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乡镇企业的发展与转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南藏族自治州改革开放三十年》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30001829
颗粒名称: 第四节 乡镇企业的发展与转型
分类号: F276.3
页数: 4
页码: 188-191
摘要: 在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政策的指引下,甘南州的乡镇企业从1985年开始起步,在几年的时间里得到空前的发展。为了进一步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1993年11月,中共甘南州委、州人民政府作出了《关于加快发展乡镇企业的决定》。《决定》提出,全州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发展乡镇企业从过去的“突破口”进一步提高到全州经济开发建设的战略重点来认识,作为富民兴州的主战场,县乡两级分别要有三分之一和二分之一以上的领导干部集中抓乡镇企业。全州发展乡镇企业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四大精神为指针,着力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面对市场需求,立足资源优势,因地制宜,重点发展,梯度开发,建立激励机制,力争超常规、跳跃式的发展,走高速度、高效益、深加工的路子。
关键词: 乡镇企业 企业管理

内容

在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政策的指引下,甘南州的乡镇企业从1985年开始起步,在几年的时间里得到空前的发展。到1992年,全州乡镇企业总数达到8504个,其中乡办236个,村办39个,合作106个,个体8123个,从业人员2.13万人,总产值达到13640万元,占农村总产值的32.1%;实现利润1176.9万元,实交税金681.8万元,完成营业收入9412万元,新创税收占全州财政收入的20%。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打破了甘南农牧村长期封闭的状况,单一的农牧业经济结构正在改变,农牧村经济活力明显增强。但是,与当时全国乡镇企业飞速发展的形势比,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甘南州乡镇企业发展仍然滞后,差距进一步拉大。主要是认识跟不上,观念转变慢,路子不广,人才缺乏,资金不足,经营管理水平低,经济效益不高等。
  为了进一步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1993年11月,中共甘南州委、州人民政府作出了《关于加快发展乡镇企业的决定》。《决定》提出,全州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发展乡镇企业从过去的“突破口”进一步提高到全州经济开发建设的战略重点来认识,作为富民兴州的主战场,县乡两级分别要有三分之一和二分之一以上的领导干部集中抓乡镇企业。全州发展乡镇企业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四大精神为指针,着力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面对市场需求,立足资源优势,因地制宜,重点发展,梯度开发,建立激励机制,力争超常规、跳跃式的发展,走高速度、高效益、深加工的路子。全州20世纪90年代乡镇企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总产值“八五”后三年平均增长24%,即在1993年力争达到1.8亿元,1994年达到2亿元,提前一年实现"八五"计划;“九五”期间年平均增长31%,1997年达到4亿元,提前三年实现“九五”计划,再上一个台阶;到20世纪世纪末达到10亿元,跃上第三个台阶。
  《决定》确定了甘南州发展乡镇企业的优惠政策和奖励政策。实行“放水养鱼”政策:执行国家既定的乡镇企业优惠政策和甘南州委、州政府《关于加快甘南开放开发的若干政策》规定,对新办企业,在创办初期纳税有困难的,按规定程序经过报批,产品税、增值税给予减免照顾。新办企业五年减半征收工商管理费,从获利年起,所得税经过报批,免征三年,再减半征收两年。实行目标责任奖励机制:全州发展乡镇企业设立三种奖,奖励资金纳入财政预算。(1)目标奖。目标包括乡镇企业的年度经济计划指标和下达的年度发展企业数、总投资额、新增产值。年末达到目标的县,给县委书记、县长、主管副书记、副县长和县乡镇局共奖2.5万元,每超额目标1%,增奖500元。(2)台阶奖。以达到当年目标奖为基础台阶,5万人口以下的县每人年均增加产值$0元,5万人口以上县每人年增加产值50元为一个台阶。凡每登上一个台阶,奖给县委书记、县长、主管副书记、副县长及县乡镇局、县农行共10万元,并对县委、政府主要领导提升一级工资。全州每登上一个台阶,奖励州乡镇局2万元。(3)提前实现“11126工程”奖。凡五年内(1993一1999年)全面完成“11126工程”指标的县,奖给县委、县政府各10万元,县乡镇局5万元。每提前一年实现目标,县委、县政府和县、乡、镇、局增奖5万元和2.5万元。全州按期实现“11126工程”目标,奖给州、乡、镇、局5万元,每提前一年达标,增奖3万元。并坚持有奖有罚,奖罚分明。因工作不力,未按期达到规定指标的,分别按三种奖励应奖款的10%和20%罚款,罚款由个人承担。
  《决定》提出发展乡镇企业“先放开、后规范”的办法和考评制度,决定从行政、事业单位动员抽调一批干部到乡镇企业工作,鼓励干部职工停薪留职或自愿退职到乡镇企业服务,乡镇企业要积极吸收接纳大中专毕业生,实行奖励农村能人的优惠政策,动员全社会大办乡镇企业。
  由于政策激励,措施得力,全州县、乡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发展思路,开创了乡镇企业大发展的新局面。全州乡镇企业1996年与1992年相比,总产值由13640万元增加到33204万元,增长1.4倍;工业总产值由7199万元增加到12552万元,增长74%;营业收入由12478万元,增加到31182万元,增长1.5倍;利税由2135万元增加到4633万元,增长1.2倍;企业个数由8504个增加到13067个,净增4563个;从业人员由21312人增加到26664人,净增5352人。乡镇企业总产值占全州大农业产值的比重由41%提高到83%,夏河、迭部、临潭三县的乡镇企业总产值已经超过大农业产值。农牧民从乡镇企业获得的工资性收入人均75元,约占人均纯收入的10%,从业人员约占农村劳动力的10%。
