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农牧村五保户供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碌曲县志(1996-2010)》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30001357
颗粒名称: 八、农牧村五保户供养
分类号: F323.89
页数: 2
页码: 530—531
摘要: 1996年9月,对7乡镇24个村委会的52名五保户进行五保供养调查,即: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使全县52名无依无靠的老人重新确定为五保对象,并发给《五保供养证书》。1996—2005年五保户年供养标准为611元。
关键词: 民政扶贫 民政 五保户

内容

1996年9月,对7乡镇24个村委会的52名五保户进行五保供养调查,即: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使全县52名无依无靠的老人重新确定为五保对象,并发给《五保供养证书》。1996—2005年五保户年供养标准为611元。
  2006年1月11日,国务院颁布重新修订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国务院令第456号),对原行农村五保供养政策作重大调整,将农村五保供养由农村集体供养转为财政供养,把五保对象的吃、穿、住、医、葬以及未成年人教育纳入公共财政支出范围。农牧村五保供养标准由原来的年611元提高到年1000元。在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把符合条件的119人全部纳入五保供养范围,供养标准为1000元/年/人,实现财政供养。把五保户纳入医疗救助范围,使其病有所医。2007年认真落实新修订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加强五保供养工作,稳定五保户供养资金来源,把五保供养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五保户108户119人,年人均供养资金1000元。全年发放五保户供养金11.9万元;兑现部分病故五保户丧葬费8500元;共计12.75万元。2008年全县有五保户155人,1一12月份共支出五保供养补助资金15.55万元,7月1日起发放五保户临时生活补贴1.84万元。2009年新增五保户64人,全县有五保户204人,其中孤儿29人,年供养标准由1000元提高到1600元。2009年共发放春节期间一次性生活补贴1.49万元,五保供养补助资金33.45万元。2010年全县有五保户204人,其中孤儿29人,年供养标准每人1600元。全年发放春节期间一次性生活补贴2.04万元,发放1—12月份五保供养金31.7万元,临时价格补贴1.94万元,共计发放33.64万元。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1996-2010)

《碌曲县志(1996-2010)》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碌曲县志(1996一2010》是首部《碌曲县志》的续志。本续志在编纂过程中,始终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本续志为断代志,上限与首轮志书衔接,上讫1996年,下限截至2010年。本志全面记述碌出县域内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状况及发展轨迹,有极个别如工程建设周期、人物任职年限等特殊情况.,在记述时下限略有延伸。本续志采用记述体语体文,由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构成,以志为主体、分设概述、大事记、专记、人物,设章、节、日、子日、细目等若干层次。 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辅以纪事本末体,按时序纵述大事、要事、新事。历史纪年以年号后加括号注以公元纪年,1949年后一律用公元纪年。 人物志以《碌曲县志人物收录标准》遴选录入。立传人物遵循地方史志“生不立传”的原则,以本籍为主,兼收客籍;以正面人物为主,兼收反面人物。对在世人物则采用人物简介或以事系人的方式,在有关章节中记述。人物表收录获得州级以上表彰的先进人物和副县级以上行政职务、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业人员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