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工业强州改革开放迈新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南藏族自治州改革开放三十年》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30001845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工业强州改革开放迈新步
分类号: F427.42
页数: 11
页码: 244-254
摘要: 实施工业强州战略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发展抓项目,改革抓企业”战略和甘南州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努力实现“1422253”发展战略过程中提出的“十大目标”之一。州上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快甘南州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按照“深化改革、多元主体、既抓总量、又抓质量”的思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资源优势,采取挂牌保护、金融扶持、产业引导、政策支持等一系列新举措,大力发展特色工业,努力扩充工业经济总量,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关键词: 工业经济 经济建设

内容

实施工业强州战略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发展抓项目,改革抓企业”战略和甘南州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努力实现“1422253”发展战略过程中提出的“十大目标”之一。州上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快甘南州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按照“深化改革、多元主体、既抓总量、又抓质量”的思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资源优势,采取挂牌保护、金融扶持、产业引导、政策支持等一系列新举措,大力发展特色工业,努力扩充工业经济总量,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2005年,全州工业增加值达到4.89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13.3%调整为19.3%,平均每年提高1.2个百分点。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利税总额完成11041万元,是“九五”末的1.35倍;工业企业外贸出口总额完成1863万美元,比2001年增长5.3倍。工业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达到51%。工业增加值提前一年实现了“十五”计划目标。甘南地方民族工业已初步形成了以水电能源、畜产品加工、建材、采矿冶炼、藏医药、山野珍品等为主的工业体系,各类企业有20余种产品销往省内外,有些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初步改变了单纯出售原料的状况,资源优势开始向经济优势转化。具体表现在:
  一、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新的工业增长点逐步形成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五大优势资源开发为重点,以现有矿产、建材、农畜和土特产品加工、藏中药加工等企业为重点,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升质量。“十五”前四年,全州工业技术改造投入达到31705万元,其中仅2004年一年完成投资15244万元,是2001年的3.4倍。先后建成了华羚干酪素公司、科瑞乳品开发公司酪航酸钠生产线改造,夏河安多公司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建设,州佛阁藏药公司新型藏药产业化示范工程,首曲公司临潭、卓尼、碌曲加工厂改造,众友集团甘南藏药有限公司GMP生产线改造等一批重点技术创新项目,有力地促进了产品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提高了企业整体水平,增强了骨干企业的竞争力,为全州经济发展培育了新的增长点。同时,积极实施品牌战略,产品知名度和市场份额不断增强。华羚公司生产的“华羚”牌系列干酪素产品,佛阁公司、众友公司生产的藏药系列产品多次荣获“兰洽会”等省内外交易会最受欢迎产品称号。
  二、积极拓展融资渠道,重点企业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解放思想,加大开放力度,鼓励和引导企业参加多种形式的会展经济,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产权交易等形式的融资开发活动。州雪耗公司、乳品厂等企业积极吸纳域外资本和民间融资进行改造,企业效益逐步好转。2004年全州共签订工业项目59个,签约总投资53亿元,其中引进资金34.8亿元,已到位资金2.21亿元。引资领域涉及水电、矿产、畜产品加工、药材种植加工、建材等多个行业。
  三、技改投入力度加大,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首先,在国家和省上安排甘南州有限的资金中尽量增加对工业项目的投入。省上安排甘南州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资金每年的总量有600多万元,主要安排在工业项目上,工业项目的投资占总安排资金的80%以上。另外州上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每年从财政拿出80万元作为州“挖潜改造”资金,现已递增到120万元。这部分资金和省上的技术改造资金共同列入甘南州中小企业技术改造资金计划,主要安排工业项目。
  其次,州上加大了对农畜产品加工、藏中药加工、矿产开发及建材加工项目的扶持力度,使这些企业逐步发展成为甘南州的龙头企业。
  (一)在农畜产品加工方面。重点扶持了华羚集团总投资2225万元的山区产业化项目,总投资4344万元的液态奶加工利用国外政府贷款项目,总投资4499.87万元的干酪素深加工项目,使华羚集团的干酪素年加工能力达到1万吨,年创产值2个多亿,年出口创汇1000多万美元;扶持了首曲公司总投资为1895万元的牛羊肉深加工项目,使首曲公司的年生产能力达到1.3万吨;扶持了临潭顺达公司总投资为1100万元的800吨冷库及牛羊肉屠宰生产线项目。
  (二)在藏中药加工方面。重点扶持了甘肃奇正集团甘南佛阁藏药有限公司新型藏药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项目建设规模为年产丸剂1.2亿粒、胶囊剂0.8亿粒,并建设藏药材种植基地6000亩,项目总投资5836万元;扶持了总投资为611.9万元的玛曲县香巴拉珍宝保健滋补胶囊生产线项目、舟曲县中药材加工项目。在矿产开发方面:重点扶持了玛曲格尔珂金矿总投资为5868万元的深部探矿项目,碌曲忠曲金矿总投资为3921万元的深部探矿项目,目前玛曲格尔珂金矿已成为产值超过2亿元的矿产开发龙头企业,为甘南州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建材方面: 重点扶持了总投资1.1亿元的安多投资公司日产千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技改项目,招商引资项目临潭建华水泥厂年产6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项目总投资达21500万元,2007年底竣工投产。
