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扶贫资金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碌曲县志(1996-2010)》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30001368
颗粒名称: 五、扶贫资金管理
分类号: F830.45
页数: 2
页码: 546—547
摘要: 扶贫资金来源主要由国家投入、群众自筹和信贷三部分组成。其中以国家投入为主,群众自筹为辅。资金管理按照省、州、县《甘肃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实施办 法》和《甘肃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县级报账制实施细则》的规定,严格落 实财政扶贫资金专户管理制度,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封闭运行,资金按计划足额落实,从未发生过挤占、挪用现象。
关键词: 民政扶贫 扶贫 资金管理

内容

扶贫资金来源主要由国家投入、群众自筹和信贷三部分组成。其中以国家投入为主,群众自筹为辅。1996—2010年,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3651. 1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资金1496万元;“两州一地”资金 1765. 15万元;藏区专项资金350万元;州级统筹40万元。
  资金使用,1996一2010年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3651.15万元,其中,整村推进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211万元;种养业基地建设项目完成投资885.6万元;科技扶贫项目完成投资124万元;其他项目完成投资1430. 55 万元。
  资金管理按照省、州、县《甘肃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实施办 法》和《甘肃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县级报账制实施细则》的规定,严格落 实财政扶贫资金专户管理制度,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封闭运行,资金按计划足额落实,从未发生过挤占、挪用现象。资金实行县级报账制、国库集中支付管理,项目主管部门专账核算。项目实施单位根据项目实施计划、项目实施责任书(或项目实施合同书)和项目施工进度,提出用款计划并 附报账凭证,按规定程序扶贫办审核、财政局审查后,国库集中支付资金。 全面实行项目资金预拨制,对年度计划的项目在实施前,扶贫办对工程类项目预拨扶贫资金计划数的50%;种养业项目预拨扶贫资金计划数的80%作为项目的启动资金。财政扶贫资金的分配及扶持项目的安排实行公告公示制,提高财政扶贫资金分配、使用的透明度,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实施的项目必须在所在的乡镇村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对集中实施以及重点扶贫项目要设立永久性标识牌。公示内容包括:项目名称、投资规模、资金来源、建设内容、建设地点、建设时间、预期目标;实施单位、项目负责人;实施结果、覆盖农户、扶贫效益、举报电话等。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1996-2010)

《碌曲县志(1996-2010)》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碌曲县志(1996一2010》是首部《碌曲县志》的续志。本续志在编纂过程中,始终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本续志为断代志,上限与首轮志书衔接,上讫1996年,下限截至2010年。本志全面记述碌出县域内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状况及发展轨迹,有极个别如工程建设周期、人物任职年限等特殊情况.,在记述时下限略有延伸。本续志采用记述体语体文,由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构成,以志为主体、分设概述、大事记、专记、人物,设章、节、日、子日、细目等若干层次。 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辅以纪事本末体,按时序纵述大事、要事、新事。历史纪年以年号后加括号注以公元纪年,1949年后一律用公元纪年。 人物志以《碌曲县志人物收录标准》遴选录入。立传人物遵循地方史志“生不立传”的原则,以本籍为主,兼收客籍;以正面人物为主,兼收反面人物。对在世人物则采用人物简介或以事系人的方式,在有关章节中记述。人物表收录获得州级以上表彰的先进人物和副县级以上行政职务、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业人员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