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十一届一次人代会和第八次党代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南藏族自治州改革开放三十年》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3000181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十一届一次人代会和第八次党代会
分类号: D224.2;D624.42
页数: 5
页码: 149-153
摘要: 甘南州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93年5月24日至6月2日在合作召开。1993年5月24日至31日,政协甘南州第九届一次会议在合作召开。参加会议的邀请委员有172名。这次会议以党的十四大精神为指导,听取并讨论了八届政协的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五年来的成绩和经验,讨论了今后政协工作任务;列席了州人大十一届一次会议,听取讨论了政府工作报告,为如何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促进全州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发展发表了意见建议。
关键词: 十一届一次人代会 第八次党代会 甘南藏族自治州

内容

州十一届一次人代会
  甘南州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93年5月24日至6月2日在合作召开。
  参加大会的代表232名,其中工人代表4人,农牧民代表58人,知识分子代表21人,干部代表140人,民主党派代表7人,军队代表2人,少数民族代表145人,妇女代表39人。列席大会的有:州四大班子、甘南军分区、合作民族师专的领导、州委各部委、州人大各委员会、州政府有关部门、省属企事业单位负责人。
  这次大会审议通过了副州长杨镇刚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会议审议通过了副州长、州计划委员主任胡克勤作的计划报告和州财政局局长洪海天作的财政报告。审议批准了贡卜扎西主任作的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了州法院和州检察院的工作报告。会议选举产生了甘南州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州人民政府州长、副州长,选举了州法院院长、州检察院检察长。
  杨镇刚在《政府报告》中,回顾了过去五年甘南州国民经济、社会事业、法制工作、廉政建设、民族团结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提出了新一届政府的奋斗目标:全州国民生产总值年递增8%,到1999年达到9.5亿元,力争超额完成原定的“八五”计划,使国民经济登上新台阶。到1997年,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7.69亿元,年均增长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5元,年均增加20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4780万元,年均增长6%。加快五大优势资源的开发进程,壮大基础产业,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夯实各方面的基础,增强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加快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大力培育、建设市场体系,建立起具有民族地区特点的新体制的基本框架。他提出,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推动甘南州经济再上一个新台阶,要大力发展基础产业和第三产业,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努力推进精神文明和各项社会事业。
  贡卜扎西在州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指出,五年来州人大常委会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推进了自治州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二是听取和审议了“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讨论决定了州内重大事项;三是加强了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工作;四是改进了人事任免工作;五是加强了同州人大代表和群众的联系,发挥了联系人民群众主渠道作用;六是指导了两次县、乡换届选举工作。
  在州十一届人大一次会上,选举贡卜扎西(藏)为州人大常委会主任,旦正甲(藏)、李道吉(藏)、万作良(藏)、德哇仓(藏)、南忠恕、景丹珠(藏)、张木兰(藏)为副主任;杨镇西(藏)为秘书长,王振甫等18人为州人大常委会委员。•选举杨镇刚(藏)为州人民政府州长,赵祯祥、杜世昌(藏)、拜一民(回)、贡保甲(藏)、洪海天为副州长。选举尤大刚为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杨晓峰为州检察院检察长。
  1993年5月24日至31日,政协甘南州第九届一次会议在合作召开。参加会议的邀请委员有172名。这次会议以党的十四大精神为指导,听取并讨论了八届政协的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五年来的成绩和经验,讨论了今后政协工作任务;列席了州人大十一届一次会议,听取讨论了政府工作报告,为如何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促进全州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发展发表了意见建议。会议选举产生了政协甘南州九届委员会领导机构,选举丹正嘉(藏)为政协九届委员会主席,嘉木样•洛桑久美•图丹却吉尼玛(藏)、马登昆(藏)、杨丹珠(藏)、郎木赛赤•洛桑南杰•龙仁桑盖(藏)、赛仓•洛桑华丹•却吉道吉(藏)、杨炳南(藏)、包建荣(藏)、嘉样(藏)、杨濯汉、杜培林为副主席,并选出了27名常务委员。
  州第八次党代会
  在甘南州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及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开放开发和经济社会建设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大好形势下,中共甘南州第八次代表大会于1994年9月11日至14日在合作召开。
  本次会议应到代表248名,实到代表239名。其中领导干部187名,占75.4%;科教文卫方面代表33名占13.3%;劳模、先进工作者代表23名占9.3%,军队代表5名占2%;妇女代表45名占18.2%,少数民族代表132名占53.2%,大专以上学历代表68名。列席代表58名。代表着全州23266名共产党员。
  在这次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认真听取和审议了中国共产党甘南州七届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审查了州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书面),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甘南州第八届委员会和新一届州纪律检查委员会。
