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远农牧区乡镇人大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碌曲人大志》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30001547
颗粒名称: 边远农牧区乡镇人大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分类号: D630.1
页数: 5
页码: 448—452
摘要: 本节主要对碌曲县边远农牧区乡镇人大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的相关介绍。
关键词: 人大工作 农牧区工作管理

内容

沈江平
  地处甘肃南部的甘南藏族自治州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导产业的自治州,全州地域面积3.9万平方公里,人口66.7万,下辖夏河、卓尼、碌曲、玛曲、迭部、舟曲、临潭七县和合作一市。全州有乡(镇)和街道办事处110个,其中乡(镇)106个,由于这里的大部分地区海拔高亢,气候阴湿,加之交通不便,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发展缓慢,全州的经济实力位列全省十四个市、州的末位。我作为一个多年曾在乡(镇)从事党委秘书工作,现在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搞文字材料工作的同志,曾目睹了乡(镇)人大换届和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综观乡(镇)人大自1990年成立以来走过的十四年不平凡的历程,它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快农牧村政治文明建设进程,普法宣传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大多数同志对人大工作业务和制度的不熟悉,加之乡(镇)人大工作者自身存在的“二线”意识,以及社会各界对人大工作存在偏见和不理解,也不给予支持,因而使当前的乡(镇)人大工作开展起来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
  一、存在的几点问题
  (一)乡(镇)人大的名称不尽规范。
  原《甘肃省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工作条例》修改为《甘肃省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工作条例》后,原有的乡(镇)人大主席团不存在了,也曾听到有些从事人大工作的人员说的颇为有理,主席团本身是人代会召开期间所设的临时法定工作机构,乡(镇)人大被称谓乡(镇)人大主席团本身就有错误。因此,名称修改后,乡(镇)就只有“X X X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了,虽然乡 (镇)人大挂有牌子,设有主席和配备有正科级专职副主席,但名称修改后听起来有一种召开会议时临时所设机构的感觉。另外,各乡(镇)人大没有专门的红头文件行文,往往都以党委的红头文件代发人大的公文,致使乡(镇)人大应有的地位在人们心目中被淡化。
  (二)对乡(镇)人大工作的地位认识亟待提高。
  目前,不少乡(镇)人大主席或专职副主席文化程度较低,待遇不高,年龄偏大,加之很多人大主席、副主席能力和水平本身不高,缺乏工作积极性,思想上有“二线”意识,社会上大多数人由于不认识人大工作的重要性和不熟悉人大工作的性质,不予理解和给予支持,故使原本依法办事有所作为的乡(镇)人大成了每年“例行开好会”的软化工作机构。
  (三)办公条件差,人员配备不足。
  当前乡(镇)机构改革后又设立了“四办一部”,使乡(镇)原本不宽裕的办公场所都被这“所”那“站”和“四办一部”所占用,由于乡(镇)人大不牵扯年终考核,不考核“硬件”建设和“阵地建设”,不实行“一票否决制”,因此,被搁在一角无人问津,人大主席仅有一间办公室,除此,文件档案柜、学习室一概没有。因此,许多乡(镇)的文档工作极不规范,有的乡(镇)人大文档和党委混订成册,有些和政府混装。还有,乡(镇)除人大主席(或副主席)外,没有专职干事,大多数乡(镇)由党委秘书承办人大工作业务,由于基层工作琐碎繁忙,党政又没有具体分工,有时秘书的工作量极大,时间和精力难以投入到人大工作上,秘书代办人大材料的上报下达只有应付差使,深入到群众和基层宣传法律法规以及开展乡(镇)人大的其他工作受到很大局限,种种弊端,严重影响了乡(镇)人大工作水平的提高。
  (四)受工作经费制约,正常活动难以开展。
  不少乡(镇)本身办公经费拮据,党委书记、乡(镇)长认为乡(镇)工作主要靠党委政府来完成,使有限的经费全部投人到党委政府的具体事务上。绝大多数乡(镇)由于经费十分拮据,乡(镇)班子换届时人代会和党代会一起开,其余时间一年一度的人代会和工作会议和着开,曾有个别乡(镇)召开一年一度的人代会时会标上写着“全乡(镇)XXXX年度工作会、人代会”,这无形中在干部群众中造成一种误导。这种经费制约不仅使会议程序不规范,而且会期无法保障,代表们进行审议根本没有时间。另外,组织代表开展视察、检查、评议政府和下属站所的活动也受经费制约难以进行,代表只是开会的“代表”,闭会后就难以发挥作用了。
  二、几点对策建议
  (一)认真学习和宣传《条例》,一切按《条例》办事,是搞好乡(镇)人大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一是建议县人大常委会和乡(镇)人大每年都举办几期人大知识培训班,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和干部认真学习《条例》和人大理论业务知识。二是 《甘肃省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工作条例》中虽然对乡(镇)人大的名称已经规范,但是大多数人大工作者对乡(镇)人大的名称认识仍然模糊,乡(镇)人大究竟应当挂“X X乡(镇)人民代表大会”还是“ X X乡(镇)人大主席团”牌子,或者更为准确的名称,建议由省人大明文作出规定。三是县、乡(镇)召开人代会期间,应当将《条例》翻印成藏汉两文下发到代表和工作人员当中,并集中时间专题学习。四是利用广播电视广泛宣传,亦可深人到乡村干部中和村组召开的群众大会中巡回宣传。五是一切按《条例》办事,《条例》对乡(镇)人大的地位、工作性质、职责、以及代表活动都作了具体规定,是乡 (镇)人大工作的指南。因此,广大乡(镇)人大工作者务必要按《条例》办事,依照《条例》有声有色有条不紊地开展好各项工作。
