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工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碌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3000087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工会
分类号: D693.74
页数: 2
页码: 282-283
摘要: 碌曲县总工会自建立起,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领导工人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20世纪60年代,带领职工投身”三大革命“(即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试验),在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中,工人阶级吃苦在先。改革开放初期,广大职工积极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争当新长征突击手。
关键词: 民主党派 群众团体

内容

碌曲县总工会1960年8月成立,时称洮江县总工会。1962年撤销洮江县,恢复碌曲县,称碌曲县总工会。“文革”中工会组织瘫痪。1971年县委机构恢复后,县总工会得以重新建立。到1973年6月,全县恢复建立基层工会组织10个,工会会员156人,会员占职工总数的56.9%,到1995年全县有工会组织78个(其中工会委员会21个),全县有职工2220人,其中建有工会组织的职工1756人,有会员1563人,会员占职工总数的74.41%, 占建会职工总数的80.64%。
  二、历次代表大会
  县总工会第一次代表会,1973年8月23日至26日召开,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31人,特邀代表8人。县革委会副主任王国民代表大会筹备委员会作了工作报告。县总工会第二次代表会,1978年10月15日至18日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46人,特邀代表5人, 列席代表6人。会议听取了《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为完成工人阶级新的伟大的历史使命而奋斗》的报告。县总工会第三次代表会,1984年6月270至30日召开,会议代表80人,特邀代表6人,代表中,妇女代表占15%,少数民族代表占35%,会议听取了县工会《振奋精神、立志改革、努力开创碌曲县工会工作新局面》的工作报告。县总工会第四次代表会,1989年5月21日至23日召开,会议代表88人,实到代表80人。会议听取了县工会向大会作的题为《团结全县广大职工,为全面开创碌曲县工会工作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的报告。大会表彰奖励了一批先进基层工会工作者和工会积极分子。县总工会第五次代表大会,1992年6月25日至27日召开。大会应到代表59人,实到51人。
  三、工会工作
  县总工会自建立起,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领导工人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20世纪60年代,带领职工投身”三大革命“(即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试验),在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中,工人阶级吃苦在先。改革开放初期,广大职工积极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争当新长征突击手。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广大职工克服困难,为国分忧,工会组织也在企业改革、扭亏为盈中发挥自己的作用。1991年,县总工会深入县食品公司开展帮扶工作。通过调查,找出了该公司存在着制度不够健全、管理松散、浪费严重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县工会帮助企业整章建制,在职工中开展“厂兴我荣,厂亏我耻”的活动,抓收购、抓管理、调整人员,使该公司到年底超额完成了收购任务。1994年,县总工会再次走进县食品公司帮助工作,为企业扭亏增盈献计献策。随着企业亏损,职工工资不能按月发放,造成职工生活困难,县总工会坚持在困难企业中对特困职工开展“送温暖”活动。1995年,在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共拿出10000余元,对50多户职工进行困难补助。县总工会还发动职工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粮、捐物,1992年甘肃省古浪县发生6.6级地震,为了使灾区人民迅速重建家圆,恢复生产,县总工会在县直机关职工中开展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向灾区人民献爱心活动,共捐款5540元,捐粮840斤,衣物280多件。依照工会法,及时足额的收解工会经费。在收解经费中,县总工会在大力宣传工会法的同时,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少、欠、漏”缴上,采取疏通渠道,理顺关系,重点把关,全面收缴,保证及时足额上缴工会经费。连续五年超额完成了州总下达的任务。碌曲县地处边远,文化生活单调贫乏,县总工会想职工所想,经常组织职工开展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受到了广大职工的好评。县总工会成立多年,一直挤在县委的一间办公室,1993年,争取资金14万元,建成一座两层14间小楼房,改善了办公条件,建立了文化娱乐场所。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碌曲县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碌曲县志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实事求是地记述碌曲县的自然和社会历史现状,力求思想性、资料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本志上限力求追溯事物发端,不谋划一,下限至于1995年底,个别卷章人物及图片资料延至定稿。本志以卷、章、节、目设篇布局,分类设卷,卷下设章节,节下设目,记述史实,并以图表作补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称"解放前",其后称“解放后”。1955年6月碌曲县人民委员会成立前称“建政前'',其后称“建政后解放前用历史纪年,并加注公元纪年,解放后用公元纪年。数字表述,除成语、顺序号及习惯语用汉字外,凡表示数量的通用阿拉伯数字。志中数字根据以县统计局资料为主,不足之处使用部门数字。人物志坚持“生不立传”原则,以本籍为主,记及对本县有重大贡献的外籍人士。对已故名人、流落红军、革命烈士和在各条战线上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以传略记述。对历次全国各类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正县级以上领导职务和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公职人员,州政协常委以上职务的民族宗教界人士,受到省部级以上单位表彰的先进人物,予以筒介。对受到地厅级部门表彰的各类先进人物、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列表介绍。本志资料大部分来自档案馆案卷和本县各部门档案、文献、报纸,部分资料由调查采访取得。入志资料一般不注明出处。

阅读

相关地名

碌曲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