  在大会上,郝洪涛同志代表中共甘南州第七届委员会作了题为《维护稳定,加快发展,为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努力奋斗》的报告。报告共分五部分:第一,五年工作的回顾和总结;第二,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工作重点;第三,改革开放的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第四,加强民族统战工作,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第五,全面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
  《报告》提出的今后五年甘南州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四大精神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适应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抓好维护稳定和加快发展两个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强化农牧业基础建设,加快发展民族工业,加快资源开发步伐,加快发展乡镇企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形成比较合理的经济结构,提高民族经济的综合实力,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争取在本世纪末在稳定解决温饱的基础上向小康目标迈进。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在加快开发、提高效益的基础上,争取全面超额完成“八五”计划,提前一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主要指标是:以1993年为基数,到1988年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7%,达到9.12亿元;国民收入年均增长6%,达到5.88亿元;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8.5%,达到8.59亿元。其中工业年均增长14.7%,总产值达到4.34亿元,农业年均增长3.8%,总产值达到4.25亿元,粮食总产量达到1.2亿公斤~1.3亿公斤;乡镇企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1.48%,达到4.5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加34元,达到665元;财政收入年均增长5.6%,达到7084万元。为了实现上述任务和奋斗目标,《报告》强调经济建设必须抓好六个重点:一是强化农牧业基础,促进农牧村经济全面发展;二是加快民族工业发展,增强经济实力;三是加快资源开发步伐,努力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四是注重基础设施建设,适应加快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需要;五是认真实施“二七计划”,打好扶贫攻坚战;六是把乡镇企业作为农牧村经济的战略重点,加快发展。
  《报告》提出,加快全州的改革和发展,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需要我们高度重视民族统战工作,不断增进各族人民的团结,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基本方针,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
  《报告》就如何全面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提了四条措施:一要坚持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党员干部的思想;二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提高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力;三要坚定不移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加强廉政建设;四要改进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
  在大会进行的选举中,丹正嘉等26名同志当选为第八届甘南州委委员,房和平等4名同志当选为州委候补委员;王录贤等16名同志当选为州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在甘南州委八届一次全委会上,郝洪涛、杨镇刚(藏)、丹正嘉(藏)、傅九大(藏)、张性忠、贡卜扎西(藏)、赵宪文、徐梦龙、陈志逊、董怀德(藏)等10名同志当选为州委常委,郝洪涛同志当选为州委书记;杨镇刚、丹正嘉、傅九大、张性忠同志当选为州委副书记。在州纪委举行的全委会议上,董怀德(藏)当选为书记,杨长庚当选为副书记。1995年6月,省委对甘南州主要领导作了调整,郝洪涛同志调省直机关工作,杨镇刚同志担任中共甘南州委书记;1995年3月,蒋常宏、梁明远任副州长;1996年5月贡保甲同志当选为甘南州州长。

知识出处

甘南藏族自治州改革开放三十年

《甘南藏族自治州改革开放三十年》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祖国腹地,面积4.5万平方公里。这里山清水秀,物产丰富,是个美丽的地方;这里居住着藏、汉、回等24个勤劳、善良的70万各族人民。甘南有悠久的历史,有灿烂多彩的地域文化,是人们向往的“香巴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甘南地区处于半封建半农奴社会,各族人民深受封建农奴制的压迫剥削。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甘南人民推翻封建剥削制度,逐步走上各族人民翻身当家作主的新时代。1953年甘南藏族自治州成立后,甘南州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执行党在民族地区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甘南藏族聚居区实现了两次伟大的历史性变革。第一次伟大变革,是实行民主改革,推翻了千百年来的封建压迫剥削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建立了各族人民真正当家作主和管理本民族事务的人民民主政权,使甘南各族人民第一次获得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当家作主的权利,与全国人民一道走上共同繁荣发展的道路;第二次伟大变革,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面推行改革开放,经过三十年的努力,甘南州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思想文化状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水平发生了历史性飞跃,全州实现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巨大发展进步,甘南州各族人民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