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工作组三进双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碌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3000089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工作组三进双岔
分类号: D674.2
页数: 2
页码: 295-296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临潭县委遵照中国共产党在甘南藏族地区实行“慎重、稳进”的方针,没有急于在碌曲建立人民政权。1951年10月,临夏专署民族事务委员会第五次扩大会议决定,由专署派遣工作组前往双岔、西仓等地,宣传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民族宗教政策和“不分、不斗、不划阶级、牧工牧主两利,扶持贫苦牧民发展生产”的政策,并且联系当地中上层人士做好统战工作,为建设地方政权进行准备工作。
关键词: 地方政治 地方政权

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临潭县委遵照中国共产党在甘南藏族地区实行“慎重、稳进”的方针,没有急于在碌曲建立人民政权。1951年10月,临夏专署民族事务委员会第五次扩大会议决定,由专署派遣工作组前往双岔、西仓等地,宣传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民族宗教政策和“不分、不斗、不划阶级、牧工牧主两利,扶持贫苦牧民发展生产”的政策,并且联系当地中上层人士做好统战工作,为建设地方政权进行准备工作。
  1951年12月1日,临夏专署工作组到达双岔西仓开始统战工作,宣传讲解共产党的民族平等、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国家的各项法令,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工作组在双岔、西仓的18天,先后宣传群众1200人次,使双岔、西仓的土官、头人和农牧民群众对人民政府有了初步认识和了解。1952年2月6日,临夏专署和临潭县政府又派出4名干部随西道堂知名人士马富春前往双岔、西仓、郎木寺开展工作,历时15天,他们给部落的土官、头人颁发委任状,并邀请土官、头人到临潭旧城开会,由于匪特挑拨,土官、头人们心怀疑惧,未能赴会。1952年3月6日,拉卜楞寺举行第六世嘉木样活佛座床典礼,临潭县政府乘各位头人前往庆贺之际,专程派人前往邀请,西仓唐隆郭哇拉麻杰布、双岔土官阿才的代表其绕、亦拉等应邀于4月10日到临潭旧城,中共临潭县委和县政府立即召开了藏民代表座谈会,征得藏民代表的同意,临潭县政府派县检察院检察长杜岐率工作组前往双岔开展工作。杜岐率工作组到达双岔后,百余藏族群众武装包围了工作组,阿才的管家催促工作组迅速离开,为了避免发生冲突,5月14日,阿才派人护送工作组返回临潭。1952年6月4日,临潭县政府又组织了由旧城民主人士参加的14人工作组,由杜岐带队再度前往双岔,虽经工作组反复宣传并多次与阿才协商,工作组仍不能进入双岔。1952年6月26日,杜岐率工作组干部21人,在解放军(1个独立营、1个骑兵连)、民主人士和医疗队的协助下,从临潭旧城出发赴双岔开辟工作。为了能够长期坚持下去,这次配备了进驻该地区工作的地方干部。28日,工作组和部队到达双岔南面的洛措梁,以双岔土官管家为首的17个头人与临潭县政府派驻双岔的民主人士一同前来迎接。29日,双岔部落27个头人阻止工作组和部队进村,工作组与部队只得就地宿营。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碌曲县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碌曲县志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实事求是地记述碌曲县的自然和社会历史现状,力求思想性、资料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本志上限力求追溯事物发端,不谋划一,下限至于1995年底,个别卷章人物及图片资料延至定稿。本志以卷、章、节、目设篇布局,分类设卷,卷下设章节,节下设目,记述史实,并以图表作补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称"解放前",其后称“解放后”。1955年6月碌曲县人民委员会成立前称“建政前'',其后称“建政后解放前用历史纪年,并加注公元纪年,解放后用公元纪年。数字表述,除成语、顺序号及习惯语用汉字外,凡表示数量的通用阿拉伯数字。志中数字根据以县统计局资料为主,不足之处使用部门数字。人物志坚持“生不立传”原则,以本籍为主,记及对本县有重大贡献的外籍人士。对已故名人、流落红军、革命烈士和在各条战线上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以传略记述。对历次全国各类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正县级以上领导职务和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公职人员,州政协常委以上职务的民族宗教界人士,受到省部级以上单位表彰的先进人物,予以筒介。对受到地厅级部门表彰的各类先进人物、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列表介绍。本志资料大部分来自档案馆案卷和本县各部门档案、文献、报纸,部分资料由调查采访取得。入志资料一般不注明出处。

阅读

相关地名

碌曲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