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征兵及民兵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碌曲县尕海镇尕秀村志》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30001587
颗粒名称: 第四章 征兵及民兵工作
分类号: E283;E28
页数: 14
页码: 093-106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以游牧为主的尕秀部落,实行的兵役制度的主要特征是“平时为民,战时为兵”“上马为兵,下马为民”,甚至遇有军事行动,举族皆兵。部落都有自己的武装,以巩固和保卫其统治地位和地盘。民国时期,民国政府在甘南地区只对临潭、舟曲两县下达征兵任务,碌曲未予征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64年,甘南才开始了义务兵的征集,每年进行一次
关键词: 尕秀村 民兵工作 征兵

内容

第一节兵役制度及征兵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以游牧为主的尕秀部落,实行的兵役制度的主要特征是“平时为民,战时为兵”“上马为兵,下马为民”,甚至遇有军事行动,举族皆兵。部落都有自己的武装,以巩固和保卫其统治地位和地盘。民国时期,民国政府在甘南地区只对临潭、舟曲两县下达征兵任务,碌曲未予征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64年,甘南才开始了义务兵的征集,每年进行一次。1965年,尕秀大队第一次征集义务兵,才让扎西应征入伍,为尕秀第一个义务兵。截止到2020年,尕秀村共有11人参军,均为男性。特别是2020年,中印边界发生对峙与冲突事件后,尕秀籍军人拉毛加于6月份义无反顾、闻令而动,毅然踏上海拔6000多米的昆仑之巅,以临战姿态和打仗标准厉兵秣马、枕戈待旦,战斗在祖国的西陲边防,坚守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用实际行动捍卫了国家主权,展现了革命军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
  2020年尕秀村军人统计一览表
  第二节战事记略
  晒银滩事件
  1956年3月,发生西仓部落聚众4000人向政府示威,抗拒社会主义合作化的事件。4月上旬,中共甘肃省委召开了牧区上层人士座谈会,协商如何稳定甘南局势。5月,中共甘南州委组建了由民族宗教人士参与的200余人的工作总团,下设三个分团,分赴卓尼、夏河、碌曲、玛曲4个县开展工作。二分团在团长黄祥带领下进驻碌曲县,当即召开全县民族宗教上层人士座谈会、部落头人会、群众大会和寺院僧侣会等达30多次。经过工作团的努力,碌曲部分头人和广大群众的思想情绪渐趋稳定。但是,时任碌曲县长的阿才(双岔部落头人)和副县长花木吉(西仓部落头人)行动消极,不来参加各种会议。受其影响,有些头人以“祭山神”为名,进行示威活动,有的故意扩大事态,制造民族间的隔阂。还四处联络,密谋策划,企图攻打基层乡政府和各地军营,赶走工作组,强迫解散刚刚组建的牧业互助组。
  1956年6月初,西仓和拉仁关部落的帐圈,以进行宗教活动为由,集中搬迁到晒银滩,非法集兵,向政府示威,个别心怀叵测的人借机串连,煽风点火,制造事端。6月8日,临近晒银滩的达参部落的反动分子,突然围攻解放军守点部队1个骑兵排,16名解放军牺牲。他们还驱赶工作组,抢劫贸易公司财物,绑架政府工作人员。6月9日,解放军某部运粮汽车队路经晒银滩时,突然遭到700多名反动武装分子的伏击,击毁军车25辆,打死打伤解放军战士10余人。甘南自治州副州长黄祥得知此事后,从郎木寺赶来劝解说服,集结的人员于11日撤退,被阻解放军运粮车队得以通行。
  这次事件发生后,甘南州党、政、军领导根据省委“以政治争取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指示,在政治争取的同时,充分做好了军事上的战斗准备。为防止骚乱事件的再次发生,兰州军区调集部队,进驻碌曲桥头和尕海滩一带警戒。6月14日,部分持枪武装分子围攻部队,双方激战两小时,部分武装分子从东面逃离晒银滩。黄祥副州长得知后,立即动员郎木寺几位有名望的僧人,身着只有进行大型宗教活动时才穿的黄袍袈裟,直奔晒银滩进行调解。但西仓部落和拉仁关部落的持枪武装分子从晒银滩逃岀来后,又在晒银滩东面的分水岭山顶集结,准备与解放军再次交战。黄祥首先让那几个宗教界人士出面,制止对方开枪射击,然后与他们慢慢接近持枪分子,对两部落的头人进行耐心地说服劝解。同时提出六条谈判条件:一是缴械投降,承认错误,低头认罪;二是解散集兵;三是保证今后不再重犯;四是维护交通;五是交岀外来暗藏的反革命及首要分子;六是保障工作组的安全。经过再三争取,两部落表示愿意和谈,同意解放军提出的条件,解散集结的藏兵,交出枪支。
