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债券发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碌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30000856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债券发行
分类号: F810.5
页数: 2
页码: 261-262
摘要: 为保证国家重点建设顺利完成,加快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水平,1954年开始发行国家经济建设公债。碌曲县从1956年起发行认购,连续3年,年息4厘,从次年起每年9月30日付息一次,分10年偿还。国务院为调整经济结构、集中财力、加快经济建设步伐,开始发行国库券,认购对象为 个人和单位。
关键词: 债券发行 债券管理

内容

一、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为保证国家重点建设顺利完成,加快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水平,1954年开始发行国家经济建设公债。碌曲县从1956年起发行认购,连续3年,年息4厘,从次年起每年9月30日付息一次,分10年偿还。1956年上级部门下达碌曲的任务是3350元,认购了4290元,年底入库3593元,超额完成任务。兑付历年公债还本付息,共计145.2元,1957年上级下达任务4500元,其中职工4000元,农牧民500元,全县完成任务的100%,1958年发行债券两次,年初发行国家经济建设公债,任务由4500元追加到7000元,其中农牧民450元,农牧民发行数西仓区150元,郎木寺区300元,西仓区任务因叛乱 未能完成。当年全县实际入库6479元,完成任务的92.55%。国家经济公债按收入比例 一部分留归地方,1956年3957年提留40%,1958年提留70%。1958年9月发行的“社 会主义建设集资券”,年利息为3厘,从第三年起开始计息,本金在10年内分3次偿还,省 上下达给碌曲县任务30000元,年底入库86079元,超额完成任务的186. 93%。
  二、国库券
  国务院为调整经济结构、集中财力、加快经济建设步伐,开始发行国库券,认购对象为 个人和单位。1981年发行的国库券票面额有8种,年息4厘。1982年到1984年,单位认 购的年息为4%,个人认购的年息为8%,1985年年息为9%,1986年到1988年年息为 10%,1989年到1990年年息为14%,1991年年息为10%,1992年一年期9.5%,二年期 12. 2% + 13. 01%,1993 年到 1994 年年息为 13. 96%X3 + (保值补贴率 X22/3),1995 年 年息为13%。1981年到1984年国库券本金的偿还从第六年起分五年作5次抽签偿还, 1985年到1987年国库券五年到期后一次还本付息,1988年到1995年三年到期一次还本 付息。1988年10月国库券开始保值。1981年碌曲县设立了国库券推销办公室,由各银 行协助推销,集体认购的任务分配到单位,职工认购按工资比例分配到个人。进入90年 代,国库券由银行统一发行。80年代,由于人们缺乏金融意识,一些人将未到期的国库券 以低于票面10%〜15%的价格卖给收购商。90年代,国库券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碌曲县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碌曲县志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实事求是地记述碌曲县的自然和社会历史现状,力求思想性、资料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本志上限力求追溯事物发端,不谋划一,下限至于1995年底,个别卷章人物及图片资料延至定稿。本志以卷、章、节、目设篇布局,分类设卷,卷下设章节,节下设目,记述史实,并以图表作补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称"解放前",其后称“解放后”。1955年6月碌曲县人民委员会成立前称“建政前'',其后称“建政后解放前用历史纪年,并加注公元纪年,解放后用公元纪年。数字表述,除成语、顺序号及习惯语用汉字外,凡表示数量的通用阿拉伯数字。志中数字根据以县统计局资料为主,不足之处使用部门数字。人物志坚持“生不立传”原则,以本籍为主,记及对本县有重大贡献的外籍人士。对已故名人、流落红军、革命烈士和在各条战线上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以传略记述。对历次全国各类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正县级以上领导职务和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公职人员,州政协常委以上职务的民族宗教界人士,受到省部级以上单位表彰的先进人物,予以筒介。对受到地厅级部门表彰的各类先进人物、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列表介绍。本志资料大部分来自档案馆案卷和本县各部门档案、文献、报纸,部分资料由调查采访取得。入志资料一般不注明出处。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