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岔石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南旅游指南》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30001698
颗粒名称: 则岔石林
分类号: TU984.181
页数: 6
页码: 102-107
摘要: 则岔石林是碌曲县的三大著名旅游景区之一,也是甘南自治州乃至甘肃省著名的旅游胜地,则岔石林位于碌曲县城南52公里处的拉仁关乡则岔村,是一处由硅灰岩组成的地貌景观。景区全长22公里,面积2万多公 顷,是我国少有的集森林、草原、石林为一体的综合性 旅游区。 则岔,藏语称“则仓”,“则”意为羚羊,“仓”意为家(另有窝、巢穴之意),连起来解释就是羚羊的家园。因当年有人把“则仓”译为“则岔”,久而久之,就成为通称。这里曾经是茂密的原始森林,珍禽异兽数不胜数,而人们视为高原精灵和吉祥之物的羚羊则满山遍野,故得名为“则仓”(则岔)。1998年,则岔石林与尕海湖一起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6年被 评定为国家2A级旅游景区。则岔石林系造山运动上升,并经流水侵蚀、风剥雨蚀而成的大面积硅灰岩石林。妖峰屹立,千姿百态,以“险、峻、奇”著称,主要景点有“金龟母子望月”“高僧拜佛”“雄狮迎客”“古堡雄关”“点将台”“一线天”等等,它们神形兼备,惟妙惟肖,每个景点又都渗透着藏族英雄格萨尔王的传说故事。据史载,历史上唐蕃曾在此会盟。这里也是13世纪末叶蒙元残部同 盟军会战的古战场之一。
关键词: 风景区 则岔石林