  6月22H,拉仁关部落武装分子向人民政府缴枪,交出步枪98支,并声明今后不再动用武力同政府和解放军对抗。西仓部落部分武装分子骑马背枪逃到达参地区,与达参部落的武装分子汇合在一起。
  6月23日,解放军向达参和西仓部落提出解散集兵和平解决的要求,但两部落头人仍不理睬解放军的忠告,个别上层人士还狡辩对集兵与事态的扩大无能为力,继续坚持集兵对峙。在此情况下,解放军于6月24日在达参巴河沟,与两部落再次交战,战斗进行了两个多小时,击毙击伤和俘虏武装抗拒分子多人。
  这次战斗后,党和政府通过民族宗教界中上层进步人士,不失时机地大力开展劝解教育工作,反复阐明党的政策,消除参与者的恐惧心理,安抚和医治受伤人员,抚恤死亡者家属。达参寺院的僧侣们经过宣传教育后,当即有150人自告奋勇,亲赴战斗地点,收拢和劝说被打散的武装人员缴械投降。西仓新寺的40多个僧人还连夜赶赴土房一带,争取劝降外逃的武装人员,至6月29日收缴了281支长短枪支和900多发子弹。1956年7月,甘南部分地区发生的武装骚乱事件基本平息。
  第三节民兵
  一、组织建设
  碌曲建县初期,民兵工作主要是配合解放军剿匪、平叛,维护社会治安,保卫地方政权,发展生产。1961年5月26日至8月6日,洸江县在西仓公社拉仁关大队开展整社活动,结合整社工作开展民兵组建试点工作。此次试点工作共吸收尕秀大队民兵16人,其中男4人,女12人。
  1974年1月15日,经尕海公社党委研究决定,任命尕秀大队党支部书记、大队民兵连指导员才让扎西和武装干事希日布为尕海公社民兵营副营长。1974年6月12日,成立尕秀大队武装基干民兵排,民兵排由35人组成,尕秀一队12人:希日布、才红草、才让扎西、桑旦、索南木道而吉、东藏兹知木、杨旦、娘吾吉、贡去呼卓玛、中周玛、拉绕、达尕;尕秀二队14人:尕尔尕、才旦儿吉、才项草、中草、扫西、老扎、拉刀迟来、仁召、其毛塔、太尕、贡保草、桑木周、尕藏加木措、完尕;尕秀三队9人:中主楼、次瑞、贡保扎西、道绕、才项草、才绕、拉毛草、其俊南木吉、老绕。
  1974年11月17日,尕海公社党委研究决定,任命太尕担任尕秀大队民兵连副连长,且将南木杰担任尕秀大队民兵连副指导员。
  1975年6月,经尕秀大队党支部研究决定报尕海公社党委批准,充实调整民兵连,任命贡保加为尕秀大队民兵连连长,太尕为副指导员,陶周、次瑞任副连长;免去太尕原民兵连副连长职务、桑木旦民兵连原连长职务、老绕民兵连原副连长职务。
  1978年11月21日,经尕海公社党委研究同意,贡保加任民兵连连长,太尕、才红草任副连长,才让扎西任指导员,达尕、其江南木吉任副指导员;拉毛加任一排排长,桑木旦任副排长,希日布任政工员;桑周任二排排长,贡保草任副排长, 尕尔尕任政工员;才绕任三排排长,扎绕任副排长兼政工员。
  2017年10月,组建了尕秀村民兵应急班,尕海镇政府在职干部、退役军人任班长。
  二、民兵训练
  尕秀大队民兵军事训练根据县武装部下达的民兵军事训练任务进行。20世纪60年代,主要进行一些射击、投弹、刺杀、爆破为内容的技术训练和骑术训练。1970年后,民兵的军事训练开始纳入各级党委的议事日程,训练方式采取劳武结合,训练内容包括射击、投弹、放哨、站岗等,并根据牧区群众善骑射的特点,进行马上骑射、劈刺等技能的训练。1974年,县人武部在尕秀开展了民兵整组试点工作。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民兵作为国防后备力量的建设者,逐步从战备状态转到和平建设上。尕秀村贯彻执行“减少数量,提高质量,突出重点,打牢基础”的方针,尕秀大队民兵在参与地方经济建设的同时组织军事训练,主要有整队、射击、投弹、骑马等项目。中共十八大后,按照“突岀应战为先、应急为要、训练为本”要求,主要进行民兵应急应战能力训练,做到训练一批,合格一批,储存一批。尕秀民兵在配合部队剿匪平叛,维护社会稳定,参与经济建设、抢险救灾、巡逻执勤等各项任务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附:
  民兵整组试点工作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毛泽东主席关于民兵工作“三落实”的指示,继续推广古浪经验,落实《民兵工作条例修改草案》,试行分区《关于少数民族地区民兵政治条件的意见》,在实践中摸索经验,指导工作,推动全县民兵建设,经县委批准,碌曲县武装部在尕海公社尕秀大队(三个生产队)进行了试兵工作。参加试点共计7人;其中武装部3人(内领导1人);公社干部4人(内领导1人)。由武装部副政委马世仓同志具体负责。整组试点工作于1974年10月8日开始,到11月3日结束,共计27天时间。整组试点中共吸收民兵26人,比1973年增长6.9%,出队11人,转队10人,清洗1人。