  (二)选配好班子,从组织上提供保证。
  实践证明,没有干不成的事,只有干不成事的人。因此,乡(镇)班子任期届满时,县市党委常委会要从推进政治文明建设进程,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加快乡(镇)经济发展,推进依法治乡治镇进程等工作大局来考虑,选配好乡(镇)人大班子,对那些年龄偏大,能力不强,积极性不高,工作没有起色的人大主席或副主席要调整岗位,把那些文化层次高,办事能力强,群众威信好,工作靠得住,能够办成事的年轻化开拓型干部配备充实到乡(镇)班子,并设乡(镇)人大专职干事,从而使乡(镇)人大成为能干事、干成事、讲民主、促发展的过硬班子。不提供组织保证,没有学习型、开拓型和敬业型的人大干部队伍,乡(镇)人大工作就没有起色,乡(镇)人大工作者就会成为只占岗位不干事的干部,这样,乡(镇)人大工作就始终缺乏生机和活力,工作上起色不大的尴尬被动局面就无法改变。
  (三)保证并落实经费,从财力上给予支持。
  人大工作不同于经济部门的工作,人大工作讲的是社会效益和政治效益,虽然对于促进一方发展有积极作用,但它是间接性的,因此,具备财政实力的乡(镇)必须保证乡(镇)人大经费足额落实,乡(镇)一级没有财政实力的,县市一级人大常委会在审议批准县市政府的财政预算当中每年都要将乡(镇)人大经费考虑进去进行单列,并保证及时足额落到实处,只要经费有了保障,乡(镇)人大办公条件得到改善,办公设施达到优化,人大工作开展起来就没有客观制约因素了。这样,人大换届工作和一年一度的人代会的法定时间就有了保障,代表培训、代表活动就可以积极开展起来。因此,提供经费保障,给予财力支持是搞好乡(镇)人大工作的一个基本条件。
  (四)强化指导,内外交流,促进工作规范化运作。
  人大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有些曾多年在党委、政府和人民团体单位工作的同志,虽然可能作为人大代表参加过几次人代会,但由于没有接触过人大的实质性工作,对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政治体制的深刻内涵认识并不深刻。这些同志选配到乡(镇)人大工作后,虽有干好工作的决心和信心,主观愿望是好的,但对于究竟如何干,怎样才能干出工作成效心中无数。因此,县市人大首先要从业务上给予指导,每年可举办几期乡(镇)人大业务、理论知识和依法行政以及《代表法》、《选举法》为主要内容的培训班,通过扎实的培训,使从事乡(镇)人大工作的同志熟悉工作,进入角色,成为既有信心和决心,又是行家里手的得力工作骨干。其次,内外交流,开阔视野,拓展广度。当前,依据《党政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干部上下交叉挂职,内外交流工作力度正在不断加大。因此,要积极向党委组织部门建议,把乡 (镇)人大工作者,选派到上级人大或党政部门以及同级党政部门挂职锻炼,使乡(镇)人大工作者成为人缘好、能力强、适应不同工作环境的“多功能”人才。除此,县市党委组织部和人大应每年组织乡(镇)人大干部赴外地考察学习,借鉴东南沿海或其他经济发达地区人大工作的先进经验,达到以他山之石而攻“我”之“玉”的目的。
  乡(镇)人大工作开展起来量大面宽,它作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基石”,肩负着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推进政治文明建设进程,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促进三个文明不断进步的重要职责。因此,各级党委、人大和政府都要关心和支持基层乡(镇)人大工作,要把它放在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和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基础工作”这样一个大局上来考虑和给予高度重视。
  (本文发表于2004年7月10日《人民之声报》第三版)

知识出处

碌曲人大志

《碌曲人大志》

碌曲人大志是碌曲县有史以来的第一部以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工作为主线,兼顾碌曲县政权建设过程的人大专志。其上限力求追溯事物发端,下限止于2006年7月上旬。 本志资料来源广泛,1980年7月前均采用收集于碌曲县档案馆的档案,1980年7月后采用收集于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的档案。有关人士回忆提供的资料,经核实后载入,未注明出处。 历届人大常委会的主要工作以历届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报告为准,未作大的改动。 本志以编、章、节的形式排列,以横排竖写为主,采用记、志、图、表、录等形式,以志为主,以图表为辅。以大事记编年为经,以事为纬;其余各编、章、节,以类系事,以事系人。力求全面反映本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历史、现状及特点,辅以详略适当的政权建设过程。

阅读

相关人物

沈江平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甘肃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