内容

则岔石林是碌曲县的三大著名旅游景区之一,也是甘南自治州乃至甘肃省著名的旅游胜地,则岔石林位于碌曲县城南52公里处的拉仁关乡则岔村,是一处由硅灰岩组成的地貌景观。景区全长22公里,面积2万多公 顷,是我国少有的集森林、草原、石林为一体的综合性 旅游区。
  则岔,藏语称“则仓”,“则”意为羚羊,“仓”意为家(另有窝、巢穴之意),连起来解释就是羚羊的家园。因当年有人把“则仓”译为“则岔”,久而久之,就成为通称。这里曾经是茂密的原始森林,珍禽异兽数不胜数,而人们视为高原精灵和吉祥之物的羚羊则满山遍野,故得名为“则仓”(则岔)。1998年,则岔石林与尕海湖一起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6年被 评定为国家2A级旅游景区。则岔石林系造山运动上升,并经流水侵蚀、风剥雨蚀而成的大面积硅灰岩石林。妖峰屹立,千姿百态,以“险、峻、奇”著称,主要景点有“金龟母子望月”“高僧拜佛”“雄狮迎客”“古堡雄关”“点将台”“一线天”等等,它们神形兼备,惟妙惟肖,每个景点又都渗透着藏族英雄格萨尔王的传说故事。据史载,历史上唐蕃曾在此会盟。这里也是13世纪末叶蒙元残部同 盟军会战的古战场之一。
  景点之一:金龟母子望月。在石林景区停车场刚下车,一抬头首先会看到东面山腰间趴着形象逼真的一大一小摞着的石龟,大石龟面朝天,背上小龟的爪子紧紧地抠在大龟的背上。相传很久以前,则岔湖里住着金龟母子俩。因小金龟出生不久就闹着金龟妈妈领它去看月亮,金龟妈妈答应了小金龟。于是,这两只金龟不吃不喝,一直爬了三天三夜才爬到了能看到月亮的半山腰。可是正赶上月底,月亮根本不出来。它俩并没有失望,决心等下去,最后变成了石龟,一直趴在山腰上等 待着。所以这个景点叫作“金龟母子望月”。
  景点之二:高僧拜 佛。在金龟母子望月的上面近山顶处,有一位身披着袈裟的僧人跪在地上,面朝东方,磕头拜佛。相传他是则岔神洞里修行百年的一位高僧,有一个月初他按佛教教规照常转山到此处时,忽然间东方升起万道金光,在他眼前渐渐地显出海天佛国普 陀山观世音菩萨的尊容,他惊喜万分,赶忙从高处滑到 侧面跪地磕头,长久地不肯起立,终于修得正果,灵魂升上了天,身躯变成石头留了下来。
  景点之三:雄狮迎客。无论“形”还是“神”,雄狮迎客在则岔象形石中都首屈一指。别的象形石往往换个角度看就会起变化,而这只雄狮却经受住了仔细地端详与反复地品评,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只神气活现、抬头迎客的“狮子”。连那绿色的夹杂着松树灌木的石头“鬃毛”,好像也在微风中飘动着。它头耳自然,口眼皆备,神情专注地望着前方,那善良、朴实、认真的神气,令人不禁要多看几眼。相传,很早以前的雪域高原,常有雪山雄狮出没,最具魅力的是绿狮子,它在藏族 人的心目中是吉祥幸 福和无敌可挡的象 征。佛经上称它为十 三战神的第三位,是 大神天梵的化身;格 鲁派祖师宗喀巴大师的威名好比雪山之巅怒吼的雄狮,在藏区大多寺院建有尊奉其佛像的狮子吼佛殿;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中的格萨尔王称为“雄 狮大王”。
  景点之四:古堡雄关。进入则岔石林,好像进入了一座古堡迷宫,石门山支脉峭壁倚叠相连,宛如座座神秘的宫殿;两面陡石悬立,险峻挺拔,好像是一道坚固的城垣。左侧还有格萨尔大王士兵的岗哨台,更给 人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感。中间一带地势较低,溪水流过,有路可通,这 就是石门雄关。如果赶上大雨 天,石门上下乱云飞渡,如滚滚急流,苍山险峰隐现在茫茫云 海之中,更是难得的雄伟景 观。
  景点之五:格萨尔王点将台。它屹立于士兵岗哨台的背后,险峻壮 伟、昂首青天。相传,很早以前,格萨尔大王率领大军到北方降伏魔王路经此地,妖魔猖獗,他登上这块巨峰顶,调兵点将,大展神威,一举消灭了恶魔。从此,这座石峰便成了广大藏族人民心中的神石,他们经常在此煨桑插经幡,纪念这位除暴安良、名震四海的英雄,祈求英雄永远保佑人们平安幸福。点将台高大浑圆,四面都是光滑陡峭的石壁,加上十分神秘的传说,所 以亘古无人冒险攀登。
  景点之六:一线天。
  “一线天”是则岔石林最著名的景观,高几百米的一座山峰中间形成一道裂缝,热乌河从峡谷哗哗流出,仰望天空,只能见到一线天空,素有“金 剑劈峰”之称,在藏族聚居区有很高的声誉。“一线 天”,在任何名山中都可以找到,但论神奇其他各处都 远远比不上则岔“一线天”。相传,上古时期,这里是 一处很深的湖泊,水中有一水怪时常出没,兴风作浪, 伤害附近的百姓和牲畜,闹得人们白天不敢独行,夜晩 不敢入睡。有一天格萨尔大王路过此地,恰遇水怪出湖 作恶,伤害百姓,格萨尔大王见状怒不可遏,挥剑追 杀,水怪迅速逃入湖中,不敢露面。格萨尔大王见水怪 藏匿,更是怒气冲天,于是挥剑劈峰,只听得地动山摇 一声巨响,山峰裂出了一条宽5米,长约150米的石门, 形成一线天,顿时湖水顺缝而泻,湖泊变成河流,水怪 消影灭迹。百姓闻讯赶来,煨桑祭神,载歌载舞,宰杀 牛羊,共同庆贺。格萨尔大王欣喜之余,还在一线天峡 谷中拴住宝马,即兴为大家表演了神箭射山,这便是传 说中一线天景观的由来。当你走进一线天峡谷,传说中 当年格萨尔大王乘骑的马蹄印、拴马桩,至今仍旧一目 了然,伸手可及,上面挂着各色哈达;箭头穿过一线天 石峰上的小洞中还可以窥见一坨蓝天。置身于此,英雄 仿佛就在你的身边。

知识出处

甘南旅游指南

《甘南旅游指南》

出版者:甘肃民族出版社

甘南藏族自治州历史悠久。在新石器时代,已经有人类在甘南的三河一江流域繁衍生息,开发这块亘古荒原。后来,羌人在这里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部落联盟。秦代,部分地方已属临洮管辖。西汉时期,东部属陇西郡、北部属金城郡,设白石、羌道两县。隋朝时的临洮郡、枹罕郡、宕昌郡分别管辖今甘南的西北和东南部部分地区。到了唐朝,废郡置州,甘南境内曾为洮州、芳州、迭州的全部和河州、宕州的部分,西北部属吐谷浑、吐蕃的范围。元代属宣政院管辖,吐蕃等处由宣慰司统领。明代属陕西都司管辖,清乾隆时,州境大部属巩昌府,夏河由循化抚番厅管辖。1913年废府设道,临潭县属兰山道,西固县(今舟曲县)属渭川道。1928年建立夏河县,改属甘肃管辖,1937年成立卓尼设治局。1952年7月设立甘南藏区委员会,1953年10月甘南藏族自治区成立,1955年7月1日改为甘南藏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是全国10个藏族自治州之一,现辖夏河、玛曲、碌曲、卓尼、迭部、临潭、舟曲7县和合作市。

阅读

相关专题

则岔石林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