  这次整组试点工作在公社党委和大队党支部的统一领导下,以中共中央〔1974〕23号文件为指针,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以批林批孔为动力,紧密结合当前中心任务进行。
  一、宣传教育,提高对整组的认识
  工作组进驻尕秀大小娥国队后,首先召开了支委会和民兵连干部会,结合牧区的实际,组织干部、民兵和社员群众认真学习毛主席和党中央关于批林批孔的一系列指示和文件,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学习毛主席有关人民战争思想和民兵工作的指示,学习中共中央〔1974〕23号文件和毛主席军事著作,广泛深入的宣传整组试点的重大意义。通过学习宣传,出现了一个干部积极工作,人人关心民兵建设,个个参加民兵整组的新局面。在宣传教育中,采取大小会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领导与群众结合,请三老讲三史等形式,举办各类学习班。全大队共举办学习班9期,其中班以上民兵干部集中培训班1期,培训人数23名;骨干培训班8期,培训理论骨干168人次;写标语200条,办墙报专栏4期,撰写稿件70篇,召开大小会议74次,参加的民兵和社员达24300多人次;召开批判会12次,受教育的民兵社员达8620多人次,发言的有62人。
  二、加强领导,统筹安排,正确处理中心工作与民兵整组的关系
  这次整组试点工作,正值农牧村深入贯彻中共中央23号文件,深入批判林彪资产阶级军事路线,贯彻省、州“两学”会议精神,大搞草原建设,给牲畜储备冬草,抓膘保膘之时,遵照毛主席“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的教导,在公社党委和大队党支部的领导下,整组工作组、党支部成员和民兵连干部分别深入到各生产队、民兵排,蹲点抓学习,抓生产,抓思想发动,有力促进了全体干部、民兵和社员群众的积极性。在大搞草原建设的战斗中,广大民兵认真学习国庆社论,学习遵化、昔阳县农业学大寨的经验和省、州民兵工作会议上的典型材料,对照先进找差距,联系实际狠批儒家宣扬的“听天由命”的观点,批判“靠天养畜”、因循守旧、右倾保守、无所作为的懒汉懦夫世界观,树立了“人定胜天”、改变自然的雄心壮志。在畜备冬草战斗中,以民兵为骨干组织了93人的割草突击队,26天割草65万千克。在大搞封滩育草的战斗中,以民兵为骨干组织了120人的突击队,普遍开展了比思想、比干劲、比进度、比质量、比团结、比贡献的革命竞赛活动,起早贪黑,早出晚归,奋战8天共垒起宽1米、高1.4米的石头围墙5450米,封滩育草63.34公顷。
  三、发动群众,开门整组
  工作组针对摸底中发现的问题,运用各种方法,反复学习民兵工作条例及模范民兵的先进事迹,进行忆苦思甜,使大家懂得了为什么要办民兵整训,为谁当民兵,怎样当一个好民兵的道理,大家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全大队未参加民兵的34名适龄男女青壮年全部报了名,达到了100%。在动员教育的同时,按照“三落实”的要求,对一年来民兵工作情况进行了自下而上的总结,评选出“三落实”班1个,排1个,先进个人20名。大队召开支委扩大会,在吃透精神,掌握政策的基础上,对原有民兵组织和适龄青壮年从政治思想,阶级成分和社会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审查。对于混入民兵队伍的坏人进行了清洗,清洗出民兵组织的1人。共吸收民兵13名 (基干2名,普通11名)。在这次整组中,大队在摸清放牧规律和原有民兵组织的情况下,根据牧区特点便于领导、便于活动的原则,按基干、普通、男的、女的分别编班,不宜分别编班的混合编班,把原来的11个班,调整为21个班。全大队组建侦察班1个,共计12人;生产队组建了侦察小组1个,各放牧点设有观察员1个;全大队共编1个连、3个排、21个班(内基干班9个,普通班12个)。共有民兵216人,男122人,女94人,其中基干民兵80人,普通民兵117人,排以上干部19人,民兵数占全大队总人口的27.1%。编组后,在选配干部上以老中青三结合的原则,民主选举产生了班、排、连干部。干部选配有专有兼,专兼结合,有男有女,一正多副,保证了民兵干部的相对稳定。编组和选配干部后,结合实际建立和健全了学习制度、会议制度、汇报制度、训练制度、战备执勤制度等各项制度。