  国有企业改制的完成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甘南州各级党委、政府对全州国有企业改革工作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使产权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了初步尝试。但是大部分改制企业在运行中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导致经营没有起色,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生产经营举步维艰,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仍然相当突出。甘南州委九届七次全会以来,州上加大力度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工作。
  2003年9月,甘南州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工作全面展开。甘南州委、州政府从州直各部门抽调了110名干部组成22个工作组,分赴州属22户国有企业开展工作,同时抽调18名干部组成州深化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脱离原岗位集中办公。甘南州委秘书处、州政府办公室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全州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的安排意见》和《进一步深化州属企业改革配套政策和措施》。这次改革将突出深化产权制度改革这个重点。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按照“动产权、转机制、变身份、增效益”的思路,坚持以产权改制为核心,以企业产权转让、国有资本退出竞争性行业为主要形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切实转换经营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在继续推进兼并、联合、拍卖、划转、托管等改制形式的同时,重点推进出售、拍卖、破产、解体等形式的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实践,走出“国有资产流失”、“导致私有化”等认识误区,大力吸收不同所有制经济、不同区域、不同要素等形式的资本投入,实现多元投资。
  全州153户列入改制的国有企业,全部资产合计64723万元,负债合计53022万元,改制企业全部净资产11701万元,在册职工7121人。改制中全州需要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提前退养人员、遗属及抚恤人员、历年欠缴社保部门“两金”等四项费用共计15735万元,按净资产安置职工,缺口4034万元。经过两年多的努力,通过采取股份制改造、产权转让、破产重组等形式的改制,全部完成了改制任务。在改制中,共安置职工6319人,发放职工经济补偿金9664万元,252名提前退养人员一次性提足“两金”后全部移交社保部门,安置遗属及抚恤人员597人,安置费用1001万元,清缴历年拖欠“两金”2329万元。通过改制,明晰了产权,转换了机制,建立起了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多数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比以前有了明显进步。原州雪耗公司、乳品厂、制药厂等一批骨干企业,通过产权转让,吸引先进企业资金和技术设备,重新组建了新的企业。部分企业实现了当年投资、当年生产、当年收益。
  甘南州庆五十周年
  2003年8月12日,甘南藏族自治州五十年州庆暨第四届香巴拉旅游艺术节在合作当周草地公园隆重举行,来自中央、省、州和兄弟市地州的领导与数万州内外嘉宾及各族群众共同参加了庆祝活动。中央有关部门祝贺团团长、国家民委副主任牟本理,省祝贺团副团长、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韩忠信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省祝贺团团长、省长陆浩宣布甘南藏族自治州五十周年庆典暨第四届香巴拉旅游艺术节开幕。州委书记陈建华主持仪式,州长沙拜次力致辞。
  全国人大常务会、国务院、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等发来贺电。
  中央有关部门祝贺团副团长、国家民委政策法规司司长毛公宁,中央统战部二局副局长姚茂臣,省祝贺团副团长、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洛桑灵智多杰,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黄亦纯,省委常委、省军区政委李统厚,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嘉木样•洛桑久美•图丹却吉尼玛、李德奎,副省长罗笑虎,省政协副主席杨镇刚、德哇仓,武警省总队政委谢曙辰,省宜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州党政军领导出席庆典仪式。
  牟本理说,今天,我们来自首都北京的中央有关部门祝贺团全体成员,与甘南州各族人民一道,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隆重庆祝甘南藏族自治州成立五十周年。在此,我谨代表中央有关部门祝贺团全体同志,向甘南藏族自治州各族工人、农牧民、知识分子、干部和各界人士,向驻州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和公安干警,致以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问候!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指引下,自治州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取得光辉成就,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各族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普遍提高,各族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得到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完善,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我们相信,在甘肃省委、省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自治州各族干部群众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自治州成立五十周年为契机,紧紧抓住21世纪头二十年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以不断提高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扩大改革开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支柱产业,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全面发展教育、科技、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合作,就一定能不断增强全州的经济实力,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美好理想变为灿烂的现实!
