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实施“科教兴州”战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南藏族自治州改革开放三十年》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30001821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实施“科教兴州”战略
分类号: G322.0
页数: 4
页码: 156-159
摘要: 党的十四大以来,甘南州委、州政府提出了科教兴州的战略思想,积极组织实施了“科技兴农”、“科技兴教”、“科技兴企”和农科教统筹结合等重大措施。1991年以来,科教兴州战略全面启动,经济建设开始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截至1996年底,全州共有68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有关部委、省、州科学技术进步奖,其中获省部级奖励8项,州级奖励60项。已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912人,占全州干部总数的57.3%,其中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员3512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39.4%.科技进步在工农业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分别达到17%和32%,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50%。
关键词: 科教兴州战略 甘南藏族自治州

内容

党的十四大以来,甘南州委、州政府提出了科教兴州的战略思想,积极组织实施了“科技兴农”、“科技兴教”、“科技兴企”和农科教统筹结合等重大措施。1991年以来,科教兴州战略全面启动,经济建设开始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截至1996年底,全州共有68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有关部委、省、州科学技术进步奖,其中获省部级奖励8项,州级奖励60项。已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912A,占全州干部总数的57.3%,其中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员3512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39.4%。科技进步在工农业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分别达到17%和32%,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50%。
  一、大力发展“两高一优”农业
  全州以科技承包、基地和工程建设为龙头,从科研、示范、推广、服务、培训等五个方面入手,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先进适用技术覆盖面由1991年的32%提高到1996年的59.3%。五个农业和半农半牧县的36个乡实施了“30万亩粮食作物整乡技术承包”项目,5年累计承包面积189.42万亩,生产粮食28389.65万公斤,承包区主产作物新增总产量6718.05万公斤,新增总产值5570.27万元,新增纯收益3875.56万元,推广技术的投资收益率l:14。实施青稞基地建设项目面积5万亩,平均亩产达到了155公斤。建立示范村15个,示范面积10740亩,推广适用技术面积累计91540亩(次)。1996年“地膜温饱工程”面积达到5.59万亩,1997年达到10.4万亩,翻了一番。1996年全州地膜粮食作物平均亩产287公斤,总增产粮食416.03万公斤。“种子工程”完成良种繁育田面积20万亩,良种化程度100%,可提供小麦良种2500万公斤、青稞良种2300万公斤。“高寒阴湿地区粮食作物丰收工程”项目1996年完成面积28.48万亩,平均亩产174公斤,增产21.2%。同时全州农业部门还进行了“商品粮基地建设”、“优质淀粉原料工程”等项目以及10项农业增产技术的推广。林业实施了“50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林木病虫防治、苗圃地下害虫防治等10项科技试验、示范、推广项目。
  二、农牧业机械推广工作有了突破性进展
  1996年全州机播面积达到22.34万亩,机耕面积19.09万亩,机械种草2.98万亩。1997年全州推广小麦单行穴播机2117台,完成地膜穴播小麦、青稞面积3.21万亩,为抗旱保粮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科技兴牧促进了牧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1996年全州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4%,科技进步为甘南州牧业生产连续夺得十三个丰收年提供了有力保障。畜种改良取得显著成绩,加强了以草场建设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了草场承包工作。建成了15万亩防灾保畜基地,防灾保畜育草基地32万亩也基本完成。1996年全州种草15万亩,贮备青干草9050万公斤,青贮氨化饲料5.2万吨,畜均贮草达50公斤,抗灾保畜能力进一步增强。灭鼠治虫,保护草原。1991年以来,累计灭鼠治虫面积达到200多万亩,1996年又灭鼠197.7万亩,草场植被得到有效保护。在农区大力推广暖棚养畜技术,至1996年底累计扣棚面积达3.2万平方米,促进了农区畜牧业的发展。科技人员利用现有设备开展了“生物制剂系列产品开发”等10项课题研究,为指导生产、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在牧区还推广了奶油分离器、活动羊圈、风力发电机、太阳能两用灯、太阳能采暖房等一系列成果。
  四、科学技术促进乡镇企业上新台阶
  1991年以来,全州乡镇企业共培训技术人员3500人(次),使每个乡镇企业都基本拥有合格的初中级管理人才。到1996年共开发出地毯、锤锭等22项新产品,引进新技术13项,为乡镇企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五、以技术改造和技术开发为主,积极推动工业企业的科技进步
  1992年至1996年完成5万元以上的技术改造项目55个,完成投资5153万元,累计新增产值4389万元,新增利税830万元,全州80%的企业不同程度的进行了技术改造。共开发新产品28项,主要工业产品如奶粉、各类散热器、水泥等一次合格率达到90%以上。1996年全州完成工业产值28322万元,科技进步贡献率在工业经济增长中占17%以上。
  六、强化了科学技术培训工作,提高了农牧民科技文化素质
  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采取以项目带培训、示范与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短期培训与中长期培训相结合的办法,5年培训农牧民15万人(次),为农牧村和乡镇企业发展培养了一批“土秀才”、“土专家”,为推广农牧业先进适用技术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1996年1月,甘南州委八届三次全委会议认真总结了全州科教兴州工作的经验,审议通过了《中共甘南州委、甘南州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科教兴州战略的决定》。该决定通过肯定成绩、分析问题,说明了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州作为总揽经济工作的着眼点,提高认识,真正把经济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素质的轨道上来。提出搞好先进实用技术推广、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应用技术研究作为今后实施科教兴州战略的三大重点。要进一步加强州、县、乡三级科技管理体系和县、乡、村三级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贯彻放活科研机构和提高科技人员待遇的有关政策,要围绕科技、经济、社会长远发展规划,重视使用现有人才,加速培养科技后备力量,逐步形成一支专业配套、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科技队伍。
  1996年5月,甘南州委、州政府召开了全州科学技术大会。这次大会的任务是,认真落实全国、全省科技大会精神,全面总结“八五”时期科教工作取得的成绩,安排部署“九五”甘南科技工作,也是进一步落实科教兴州战略的动员大会。会上,甘南州长贡保甲作了题为《依靠科技进步,振兴民族经济的报告》;州委书记杨镇刚作了重要讲话,强调了三点:一是要充分认识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意义;二是全面落实科教兴州战略的各项任务;三是进一步加强对科教工作的指导。大会还表彰了先进科技工作者,王东元等23名同志获得甘南藏族自治州先进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知识出处

甘南藏族自治州改革开放三十年

《甘南藏族自治州改革开放三十年》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祖国腹地,面积4.5万平方公里。这里山清水秀,物产丰富,是个美丽的地方;这里居住着藏、汉、回等24个勤劳、善良的70万各族人民。甘南有悠久的历史,有灿烂多彩的地域文化,是人们向往的“香巴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甘南地区处于半封建半农奴社会,各族人民深受封建农奴制的压迫剥削。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甘南人民推翻封建剥削制度,逐步走上各族人民翻身当家作主的新时代。1953年甘南藏族自治州成立后,甘南州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执行党在民族地区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甘南藏族聚居区实现了两次伟大的历史性变革。第一次伟大变革,是实行民主改革,推翻了千百年来的封建压迫剥削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建立了各族人民真正当家作主和管理本民族事务的人民民主政权,使甘南各族人民第一次获得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当家作主的权利,与全国人民一道走上共同繁荣发展的道路;第二次伟大变革,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面推行改革开放,经过三十年的努力,甘南州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思想文化状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水平发生了历史性飞跃,全州实现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巨大发展进步,甘南州各族人民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阅读

相关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