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碌曲县志》 图书 |
唯一号: | 292520020230000688 |
颗粒名称: | 第二节 生物资源 |
分类号: | P745 |
页数: | 2 |
页码: | 79-80 |
摘要: | 碌曲县境内的优质牧草主要有:老芒麦、垂穗披碱草、披碱草、麦宾草、垂穗鹅冠草、多变鹅冠草、中华鹅冠草、肃草、蔺状旱熟禾、中华早熟禾、冷地早熟禾、扁秆是熟禾,草地早熟禾、硬质早熟禾、紫羊茅、中华羊茅、洽草、丽氏洽草、穗状三毛草、西北利亚三毛草、湖氏剪股颖、艺剪股颖、粘糠草、羊草、赖草、芨芨草、藏异燕麦、密生苔草、黑褐苔、糙喙苔、矮蒿草、线叶嵩草、高山蒿草、四川嵩草,禾叶蒿草,甘肃蒿草、裸果扁穗苔、蔗草、川甘草、广播野豌豆、窄叶野豌豆、牧地香豌豆、五脉叶香豌豆、黄花草木栖、天兰苜蓿、花苜蓿、多花黄茂、珠牙蓼、球花蓼等。 |
关键词: | 碌曲县 生物资源 |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碌曲县志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实事求是地记述碌曲县的自然和社会历史现状,力求思想性、资料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本志上限力求追溯事物发端,不谋划一,下限至于1995年底,个别卷章人物及图片资料延至定稿。本志以卷、章、节、目设篇布局,分类设卷,卷下设章节,节下设目,记述史实,并以图表作补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称"解放前",其后称“解放后”。1955年6月碌曲县人民委员会成立前称“建政前'',其后称“建政后解放前用历史纪年,并加注公元纪年,解放后用公元纪年。数字表述,除成语、顺序号及习惯语用汉字外,凡表示数量的通用阿拉伯数字。志中数字根据以县统计局资料为主,不足之处使用部门数字。人物志坚持“生不立传”原则,以本籍为主,记及对本县有重大贡献的外籍人士。对已故名人、流落红军、革命烈士和在各条战线上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以传略记述。对历次全国各类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正县级以上领导职务和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公职人员,州政协常委以上职务的民族宗教界人士,受到省部级以上单位表彰的先进人物,予以筒介。对受到地厅级部门表彰的各类先进人物、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列表介绍。本志资料大部分来自档案馆案卷和本县各部门档案、文献、报纸,部分资料由调查采访取得。入志资料一般不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