  通过整组试点,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干部和民兵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继续革命的觉悟,调动了 “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民兵在三大革命运动中的骨干带头作用,较好地促进了 “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深入开展,革命生产出现了新面貌。第四节拥军优属
  尕秀人很早就有拥军优属的优良传统,1935一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曾先后两次经过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玛曲、临潭等地。红军在攻破天险腊子口后,国民党政府调动军队前堵后截并命令藏巴土司集兵前往迭部、玛曲等地截击红军。碌曲十二部落也被迫集兵前往,他们耳闻目睹了红军经过寺院、帐圈时,纪律严明,态度和蔼,尊重藏族人民风俗习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十二部落藏兵被这支衣衫褴褛、面黄肌瘦队伍感动了,他们未放一枪一弹,悄然撤兵回到拉仁关,让红军顺利通过。
  1960年,在“八一”建军节期间,尕秀大队领导慰问境内驻军、民兵及军属,共计赠送牛10头,羊20只。还发动尕秀学校学生给他们写慰问信18封。1970年3月,尕秀大队按照县、乡支前(支援前线)办公室安排,准备支前马匹40匹,支前驮牛80头,担架4副,并安排44名青壮年分别担任担架手和驮运队员,慰问、帮助当地驻军。同年4月,尕秀大队准备担架2副,车辆1辆,马8匹,牛250头和27名赶手组成的后勤物资保障运输队,慰问、帮助当地驻军。1974年10月,全县民兵整组试点工作在尕秀大队进行,为期27天,尕秀大队党支部和村民为民兵整训工作提供场地、马匹等。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烈军属、伤残军人、复员军人、现役军人的优抚改由民政部门发放。每年的建军节、春节,村“两委”都要对他们进行慰问,和他们座谈,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军属门上悬挂“光荣军属”牌匾,享受优待劳动日。实行大包干后,对军属的优待劳动日改为现金优待。1996年,复员军人的定期抚恤金由原来的每人每月15元增长到30元。1999年民政部门在给复退军人每年定期发放定补抚恤金的基础上,还给予600~800元的生活救助。
  2019年,退役军人事务机构成立后,对复退军人的抚恤帮扶、走访慰问和政策宣传力度都有所加强。2020年10月对尕秀一组军属(中印边界执行任务军人拉毛加的母亲)进行了慰问。2020年时,尕秀村享受优抚补助的军属有8户8人,全年共享受生活优抚补助金34185元,物价补贴2773.68元。

知识出处

碌曲县尕海镇尕秀村志

《碌曲县尕海镇尕秀村志》

出版者:四川师大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碌曲县尕海镇尕秀村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实事求是,客观记述网秀村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文明等方面的重大成就,反应时代变化,突出地方特色,为存史、资政、育人提供服务。 《碌曲县尕海镇尕秀村志》为尕秀行政村的村志,志中的本村指尕秀行政村。志中的尕秀村包含尕秀一组、尕秀二组、尕秀三组。 《碌曲县尕海镇尕秀村志》采取章、节、目、子目层次记述。时间上限力求追溯事物发端,下限止于2020年12月底。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辅以纪事本末体,按时序纵述大事、要事、新事。历史纪年以年号后加括号注以公元纪年,1949年后一律用公元纪年。 《碌曲县尕海镇尕秀村志》体裁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诸体并用,概述以叙为主,大事记以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为序。人物本着生不立传的原则,采取以事记人简要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