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治理整顿方针在甘南州的推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南藏族自治州改革开放三十年》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3000180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治理整顿方针在甘南州的推行
分类号: D616
页数: 3
页码: 113-115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的改革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因重复建设而造成浪费、经济过热等。同时,在改革不合理的价格体系和价格管理体制的过程中,由于没有严格控制通货发行,没有严格控制流通领域的混乱现象,没有充分考虑国家、企业和群众的承受力,因而在宣布大步进行价格改革之后,便于1988年下半年出现了全国性的抢购风潮。面对这一形势,1988年下半年,中共中央在北京先后召开了中央工作会议和十三届三中全会,及时做出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确定把1989年、1990年两年改革和建设的重点放到治理经济环境和整顿经济秩序上来。
关键词: 治理整顿方针 甘南藏族自治州

内容

改革使长期困扰我国的一些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得到了解决,使我国经济体制的格局发生了一系列新的重大变化。但另一方面,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的改革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因重复建设而造成浪费、经济过热等。同时,在改革不合理的价格体系和价格管理体制的过程中,由于没有严格控制通货发行,没有严格控制流通领域的混乱现象,没有充分考虑国家、企业和群众的承受力,因而在宣布大步进行价格改革之后,便于1988年下半年出现了全国性的抢购风潮。面对这一形势,1988年下半年,中共中央在北京先后召开了中央工作会议和十三届三中全会,及时做出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确定把1989年、1990年两年改革和建设的重点放到治理经济环境和整顿经济秩序上来。
  1988年7月份开始,甘南合作地区和部分县城连续发生抢购现象。抢购的商品涉及议价粮油,高档日用工业品如洗衣机、彩电、毛料、毛毯、毛线、高压锅等,州粮油公司仅7月26日至27日就销售议价清油18583公斤,有些门市部积压的商品几天之间被抢购一空,有人从兰州等地赶来抢购彩电等商品,个别经营部门也趁机提价,流通秩序非常混乱。
  9月17日,中共甘南州委、州政府联合召开会议,强调加强党的纪律, 控制物价、稳定市场。会后,州委、州政府联合发出了《关于加强党的纪律,做好控制物价、稳定市场的通知》。《通知》要求,要严格物价管理,稳定市场价格;开展物价检查,整顿市场程序;积极组织货源,丰富市场供应;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做好农副产品的收购工作;压缩社会集团购买力,控制消费基金的增长;各级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要从维护改革的大局出发,带头控制物价、稳定市场。
  10月12日,甘南州委常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了中央工作会议和十三届三中全会及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研究确定了甘南州如何采取切实措施,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有关措施。10月31日召开的全州工作会议上提出,全州要完成治理整顿的艰巨任务,要抓住要害,认真解决全州经济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在物价方面首先要管住三头: 在城镇要管住“菜篮子”;在农村牧区要管好与农牧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农用物资;在企业要管住原材料和产品的出厂价格。在压缩基本建设规模方面,总的精神是压缩规模,调整结构,坚决压缩非生产性建设项目。在控制消费资金增长方面,严禁用公款请客送礼,滥发奖金实物,坚决制止用公费过节和突出花钱。控制社会购买力,对29种专控商品一律停止审批, 对采购和更新小汽车,在两年内不予考虑等。此后按照统一部署,各项治理整顿工作分别展开。1988年第四季度,全州清理基建项目,压缩项目5个,压缩投资326万元;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共查出违纪资金196万元;清理各类公司389户,取缔、撤消5户,与党政机关脱钩9户。打击一些哄抬物价、欺行霸市等不法行为,增加商品供给,使城乡市场趋于稳定,物价上涨势头有所减缓。
  甘南州十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报告》,提出了甘南州1989年治理整顿的具体目标和重点,一是调整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建设投资要保证农牧业、教育、能源交通和资源开发,非生产性项目压缩到40%以内。二是认真做好清理各类公司的工作。对发现违法的公司和个人要坚决查处,在违法问题没有查清前,一律不得换发经营执照。三是控制消费基金增长,压缩社会集团购买力。专控指标在上年支出的基础上压缩20%。企业的工资总额要与效益挂钩,行政事业单位实行工资基金卡制,从严控制编制。四是强化市场管理,控制物价上涨幅度。全州实行物价指数控制目标责任制,物价上升幅度要比上年低3至5个百分点。要认真执行省政府关于19种人民生活必须品和服务收费不涨价的规定,州内产品和州外调进商品的价格调整,按限批制度严格把关。要建立物价监督检查网络,强化市场管理和税收征管,建立稳定的市场秩序。
  在州委、州政府的有力领导下,1989年甘南州的治理整顿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具体表现在:一是投资规模得到控制。城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438万元,比上年减少836万元,降低15.9%。其中全民所有制单位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773万元,比上年下降33.3%。二是开展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共查出违纪资金236万元,上缴入库162万元。三是严格控制消费基金增长,社会集团购买力比上年下降14.2%0货币投放减少,城乡储蓄增加,控制货币和信贷规模的目标基本实现。四是清理整顿公司工作进展顺利,对153户公司分别作出了撤、并、降、留决定。党政部门开办的公司,按规定移交相应的归口部门管理,政企不分的也办理了脱钩手续。五是采取“放、调、管”结合,加强物价监督管理,零售物价指数合作地区为115.3,比上年下降2.5个百分点。商业、供销及物资部门共同努力,保证了农牧区生产资料以及城乡人民生活必需的工业品、粮油、牛羊肉、蔬菜的正常供应,市场价格基本稳定。
  经过三年努力,到1991年底,甘南州治理整顿取得较大成绩,表现在:通货膨胀得到控制;经济持续增长;市场供应充足,居民消费心态趋向正常。总之,三年治理整顿促进了甘南州经济、社会和政治的稳定,为改革开放迈出更大步伐创造了有利条件。治理整顿是非常时期的一种非常措施,而对于经济工作中深层次的问题和难题,只有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才能解决。

知识出处

甘南藏族自治州改革开放三十年

《甘南藏族自治州改革开放三十年》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祖国腹地,面积4.5万平方公里。这里山清水秀,物产丰富,是个美丽的地方;这里居住着藏、汉、回等24个勤劳、善良的70万各族人民。甘南有悠久的历史,有灿烂多彩的地域文化,是人们向往的“香巴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甘南地区处于半封建半农奴社会,各族人民深受封建农奴制的压迫剥削。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甘南人民推翻封建剥削制度,逐步走上各族人民翻身当家作主的新时代。1953年甘南藏族自治州成立后,甘南州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执行党在民族地区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甘南藏族聚居区实现了两次伟大的历史性变革。第一次伟大变革,是实行民主改革,推翻了千百年来的封建压迫剥削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建立了各族人民真正当家作主和管理本民族事务的人民民主政权,使甘南各族人民第一次获得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当家作主的权利,与全国人民一道走上共同繁荣发展的道路;第二次伟大变革,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面推行改革开放,经过三十年的努力,甘南州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思想文化状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水平发生了历史性飞跃,全州实现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巨大发展进步,甘南州各族人民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阅读

相关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