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文教卫生优惠政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碌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3000083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文教卫生优惠政策
分类号: F811.0
页数: 2
页码: 244-245
摘要: 在计划经济时期,每项优惠政策的实施,都有相应的国家财政的补给。改革开放以来,本着教育先发展原则,教育经费也在逐年增长,但是,民族教育经费的增长速度赶不上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发达地区相比,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所需要国家在财政经济方面的进一步扶持。
关键词: 财政政策 文教卫生优惠政策

内容

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1957年10月,省教育厅颁布了《关于对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学生减免学费的规定》,规定指出牧业区的碌曲县和玛曲县等,原已完全免收学费,今后仍继续免收。1975年1月,中共甘肃省委批转了《全省牧区工作会议纪要》,同年6月又召开了全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及普及牧区小学经验交流会,会议推广了碌曲县等地牧区小学教育经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加快民族教育的发展,又有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出台。1990年9月,甘肃省七届人大通过了《甘肃省实施义务教育法办法》。其中规定“少数民族学校和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可同时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和汉语言文字教学",“在初级中等学校和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的寄宿制学校,实行助学金和奖学金制度,帮助家庭贫困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就学”。“在居住特别分散、办学条件十分困难的少数民族地区、可举办寄宿制学校和适应民族习俗的女童班”。在计划经济时期,每项优惠政策的实施,都有相应的国家财政的补给。改革开放以来,本着教育先发展原则,教育经费也在逐年增长,但是,民族教育经费的增长速度赶不上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发达地区相比,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所需要国家在财政经济方面的进一步扶持。
  免费医疗是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众在医疗卫生方面的特殊照顾。解放初,当党和政府向碌曲派来工作组的同时,就随之派来医疗卫生人员为藏族群众免费治病。境内的免费医疗工作在50年代尤为突出。1955年,仅郎木寺卫生院就治疗群众4362人次,开支免费医疗款达8839元多。1956年以后,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免费医疗款下拨,直到“文化大革命”开始时停止。从“文革”到80年代初,县民政局常从救济专款中给医疗系统拨出一定数量的免费医疗款予以补助,1982年该项补助被取消。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碌曲县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碌曲县志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实事求是地记述碌曲县的自然和社会历史现状,力求思想性、资料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本志上限力求追溯事物发端,不谋划一,下限至于1995年底,个别卷章人物及图片资料延至定稿。本志以卷、章、节、目设篇布局,分类设卷,卷下设章节,节下设目,记述史实,并以图表作补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称"解放前",其后称“解放后”。1955年6月碌曲县人民委员会成立前称“建政前'',其后称“建政后解放前用历史纪年,并加注公元纪年,解放后用公元纪年。数字表述,除成语、顺序号及习惯语用汉字外,凡表示数量的通用阿拉伯数字。志中数字根据以县统计局资料为主,不足之处使用部门数字。人物志坚持“生不立传”原则,以本籍为主,记及对本县有重大贡献的外籍人士。对已故名人、流落红军、革命烈士和在各条战线上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以传略记述。对历次全国各类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正县级以上领导职务和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公职人员,州政协常委以上职务的民族宗教界人士,受到省部级以上单位表彰的先进人物,予以筒介。对受到地厅级部门表彰的各类先进人物、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列表介绍。本志资料大部分来自档案馆案卷和本县各部门档案、文献、报纸,部分资料由调查采访取得。入志资料一般不注明出处。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