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个体经济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碌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30000812
颗粒名称: 第五节 个体经济管理
分类号: F713.56
页数: 2
页码: 221-222
摘要: 1990年、1995年等年份,县工商局还对个体工商户进行了全面贴花验照。1995年共验照334户,占应验照户数的93.5%,同时发放了《收费监督卡》354本。通过一系列行政措施,改善了个体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促进了个体私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市场管理 个体经济管理

内容

20世纪50年代,西仓、郎木寺有极少数个体户从事手工业劳动。从“人民公社化”开始直至“文化大革命”结束,萌芽的个体经济受到摧残。改革开放后,个体经济开始发展。据统计,1979年全县仅有9家个体户。1980年至1982年,个体经济徘徊不前。1983年,在政府的宣传引导下,随着政策的不断放宽,思想的解放,个体经济如雨后春笋出现。1983年全县个体经济猛增到70户,从业134人,较1979年增长了7倍多,注册资金13.13万元,营业额37.28万元,商品成交额2.35万元,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0.46%。1984年发展到108户,从业人员188人,注册资金25.68万元,营业额105.58万元,商品成交额8.7万元,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3.8%。1984年5月,碌曲县个体劳动者协会成立,同时设立了城关和郎木寺两个分会。1986年,个体经济持续发展,时有个体工商户169户,从业357人,分别比1985年增长0.8%、0.9%,注册资金51.55万元,其中城镇个体工商户57户,注册资金11.1万元,实现营业额95.1万元,农村牧区个体工商户112户,注册资金40.4万元,实现营业额132万元。1987年新增62户,达到206户,从业人员392人,注册资金57.2万元。是年牧民进城经商90户,162人,其中藏族牧民43户,75人,外地商贩在县境内流动经商557人次。1991年,全县无个体工商户的空白村由原来的53个自然村降低到44个,是年全县个体工商户发展到278户,从业人员507人,注册资金113.7万元,总产值246.6万元,营业额171.9万元,其中,藏族个体工商户发展到65户,从业95人,注册资金20.6万元。全县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占到总人口的1.7%。1993年,工商部门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决定》,采取“先发展,后规范”原则,以及简化手续,放宽登记条件,允许外地无营业执照的个体户到县境内经营等措施发展个体经济,至年底全县个体户增长到327户,从业人员564人,注册资金135.5万元。一批曾经视经商为耻的藏族牧民走出帐圈,走上市场。1993年,藏族个体工商户达到76户,从业人员117人,拥有资金1&9万元,年营业额56万元。1994年,为进一步促进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县工商局贯彻“五不限”(即不限身份、不限规模、不限速度、不限比例、不限地域)和“四放宽”(放宽经营主体、放宽经营范围、放宽经营方式、放宽登记条件)的精神,对个体私营经济从政策上加以引导,从经营场地、项目、方式上予以扶持。是年底全县共有个体工商户369户,从业人员629人,资金172.29万元,总产值29.48万元,全年营业收入274.78万元,其中藏族个体工商户62户,从业人员112人,资金27万元。1995年个体工商户发展到385户,从业人员644人,注册资金183.876万元。个体经济的发展,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郎木寺乡加科村、西仓乡团结村,1979年以前是有名的贫困村,10年间,两村73户122人从事个体经营,人均收入1990年分别达到425元、402元/人。个体经济的发展,在藏族牧民中培养出一批有经商头脑的人。玛艾乡牧民道老就是开发本地畜产品资源的典型代表。1985年6月他办起了干酪素加工厂,到1987年,拥有固定资产12.5万元,自有流动资金10万元,共计22.5万元(其中贷款12.5万元,自筹10万元)。1986年上交干酪素200吨,年产值43.3万元,实现利润10.6万元。其他的产品曾被收购部门出口到国外。1986年,他被国家工商局评为全国先进个体劳动者,多次受到省、州、县政府的表彰奖励。在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同时,工商部门认真贯彻《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和《城乡集贸市场管理办法》,采取宣传教育、跟踪管理与分档次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等措施,加强对个体工商户的管理。1986年对16名“三好”个体劳动者进行了表彰。1991年,开始在个体户中开展“学雷锋、讲文明、比贡献”活动。是年,个体工商户向南方灾区捐款1536元,向残联捐款122元。1994年,县政府表彰了8名先进个体工商户,1995年,187户个体工商户向“121”雨水集流工程捐款2996元。1990年、1995年等年份,县工商局还对个体工商户进行了全面贴花验照。1995年共验照334户,占应验照户数的93.5%,同时发放了《收费监督卡》354本。通过一系列行政措施,改善了个体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促进了个体私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碌曲县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碌曲县志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实事求是地记述碌曲县的自然和社会历史现状,力求思想性、资料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本志上限力求追溯事物发端,不谋划一,下限至于1995年底,个别卷章人物及图片资料延至定稿。本志以卷、章、节、目设篇布局,分类设卷,卷下设章节,节下设目,记述史实,并以图表作补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称"解放前",其后称“解放后”。1955年6月碌曲县人民委员会成立前称“建政前'',其后称“建政后解放前用历史纪年,并加注公元纪年,解放后用公元纪年。数字表述,除成语、顺序号及习惯语用汉字外,凡表示数量的通用阿拉伯数字。志中数字根据以县统计局资料为主,不足之处使用部门数字。人物志坚持“生不立传”原则,以本籍为主,记及对本县有重大贡献的外籍人士。对已故名人、流落红军、革命烈士和在各条战线上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以传略记述。对历次全国各类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正县级以上领导职务和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公职人员,州政协常委以上职务的民族宗教界人士,受到省部级以上单位表彰的先进人物,予以筒介。对受到地厅级部门表彰的各类先进人物、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列表介绍。本志资料大部分来自档案馆案卷和本县各部门档案、文献、报纸,部分资料由调查采访取得。入志资料一般不注明出处。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