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20世纪90年代发展成就及经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南藏族自治州改革开放三十年》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30001833
颗粒名称: 第三节 20世纪90年代发展成就及经验
分类号: D619
页数: 7
页码: 201-207
摘要: 改革开放的中十年,是甘南州实施“八五”、“九五”计划时期,甘南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大、十五大精神,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的过程中,使全州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发展成就 发展经验

内容

改革开放的中十年,是甘南州实施“八五”、“九五”计划时期,甘南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大、十五大精神,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的过程中,使全州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甘南州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
  1998年5月15日至22日,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在合作召开。大会应到代表262名,实到代表261名。其中妇女代表38人,藏族代表174名,其他少数民族代表14名;党员代表217人,工人代表3人,农牧民代表52人,干部代表179人,解放军、武警代表2人,知识分子代表20人,无党派人士代表5人。大会审议批准了贡卜扎西代表州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作的工作报告和州长贡保甲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甘南州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及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甘南州199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和1998年州级财政预算;审议通过了州法院和州检察院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州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和州人民政府州长、副州长及州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大会还通过了关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实施《甘肃省计划生育条例》生育间隔变通规定的决定和《关于〈甘南藏族自治州草原管理办法〉、〈甘南藏族自治州家畜家禽防疫条例〉、〈甘南藏族自治州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管理办法〉修改意见的决定》,报甘肃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后公布实施。
  贡保甲在政府报告中指出,从1993年到1997年的五年,是甘南州第十一届人民政府在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和甘南州委的正确领导下,带领全州各族人民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的五年。在这五年中,全州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全州出现社会稳定、民族团结、政通人和的景象。贡保甲说,从今年起到2002年,是全州经济社会继续向前发展,并为21世纪更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新一届政府肩负着跨世纪的历史重任。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基本任务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牢牢把握大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进一步加强农牧业基础地位,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源开发力度,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州,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事业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大会选举丹正嘉(藏)为甘南州十二届人大常委会主任,徐梦龙、洪海天、德哇仓(藏)、张木兰(女,藏)、贾世贵(藏)、单秉忠(回)为副主任,刘登福为秘书长,才智等14人为甘南州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大会选举贡保甲(藏)为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州长;蒋常宏、南考(藏)、刘志民、杨志红(藏)、旦智塔(藏)为副州长;选举尤大刚为甘南州中级人民法院院长,赵润田为甘南州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在5月14日至20日召开的甘南州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选举了政协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届委员会,拜一民(回)为主席,陈志逊、桑丹(藏)、杨丹珠(藏)、郎木赛赤•洛桑南杰•龙仁桑盖(藏)、赛仓•洛桑华丹(藏)、仁青才让(藏)、赵振虱王德魁(藏)、罗赛(藏)为副主任,桑丹为秘书长,丁目迪等46人为委员。
  甘南州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不久,5月27日上午州委召开了全州领导干部会议,宣布了省委对甘南州委领导班子调整的决定。省委副书记李虎林作了重要讲话,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王廷贵宣读了省委关于甘南州委领导成员任免的通知。省委决定罗笑虎同志担任甘南州委书记,沙拜次力、梁明远同志担任州委副书记;杨镇刚同志不再担任甘南州委书记职务;丹正嘉同志不再担任州委副书记职务,保留州委常委;傅九大同志不再担任甘南州委副书记、常委职务。贡卜扎西、拜一民同志不再担任州委常委职务。
  改革开放中十年的发展成就
  改革开放中十年发展成就是巨大的。
  一、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全州国内生产总值由1988年的2.98亿元增加到1998年的12.51亿元,增长了3.2倍。后两年发展速度相对加快,逐步赶上和超过全省平均发展速度。财政收入由1988年的2834万元增加到1998年的12509万元,增长了3.4倍。
  二、农牧村经济全面发展
  积极推进草场承包,牧业县47.1%的草场划包到户,大抓了围栏、住房、棚圈、饮水、草业五配套建设,牧业生产连获丰收,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06%。努力发展粮食生产,粮食产量由1989年的7.28万吨增加到1998年的12.24万吨,油料产量由1988年的6510吨增加到1998年的1.12万吨,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57%。顺利实施“天保”工程,实现了国有天然林停采。乡镇企业年均保持了23.51%的发展速度。农牧业生产基本条件继续改善,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新的提高。
  三、资源开发有新突破
  以黄金为主的矿产资源开发步子加快。1998年黄金产量达到1938公斤,矿业总产值达到11769万元,占全州工业总产值的32.9%。水电资源开发迈出了新步子,建成了峡村、甫黄、多架山、尼傲等四座电站,完成了部分电力企业的增容扩建,新增装机容量3.078万千瓦。青石山电站立项开工。电网延伸和改造取得了重大进展。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了工业发展,乡及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保持了7.86%的发展速度。新开辟了一批旅游景点,加强了设施建设,提高了接待服务能力。
  四、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
  完成了兰郎公路部分路段和完夏公路的铺油改造,徐合公路甘南段的改造正在顺利进行,新建、改建了一部分县乡道路,完成了江迭公路一期工程。邮电、通信事业有了突破性进展。建成了一批市政设施,基础设施和城市面貌有了一定变化,投资环境逐步改善。
  五、改革开放不断推进
  以国有企业改制为重点,“三改一加强”不断深化,“抓大放小”取得一定成效,企业改制面达到100%。实行了分税制财税体制,实施了转移支付和“三保一挂”管理体制。金融、价格、流通等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社会保障、医疗、住房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成功引进了州佛阁藏药有限公司,迭部、卓尼铁合金厂等一批项目。外宣、外贸及地区间的经济协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坚持“先放开后规范”、“放水养鱼”等原则,全州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到1998年,全州共有个体工商户8279户,从业人员1.19万人,注册资金4011万元,营业收入11726万元,总产值1089万元。
  六、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1998年,全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000.46元,比1988年增加了646.46元。扶贫攻坚取得重大进展,后五年有11.34万人基本解决了温饱。城镇职工人均货币工资达到5650元,年均增长10.9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90873万元,年均增长23.8%。