  韩忠信说,五十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甘南藏族自治州历届党委、政府,带领全州各族人民团结奋斗,艰苦创业,使甘南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甘南的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快,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今日的甘南,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到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现在,甘南正处在进一步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希望甘南州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族人民群众,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团结一致、扎实工作,把甘南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集中力量加快经济建设,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甘南当前乃至今后长期的首要任务。实施科教兴州战略,提高各族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是甘南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是甘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证。
  沙拜次力说,党中央实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将甘南州的历史引入一个更加辉煌的崭新阶段。我们将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干好头五年,迈好后五年,谋划好再十年”的全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坚持“1422253”发展战略,奋力开拓,破浪万里,为全省添上一抹艳丽的色彩。
  庆典仪式上,举行了大型草原艺术表演《世纪欢歌》
  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的贺电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省人民政府并转甘南藏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州人民政府:
  值此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成立五十周年之际,谨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全州各族干部群众、驻州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公安民警致以节日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
  五十年来,甘南藏族自治州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各项事业取得了很大成就。希望你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建设富裕、文明的家园,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祝甘南藏族自治州繁荣昌盛!
  祝全州各族人民幸福安康!
  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
  2003年8月12日
  在五十周年州庆的同时,在合作举办了2003年甘肃•甘南招商引资洽谈会。中央、省、州领导和全国各地30多家客商参加了签约仪式。招商引资洽谈会共签约项目30个,总投资73.3亿元,其中水电开发项目11个、矿产开发项目8个、绿色食品开发项目3个、中藏药项目1个、其他开发项目6个、产权转让项目1个。
  兰州市对甘南州的帮扶
  2003年4月16日,兰州市对口帮扶甘南州工作座谈会在兰州市政府召开。会上,进行了帮扶协议签字仪式,这标志着兰州市对口帮扶甘南州的工作全面拉开了帷幕。
  甘南州委书记陈建华,兰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志银讲了话。兰州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郝鹏主持会议。州上领导沙拜次力、梁明远、王冰、周天佑、雷和平和兰州市委副书记左灿湘等出席会议。
  陈建华说,甘南藏族自治州是省内欠发达地区。去年5月份,省委、省政府专门召开了全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作出了由兰州市对口帮扶甘南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兰州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带队多次深入到甘南,实地进行调查研究,就帮扶支援甘南的项目多次进行衔接、协商和交换意见,并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讨论,形成了兰州市对口帮扶甘南州的总体方案。今天签订的协议,包括了教育发展、人才培养、资源开发、企业技改、科技扶持等方面的18项内容,很具体,也很实在,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
  兰州市作为省会城市,凭借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落实并解决好已签订的这些项目,将会有力地推进全州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也将会有力地促进甘南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通过兰州市对口帮扶甘南州这件事,我们再一次深深体会到省委、省政府对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深切关怀和大力支持,深深体会到省会城市对我们欠发达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关爱和援助之情,也给正在立足资源优势、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加快发展中的甘南各族人民以巨大的鼓舞和鞭策。兰州市对口帮扶甘南州加快发展,是我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喜事、实事。全州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制定落实协议的具体方案和措施,加强沟通、协调和督查,确保帮扶项目的顺利实施。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努力建设繁荣昌盛、文明幸福的社会主义新甘南。
