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甘南旅游指南》 图书 |
唯一号: | 292520020230001698 |
颗粒名称: | 则岔石林 |
分类号: | TU984.181 |
页数: | 6 |
页码: | 102-107 |
摘要: | 则岔石林是碌曲县的三大著名旅游景区之一,也是甘南自治州乃至甘肃省著名的旅游胜地,则岔石林位于碌曲县城南52公里处的拉仁关乡则岔村,是一处由硅灰岩组成的地貌景观。景区全长22公里,面积2万多公 顷,是我国少有的集森林、草原、石林为一体的综合性 旅游区。 则岔,藏语称“则仓”,“则”意为羚羊,“仓”意为家(另有窝、巢穴之意),连起来解释就是羚羊的家园。因当年有人把“则仓”译为“则岔”,久而久之,就成为通称。这里曾经是茂密的原始森林,珍禽异兽数不胜数,而人们视为高原精灵和吉祥之物的羚羊则满山遍野,故得名为“则仓”(则岔)。1998年,则岔石林与尕海湖一起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6年被 评定为国家2A级旅游景区。则岔石林系造山运动上升,并经流水侵蚀、风剥雨蚀而成的大面积硅灰岩石林。妖峰屹立,千姿百态,以“险、峻、奇”著称,主要景点有“金龟母子望月”“高僧拜佛”“雄狮迎客”“古堡雄关”“点将台”“一线天”等等,它们神形兼备,惟妙惟肖,每个景点又都渗透着藏族英雄格萨尔王的传说故事。据史载,历史上唐蕃曾在此会盟。这里也是13世纪末叶蒙元残部同 盟军会战的古战场之一。 |
关键词: | 风景区 则岔石林 |
出版者:甘肃民族出版社
甘南藏族自治州历史悠久。在新石器时代,已经有人类在甘南的三河一江流域繁衍生息,开发这块亘古荒原。后来,羌人在这里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部落联盟。秦代,部分地方已属临洮管辖。西汉时期,东部属陇西郡、北部属金城郡,设白石、羌道两县。隋朝时的临洮郡、枹罕郡、宕昌郡分别管辖今甘南的西北和东南部部分地区。到了唐朝,废郡置州,甘南境内曾为洮州、芳州、迭州的全部和河州、宕州的部分,西北部属吐谷浑、吐蕃的范围。元代属宣政院管辖,吐蕃等处由宣慰司统领。明代属陕西都司管辖,清乾隆时,州境大部属巩昌府,夏河由循化抚番厅管辖。1913年废府设道,临潭县属兰山道,西固县(今舟曲县)属渭川道。1928年建立夏河县,改属甘肃管辖,1937年成立卓尼设治局。1952年7月设立甘南藏区委员会,1953年10月甘南藏族自治区成立,1955年7月1日改为甘南藏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是全国10个藏族自治州之一,现辖夏河、玛曲、碌曲、卓尼、迭部、临潭、舟曲7县和合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