  七、精神文明建设迈出新步伐
  广泛深入地开展了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坚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深入开展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科教兴州战略全面实施,科技成果推广有新的进展。医疗卫生事业和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完成了人口增长控制指标。甘南州歌舞团、藏剧团受国家有关部门派遣,到美国、加拿大演出,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以推动全民健身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体育活动进一步发展。民兵、预备役建设和国防教育不断深入,各种形式的“双拥”、“共建”活动广泛开展。
  八、民主法制建设取得较大进展
  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积极发挥作用,地方立法和法律监督得到加强,普法教育深入开展,依法治州方略正在实施。各级政协充分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作用,为推进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了新的进展。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进一步落实,民族团结不断增强。藏传佛教寺院教育整顿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工作都有了新的进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全州社会政治保持了大局稳定。
  九、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
  深入学习十四大、十五大精神,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广大党员,使党员队伍素质不断提高。顺利完成甘南州、县、乡三级班子的换届和合作建市工作,一批优秀中青年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班子结构趋于合理,整体素质有所提高。加强了以农牧村和企业党组织为重点的基层组织建设,整顿后进村、创建“五好村”的工作取得新成效。积极发展党员,党员队伍不断壮大。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成效明显,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改革开放中十年甘南建设发展的启示
  在改革开放的中十年,甘南州经济社会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是显著的,积累的经验也是十分丰富的,对新世纪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有着重要启示。
  第一,牢牢把握加快经济发展这个中心,是解决甘南州所有问题的前提。甘南州基础差、底子薄,贫困人口比重大,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滞后,社会发育程度不高,这是甘南最基本的州情,也是甘南最直观的实际。在20世纪90年代,经过全州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经济虽然保持了略高于全省平均发展速度的势头,但是由于基数低、起步晚,同其他地区相比,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的排序处于末位。因此,加快发展是甘南一切工作的中心任务。
  第二,改革开放是发展的动力,对于长期相对落后封闭的甘南来说,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显得更为重要。甘南位于内陆高原的少数民族地区,离中心城市和主要交通线远,传统的农牧业是全州的主要产业,经济活动中与外界联系少,现代经济因素少,对国内外大市场的参与度很低。发展中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缺乏,自我发展能力十分有限。20世纪90年代全州积极转变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改革消除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制定优惠政策,努力扩大对外开放,搞活甘南经济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甘南改革开放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既要进一步改革经济体制、管理方式,又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要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还要扩大对外宣传联系,使甘南发展更多地融入国内外大市场、大经济。要敞开州门,请进来,走出去,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在竞争中学技术、学管理,在竞争中引资金、引人才,在竞争中获得新的理念、新的思路。
  第三,要正确处理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关系,科学建立甘南特色经济。甘南州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地区。一方面,甘南州有水电、旅游、矿产等多种资源优势,开发潜力大,前景很广阔;另一方面,随着开发进程的加快和市场变化,森林等资源已经枯竭,而且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已失去继续开发的经济优势,有些如农畜产品等,虽已开发,但初级产品多,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不高。因此,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生态环境规律,树立新的资源观,特别是重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是甘南发展的重大课题。
  第四,提高干部群众科技文化素质,培养、吸引人才是甘南发展的重要任务。人口素质低、科技人才缺乏是制约甘南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甘南州文盲、半文盲比例高,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低,接受新事物慢,科技推广运用难度大;另一方面,甘南州科技和经济结合度小,引进人才不够,人才外流比较严重,各产业科技水平低,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高。因此,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培养人才、吸引人才,调动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促进科教与经济相结合。
  第五,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甘南带有根本性的任务。由于地理区位、文化教育、社会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甘南许多干部传统观念落后,思想守旧,眼界狭窄,往往怕肥水外流,瞻前顾后,不敢敞开州门搞协作,错失了许多招商引资的良机。全州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有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转变观念,拓宽视野,理顺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积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在经济社会建设主战场建功立业,促进甘南州新的更大发展。

知识出处

甘南藏族自治州改革开放三十年

《甘南藏族自治州改革开放三十年》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祖国腹地,面积4.5万平方公里。这里山清水秀,物产丰富,是个美丽的地方;这里居住着藏、汉、回等24个勤劳、善良的70万各族人民。甘南有悠久的历史,有灿烂多彩的地域文化,是人们向往的“香巴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甘南地区处于半封建半农奴社会,各族人民深受封建农奴制的压迫剥削。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甘南人民推翻封建剥削制度,逐步走上各族人民翻身当家作主的新时代。1953年甘南藏族自治州成立后,甘南州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执行党在民族地区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甘南藏族聚居区实现了两次伟大的历史性变革。第一次伟大变革,是实行民主改革,推翻了千百年来的封建压迫剥削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建立了各族人民真正当家作主和管理本民族事务的人民民主政权,使甘南各族人民第一次获得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当家作主的权利,与全国人民一道走上共同繁荣发展的道路;第二次伟大变革,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面推行改革开放,经过三十年的努力,甘南州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思想文化状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水平发生了历史性飞跃,全州实现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巨大发展进步,甘南州各族人民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