  张志银说,甘南和兰州是兄弟州、市,两地资源、产业、市场的互补性很强,开展合作的领域很广,发展潜力很大。发挥双方优势,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两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共同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本着真心、真情、实干、实效的原则,不断探索和完善帮扶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办法,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甘南少数民族地区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特别是要探索和建立两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发挥兰州的经济区位、交通通信、产业基础、市场集散和科技人才等方面的优势。采取政府行为与市场行为、'企业行为和社会行为相结合的办法,通过资源开发、科研合作、科技服务、培训交流、劳务输出和资金支持等多种方式,广泛开展全方位的协作与交流,促进两地的大开发、大开放和大发展。
  兰州市和甘南州计委、经贸委、财政局、教育局、卫生局、文化局、人事劳动局负责人及兰州市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区长,甘南州临潭、卓尼、舟曲县县长等参加了座谈会。
  兰州市帮扶甘南州的18项内容是:(1)兰州市与甘南州有关区县建立长期、稳定的对口帮扶关系。兰州市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分别对口帮扶甘南州的舟曲、临潭、卓尼等三个国扶贫困县。(2)援建标志性工程。兰州市投资550万元,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建州五十周年州庆前后,即2003年10月底前,建成甘南州藏医院综合业务楼及藏医药浴中心楼工程。(3)兰州市协助甘南州做好在兰州市建立甘南州离退休干部住宅区的选址定点工作,并按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政策,减免有关费用。(4)兰州市每年选派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帮助甘南州2~3个重点企业,在企业管理、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等方面提供咨询和技术服务。兰州市企业与甘南州的重点企业建立长期稳定、互惠互利的协作关系.联系开发矿产、畜产及生物性新型藏药等产品。(5)兰州市五年内为甘南州培训校长及教务管理人员100名、培训中小学教师250名;甘南州每年选派20名中小学校长或教务管理人员到兰州市中小学挂职培训。由兰州市选派优秀校长、教务主任到甘南州实地培训校长和教务管理人员;兰州市每年选派一批中小学高级教师和特级教师,到甘南州指导教学,重点选派计算机、英语、语文等紧缺学科的教师,传送教育教学信息,实地培养教师;兰州市20所中小学、幼儿园与甘南州20所中小学、幼儿园结对帮扶,共建“手拉手”学校;兰州市教育局5年内筹资100万元,帮助甘南州中小学装备60套“中国教育卫星宽带多媒体接收系统”;支持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办好甘南班。(6)兰州市每年定期选派科技人员赴甘南州,帮助推广应用农林畜牧新技术并进行实地培训,年培训科技人员200人。(7)在甘南州庆五周年前,兰州市选派专业文艺骨干对甘南州歌舞团、藏剧团给予剧目创作、节目编排、舞美制作等方面的艺术指导和扶持。每年定期组织文化专业人员对甘南州文化馆、图书馆的业务人员进行实地辅导培训。(8)兰州市19所市、县区医院及民营医院与甘南州19所中心卫生院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每年各接受一名对口乡卫生院领导在对口医院挂职,无偿培训2名业务骨干,定期选派医务骨干人员赴甘南州进行业务培训;兰州市各帮扶医院根据对方实际需求和自身供给能力,调剂适用的医疗器械设备援助帮扶单位。(9)甘南州体育管理人员在兰州市体育系统挂职、教练员在训练单位兼任教练,运动员在市体育大队训练,体育教师在体校、体工大队培训;兰州市体校每年降分定向招收5名甘南州学生;在甘南州设立3个体育后备人才训练点,定期派教练进行指导,为甘南州训练单位、训练点援助体育器材。(10)兰州市组织有实力的旅行社在甘南州设立旅行分社,并联合宣传旅游资源、线路,支持甘南旅游业发展。(11)兰州市为甘南州经济技术和资源开发提供人才信息服务。兰州人才市场面向兰州地区公开征集自愿到甘南工作的各类人才,并设立信息库,随时供甘南州用人单位无偿查询,实现两地人才市场网络互联,信息共享。(12)两地人事部门为赴甘南州工作的各类人才提供政策支持。兰州市鼓励支持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通过技术入股、承包经营等形式参与甘南州建设,实行关系不转、身份保留、来去自由的政策;兰州市各类人才凡是自愿赴甘南州工作的,兰州市人事部门一律放行。不调转关系,短期被甘南州用人单位借调或聘用的.兰州市人事部门为其无偿提供各项人事代理服务。(13)兰州市人才市场无偿为甘南州用人单位提供人才招聘服务。双方在兰州市定期或不定期联合举办甘南开发建设项目招才引智洽谈会;兰州人才市场在兰州地区无偿为甘南州用人单位代理招聘人才。(14)兰州市人事部门为甘南州提供人才培训服务。根据需要,为甘南州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在继续教育、业务培训、学术交流等方面提供服务。(15)兰州市为甘南州培训乡村基层干部。每年由甘南州选派10名乡镇干部到兰州市乡镇进行为期半年的挂职锻炼或培训;兰州市每年分期选派城建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到甘南州给予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的业务技术指导。(16)兰州市动员全社会向甘南州各国扶贫困县捐款捐物,每年动员全市党政事业机关副县级以上的在职干部捐资,资助特困学生完成小学或初中的学业。(17)对关系到两地合作及帮扶的重大项目,双方共同寻求国家和省上的支持和帮助。(18)建立帮扶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每半年分别在甘南或兰州召开一次联席会议,沟通情况,协调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及时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每年召开一次总结经验、表彰先进的大会。
