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改善投资环境,项目建设有重大进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南藏族自治州改革开放三十年》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30001838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改善投资环境,项目建设有重大进展
分类号: F282
页数: 4
页码: 222-225
摘要: 甘南州第九次党代会以后,新一届甘南州委和甘南州政府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改善甘南投资环境,积极招商引资,加大建设项目资金争取力度,初步改善了建设资金短缺的现状,完成了一批资源开发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使甘南在21世纪初经济建设有了良好的开端。
关键词: 项目建设 投资环境

内容

甘南州第九次党代会以后,新一届甘南州委和甘南州政府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改善甘南投资环境,积极招商引资,加大建设项目资金争取力度,初步改善了建设资金短缺的现状,完成了一批资源开发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使甘南在21世纪初经济建设有了良好的开端。
  大力改善投资环境,招商引资取得丰硕成果
  为使甘南州“有优无势”的自然资源早日得到开发利用,尽快地将资源比较优势变成经济优势,推动整个区域的新突破和跨越式发展,甘南州委、州政府在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寻求各种突破口,以资源求项目,在全州掀起“三个环境”大讨论,寻找差距,寻找存在卡壳、梗阻、掣肘现象的根源,提出改善软环境,以弥补硬环境的不足。对有碍于经济发展的地方性法规文件及部分审批制度,进行了认真清理整顿,将49件地方规范性文件予以作废,取消、下放了52项。同时,在全州各级党政机关全面实行向社会公开办事程序、标准、时限和首问制,接受群众监督,彻底改变“重说轻做”的作风。各县市纷纷行动,采取有力措施整治环境。碌曲县以减少财政收入200万元的代价,坚决撤销了由于个别检查人员违法乱纪,损害过往车主利益而对外造成恶劣影响的桥头检査站。卓尼、合作等县、市严厉查处部分群众设卡要过路、过桥钱的问题;舟曲、迭部、临潭、玛曲等县加大优惠政策的吸引力,变坐等项目上门为主动出击招商,全州上下树立了“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共识,形成了“你投资、我服务,你发财、我发展”的良好氛围。同时,州上充分利用“兰洽会”的桥梁作用和窗口功能,积极开拓横向联合,利用多种媒体介绍甘南优势资源,甘南州的展品“燎原”牌奶粉、迭部“腊子口”青棵酒、卓尼“松岩”牌山珍野菜等一举摘取“,99兰洽会”最受欢迎产品桂冠。1999年签约招商引资项目5个,总投资4960万元。
  2000年,为营造良好的投资开发环境,甘南州借香巴拉旅游艺术节和合作市商品交易会之机,成功举办了首届招商引资洽谈会,参加了“兰洽会”,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5个,项目履约率达72%。
  2001年主动走出去招商,先后组团参加了“西交会”、“天交会”、“民交会”等大型活动,得到了宋照肃、卢克俭、陆浩等省上领导的好评,引起了各大新闻媒体的关注,尤其是香港大公报、深圳特区报、中央电视台、广东电视台、深圳电视台等作了专题采访和报道,为重塑甘南形象、打响民族品牌,重点项目签约起到了关键作用,当年仅在“兰洽会”上签约14个项目,总金额为16.6亿元,履约率为100%。
  2002年在“兰洽会”上签约30个项目,总投资达33.028亿元。其中建设项目27个,投资额为32.8亿元;贸易项目3个,总额2800万元。协议引进外资30.8亿元,引进内资1.37亿元,使甘南成为投资热土。州上领导罗笑虎、贡保甲、沙拜次力等在会上坐镇指挥,向国内外客商介绍甘南、推介项目,与省委常委、副省长洛桑灵智多杰,省政府秘书长郝洪涛等一同参加了项目的签字仪式。签订项目数量、规模、资金总额均创下历史新高。
  国家对甘南加大投资,建成了一批重点项目
  在招商引资和国债资金的带动下,21世纪初,甘南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出现了“扩规模、高增长”的发展态势。州上领导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多次到省上和北京汇报工作,争取资金,甘南的建设得到中央和省上的有力支持。1998年至2002年全州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57亿元,其中国家为甘南州共安排国债资金建设项目56个,项目总投资13.8亿元,帮助甘南完成了许多年想干而无力干的大事。
  1998年12月,总投资9981万元的省重点建设项目临潭县青石山电站破土动工;2001年6月2日,装机总容量9000千瓦、总投资7932万元的碌曲阿拉山电站举行了隆重的开工典礼。“一江三河”的水电资源开发成为甘南经济建设的新亮点。
  退耕还林(草)工程和“天保”工程全面实施以后,在甘南大地上掀起了建设秀美家园的浪潮。到2002年,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草)面积9.06万亩,完成“天保”工程林面积0.70万亩,封山育林50.24万亩,累计造林合格面积20.33万亩,义务植树600.9万亩。实施了总投资4030万元的夏河、合作、卓尼三县(市)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0多平方公里,建成了以草场围栏、“三化”草场改良、良种繁育为主的卓尼、迭部牧区开发示范工程,开工建设了总投资4604万元的合作市、碌曲县、玛曲县等主要牧区的草原恢复和建设工程,全面建成了837万元的舟曲、迭部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项目。
  人畜饮水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四年里,全州先后建设了总投资3281万元、154项人畜饮水工程,7.9万人的饮水困难得以解决。完成了总投资359万元的临潭氟神防治改水项目,解决了氟病区1.064万人的改水任务。
  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一、二期工程总投资58140万元,这是建州以来在农村集中投入最大、范围最广、涉及人员最多的一项工程。到2002年,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一期工程中计划的3座110千伏变电站已完成,新建13座变电站、10千伏线路1000千米,改造了7座变电站。第二期农网改造工程,2003年全面完成。通过农网改造,线损明显下降,农村用电实现了“三公开”、“四到户”、“五统一”,群众用上了明白电、合格电,实现了乡乡通电的目标。
  2001年,国家为甘南州安排了1516万元的旅游、卫生、教育等社会事业国债项目4个,总投资1234万元的夏河桑科草原旅游风景区和碌曲县生态旅游风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面建成。重点项目建设为甘南州的基础设施输入了新鲜的血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财源正在形成,全州财政收入2000年跃上1亿元,2002年财政收入达到1.59亿元。

知识出处

甘南藏族自治州改革开放三十年

《甘南藏族自治州改革开放三十年》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祖国腹地,面积4.5万平方公里。这里山清水秀,物产丰富,是个美丽的地方;这里居住着藏、汉、回等24个勤劳、善良的70万各族人民。甘南有悠久的历史,有灿烂多彩的地域文化,是人们向往的“香巴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甘南地区处于半封建半农奴社会,各族人民深受封建农奴制的压迫剥削。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甘南人民推翻封建剥削制度,逐步走上各族人民翻身当家作主的新时代。1953年甘南藏族自治州成立后,甘南州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执行党在民族地区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甘南藏族聚居区实现了两次伟大的历史性变革。第一次伟大变革,是实行民主改革,推翻了千百年来的封建压迫剥削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建立了各族人民真正当家作主和管理本民族事务的人民民主政权,使甘南各族人民第一次获得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当家作主的权利,与全国人民一道走上共同繁荣发展的道路;第二次伟大变革,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面推行改革开放,经过三十年的努力,甘南州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思想文化状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水平发生了历史性飞跃,全州实现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巨大发展进步,甘南州各族人民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阅读

相关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