河流域19座水电站,总投资33亿元以上,新增装机容量43万千瓦以上,新增发电量约24亿千瓦时,年实现产值近6亿元,年实现利税1.7亿元以上,安置就业1万人以上;到2020年,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62万千瓦,水能资源开发率从24%提高到75%以上,2025年基本完成水电业战略开发,把甘南州建设成一个高效益、少污染、文明化的能源基地。
  《意见》确定了全州前五年优先开发的17座水电站和后十年重点开发的15座水电站。
  2004—2008年计划建设水电站项目表
  2009—2020年计划建设水电站项目表
  《意见》还确定了水电业发展的扶持政策,(1)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2)加大资金投入,增强发展后劲。(3)建立水电资源开发补偿制度。(4)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确保下游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正常的用水量。(5)税务部门要按照小水电6%的税率征收增值税;金融部门要按国家行业政策优先为水电开发提供贷款,并延长贷款期限。(6)鼓励国内外客商来甘南投资开发水电资源,不限规模,不限投股比例,享受国家待遇,并在税收、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优惠等。
  自实施水电业跨越发展战略以来,甘南州实行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市场运作,多元化投资等方式,使各类资金不断涌入水电资源开发领域,水电开发建设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峰期。截至2005年底,全州已开工建设的水电站有30座(含九甸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69.29万千瓦,占可开发量的27.95%。2005年新开工电站10座,装机容量7.99万千瓦,建成水电站14座,装机容量5.126万千瓦,“十五”末全州累计建成水电站122座,装机容量为15.286万千瓦,水电开发率达到6.18%,仅2005年,全州先后引进水电开发合同项目资金近30个亿。
  对甘南州水电资源开发广阔的前景和强劲的发展势头,甘南州委书记陈建华算了一笔账。他说,240万千瓦的水电站开发出来,产生的利税是7亿多元,税收是5亿多元,这一项资源开发全州将来就达到5亿多的税收,而2004年底全州大口径财政收入才是2亿多元。所以,水电开发给各县市和州上作出的贡献、给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将会是巨大的。
  应该说甘南州委提出的“1422253”发展战略中把水电资源开发作为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是正确的,而且也符合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顺应了全州各族人民的愿望。以“梯级开发、量力而行、择优建设”为宗旨,使各类资金不断涌入水能资源开发,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在加快阿拉山、俄吾多、鹿儿台、达拉河口、尼傲加卡、两河口等在建水电站的同时,跟踪落实已签约项目,2004年至2005年开工建设了虎家崖、安果尔、扎那、木西河、缠坪沟、腊子口二级等水电站。同时,以招商引资为重点,认真做好引资项目的前期和储备工作,加大了宣传推介力度,做到了开工建设一批,建成发电一批,论证储备一批,形成了良性的水电资源开发体系。
  为了进一步经济、合理、科学地开发水电资源,州上通过积极争取,省发改委已批复了“白龙江干流尼什峡至沙川坝河段梯级开发调整规划”和“沈河古城以上河段水电补充规划”。省发改委已委托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开展了黄河干流玛曲段梯级开发规划优化工作。支流规划方面,省工程咨询中心甘南分中心已对《甘肃省夏河县大夏河干流(桑科一土门关段)水能梯级开发规划报告》进行了评审。
  根据甘南州委、州政府确定的“1422253”发展战略和州政府的“十大目标”要求,甘南州在“十一五”期间,力争有58座新建和扩容改建水电站开工建设,装机容量80万千瓦,投资68亿元。到“十一五”期末,累计全州建成和在建水电站201座,装机容量167.44万千瓦,占全州可开发量的67.54%,总投资152.72亿元。预计建成发电的水电站154座,累计发电装机容量达110万千瓦,水电开发率达到44.53%,实现年销售收入11亿元,实现利润2.75亿元,实现财政收入2.78亿元。

知识出处

甘南藏族自治州改革开放三十年

《甘南藏族自治州改革开放三十年》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祖国腹地,面积4.5万平方公里。这里山清水秀,物产丰富,是个美丽的地方;这里居住着藏、汉、回等24个勤劳、善良的70万各族人民。甘南有悠久的历史,有灿烂多彩的地域文化,是人们向往的“香巴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甘南地区处于半封建半农奴社会,各族人民深受封建农奴制的压迫剥削。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甘南人民推翻封建剥削制度,逐步走上各族人民翻身当家作主的新时代。1953年甘南藏族自治州成立后,甘南州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执行党在民族地区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甘南藏族聚居区实现了两次伟大的历史性变革。第一次伟大变革,是实行民主改革,推翻了千百年来的封建压迫剥削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建立了各族人民真正当家作主和管理本民族事务的人民民主政权,使甘南各族人民第一次获得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当家作主的权利,与全国人民一道走上共同繁荣发展的道路;第二次伟大变革,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面推行改革开放,经过三十年的努力,甘南州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思想文化状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水平发生了历史性飞跃,全州实现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巨大发展进步,甘南州各族人民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阅读

相关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