  5月11日,南州藏研院附属医院综合业务楼破土动工。该项目是兰州市对口帮扶甘南州的标志性、形象性工程。该楼总建筑面积5700多平方米(设6个护理单元120张病床),工程计划总投资550万元,到2003年底已竣工交付使用。
  2004年3月,兰州甘南住宅小区一期工程顺利开工。作为兰州帮扶甘南的重要项目,兰州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将兰州建甘南住宅小区使甘南州离退休干部享受到兰州经济适用住房列入对口帮扶总规划中,在规划、选址和建设等方面给予了最大的支持和帮助。甘南州委、州政府专门成立了建设领导小组,成立办公室专门协调各项事宜。甘南州住宅小区一期工程位于兰州市排洪南路,建设用地41亩,共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8栋楼,580套住房,投资近1乙元。位于兰州市大沙坪甘南住宅小区二期工程落实建设用地73亩,于2005年开工建设,建成1240套住房。这两期住宅小区的建成,为甘南干部和知识分子办了一件大实事、大好事。
  兰州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对甘南的帮扶工作,18项帮扶项目都扎实完成,以后还列了一些其他项目(如合作一中教学办公楼),表现出兰州人民对甘南人民的深情厚谊和省会城市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关心和支持。
  第四节水电业跨越式发展
  甘南这片4.5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水电资源得天独厚,是甘肃省名副其实的水电资源富集区之一。全州“一江三河”拥有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361万千瓦,技术可开发量247.9万千瓦。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占全省总量的21%,可开发量占全省的22.4%。白龙江流域干支流可开发量有87.148万千瓦以上;冰河流域干支流可开发量有72.118万千瓦以上;大夏河干流可开发量7.456万千瓦;黄河玛曲段可开发量有81.18万千瓦。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甘南州委、州政府提出“以水电开发为先导,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思路,全州水资源的开发力度明显加快。相继建成了迭部县装机容量为1.2万千瓦的尼傲水电站、临潭县装机容量为1.2万千瓦的青石山水电站,还有碌曲阿拉山、夏河头道河、舟曲两河口水电站等。至2001年底,全州拥有各类水电站99座,总装机容量7.74万千瓦,年发电量2亿千瓦时。
  甘南州委九届七次全委会提出的“1422253”发展战略中,把水电资源开发放在首要发展的位置,要实现跨越式发展。2004年2月,中共甘南州委、甘南州人民政府发出《关于甘南州水电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全面确立了甘南州水电业开发建设的目标任务、开发原则和政策措施,是全州一个时期水电业发展的主要指导性文件。
  《意见》提出的甘南州水电业开发的目标任务:通过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加快水能资源开发进程,逐步改变全州传统的能源结构和消费方式,建立清洁、持久的可再生能源基地,把甘南州建成全省的能源大州。通过加强水电资源综合规划与建设,把开发水能资源放到全州经济发展战略的优先地位,到2008年,全州水能资源开发率从目前的3.6%提高到24%以上,重点开发白龙江、洮河、大夏河流域19座水电站,总投资33亿元以上,新增装机容量43万千瓦以上,新增发电量约24亿千瓦时,年实现产值近6亿元,年实现利税1.7亿元以上,安置就业1万人以上;到2020年,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62万千瓦,水能资源开发率从24%提高到

知识出处

甘南藏族自治州改革开放三十年

《甘南藏族自治州改革开放三十年》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祖国腹地,面积4.5万平方公里。这里山清水秀,物产丰富,是个美丽的地方;这里居住着藏、汉、回等24个勤劳、善良的70万各族人民。甘南有悠久的历史,有灿烂多彩的地域文化,是人们向往的“香巴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甘南地区处于半封建半农奴社会,各族人民深受封建农奴制的压迫剥削。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甘南人民推翻封建剥削制度,逐步走上各族人民翻身当家作主的新时代。1953年甘南藏族自治州成立后,甘南州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执行党在民族地区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甘南藏族聚居区实现了两次伟大的历史性变革。第一次伟大变革,是实行民主改革,推翻了千百年来的封建压迫剥削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建立了各族人民真正当家作主和管理本民族事务的人民民主政权,使甘南各族人民第一次获得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当家作主的权利,与全国人民一道走上共同繁荣发展的道路;第二次伟大变革,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面推行改革开放,经过三十年的努力,甘南州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思想文化状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水平发生了历史性飞跃,全州实现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巨大发展进步,甘南州各族人民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