  依靠科技进步,强化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整体水平和经济效益。针对甘南州乡镇企业起步晚,基础薄弱,规模小,管理松散,人才缺乏的实际,依照“积极扶持,合理规划,分类指导,依法管理”的方针,以整体优化的思路,大力推动科技进步。1992年以来,全州乡镇企业系统共评审中级专业技术人员33人,潭级专业技术人员156人。获得省优秀乡镇企业家称号1人,省乡镇企业豢称号19人,省少数民族企业家2人;获得州优秀乡镇企业家称号7人,州乡镇企业家称号17人。经省、州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评审验收,创省乡镇企业局优、名牌产品6项,A级企业5户、B级企业19户;全面质量管理达标企业4户,节能降耗先进企业5户,安全生产管理先进单位1个,安全生产企业1户。协办和举办各类培训班分层次培训人员8755人次,有力地推动了乡镇企业的发展。
  在发展集体企业的同时,大力发展联户、个体私营经济。1996年,联户、个体企业的产值已占全州乡镇企业总产值的75%,并为全州乡镇企业培养和锻炼出一批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的管理人才。
  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颁布后,以法定的形式明确了乡镇企业的概念和内涵,即乡镇企业是指农村经济组织或以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范围内举办的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各类企业,不论是农村集体经济或农民在城市或异地乡镇,交叉举办的开发农村资源或安置农村劳动力的企业,只要承担支援农业的义务,均安乡镇企业对待。乡镇企业不但有集体所有经济,也包括个体私有经济。不但在农村乡镇,而且延伸到中小城镇。
  1998年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后,甘南州一大批依托林业搞加工、开发、营销和运输的乡镇企业失去了原材料和市场,面临停产。甘南州县党委、政府面对严峻形势,采取了一系列办法措施帮助乡镇企业转产、转型,开始第二次创业,努力走出困境。各乡镇企业在政府的扶持下,立足甘南的优势资源,发挥乡镇企业规模小、转产灵活特点,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采矿业、建筑业、建材业、冶炼业,生产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产品,积极参与商贸流通服务业,举办为游客提供吃、住、行、娱等的旅游服务业,多渠道、全方位寻找转型发展路子,使全州乡镇企业在改革中继续发展,在困难中开拓前进。
  1999年5月,中共甘南州委、州政府又作出了《关于乡镇企业发展与提高的决定》。提出要对乡镇企业积极扶持、合理规划、分类指导、依法管理。坚持先发展、后管理,先繁荣、后规范,先让利、后收益的原则。只要产品质量好,技术含量高,有销路,不污染环境,应大干快上,促其经营上规模,产品上档次,管理上水平,发展上台阶。提出的奋斗目标是:按照实事求是,速度与效益并重的原则,到2000年乡镇企业总产值(新制度)达到3.8亿元,年均递增20%;到2002年达到5.4亿元,比1998年翻一番。认真实施“双10计划”,即1999一2002年,建成10个产值上100万元的农牧牌“龙头企业”;建设10个乡镇企业产值上1000万元的小城镇(已分别达到100万元和1000万元的企业和乡镇,要在1998年产值的基础上实现翻番,并争取提前一年实现翻番)。并提出了今后乡镇企业发展的重点是:着重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农牧副产品加工业及其储藏、保鲜、运销业。牧区以畜产品系列精深加工为主,在“系列”上找出路,在“精深”上下功夫,巩固、提高皮、毛、肉、乳企业,搞好附属品加工和储鲜、贩运;农区以农民手中剩余产品加工、运销为主;半农半牧半林区立足当地资源,兴办能带动农户增收的企业;城区以发展商贸流通、旅游、饮食服务业为主。
  发展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建设紧密结合。各县(市)要选择1~2个发展基础较好、地理位置优越、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搞好小城镇建设规划,集中兴办乡镇企业。发挥小城镇基础设施较配套的优势,加快发展乡镇企业,以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和促进小城镇建设。

知识出处

甘南藏族自治州改革开放三十年

《甘南藏族自治州改革开放三十年》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祖国腹地,面积4.5万平方公里。这里山清水秀,物产丰富,是个美丽的地方;这里居住着藏、汉、回等24个勤劳、善良的70万各族人民。甘南有悠久的历史,有灿烂多彩的地域文化,是人们向往的“香巴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甘南地区处于半封建半农奴社会,各族人民深受封建农奴制的压迫剥削。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甘南人民推翻封建剥削制度,逐步走上各族人民翻身当家作主的新时代。1953年甘南藏族自治州成立后,甘南州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执行党在民族地区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甘南藏族聚居区实现了两次伟大的历史性变革。第一次伟大变革,是实行民主改革,推翻了千百年来的封建压迫剥削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建立了各族人民真正当家作主和管理本民族事务的人民民主政权,使甘南各族人民第一次获得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当家作主的权利,与全国人民一道走上共同繁荣发展的道路;第二次伟大变革,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面推行改革开放,经过三十年的努力,甘南州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思想文化状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水平发生了历史性飞跃,全州实现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巨大发展进步,甘南州各族人民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阅读

相关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