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气候特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碌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3000067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气候特征
分类号: P462
页数: 2
页码: 66-67
摘要: 碌曲县地处内陆,大陆性气候特点显著。全年大部分时间受高空西北气流影响,夏季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青藏高原冷槽活动频繁,降雨增大,多雷雨冰雹天气;冬季受新疆高压脊控制,盛行西北风,多风少雪,寒冷干燥。境内属高寒湿润性气候,其基本特征是:高寒、湿润、光照丰富,雨量充沛,长冬无夏,春秋短暂,水热同季,全年有霜,温差大,灾害多。
关键词: 碌曲县 气候特征

内容

碌曲县地处内陆,大陆性气候特点显著。全年大部分时间受高空西北气流影响,夏季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青藏高原冷槽活动频繁,降雨增大,多雷雨冰雹天气;冬季受新疆高压脊控制,盛行西北风,多风少雪,寒冷干燥。境内属高寒湿润性气候,其基本特征是:高寒、湿润、光照丰富,雨量充沛,长冬无夏,春秋短暂,水热同季,全年有霜,温差大,灾害多。
  二、气候的季节特征
  根据张宝埜以候均10°C〜21.9-C为春秋季X10.0°C为冬季、22.0°C为夏季的划分为标准,境内长冬无夏,春秋相连,其中北部碌曲冬季285天,春秋80天,南部郎木寺一带,冬季315天,春秋50天。若以传统的四季划分则县内各季的特征是:冬季,寒冷干燥,多晴日,严寒期82天,从当年11月26日至次年2月15日,季均温度一8.6°C~10.1°C,其中阿拉一&6°C,李恰如一10.1°C;春季气温回升,日较差大,西(或西北)方冷空气南下,常有大风雪与寒潮袭来,季均温度为0.8°C〜4.2°C ,其中阿拉4.2°C ,李恰如0.8°C;夏季,初夏少雨干旱,继而降水增多,季均温度为10.1°C;秋季气温下降,秋雨连绵,继而由雨转雪,晚秋则晴天少云,季均温度1.1°C〜3.8°C ,其中阿拉3.8°C ,李恰如1.1°C 。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碌曲县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碌曲县志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实事求是地记述碌曲县的自然和社会历史现状,力求思想性、资料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本志上限力求追溯事物发端,不谋划一,下限至于1995年底,个别卷章人物及图片资料延至定稿。本志以卷、章、节、目设篇布局,分类设卷,卷下设章节,节下设目,记述史实,并以图表作补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称"解放前",其后称“解放后”。1955年6月碌曲县人民委员会成立前称“建政前'',其后称“建政后解放前用历史纪年,并加注公元纪年,解放后用公元纪年。数字表述,除成语、顺序号及习惯语用汉字外,凡表示数量的通用阿拉伯数字。志中数字根据以县统计局资料为主,不足之处使用部门数字。人物志坚持“生不立传”原则,以本籍为主,记及对本县有重大贡献的外籍人士。对已故名人、流落红军、革命烈士和在各条战线上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以传略记述。对历次全国各类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正县级以上领导职务和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公职人员,州政协常委以上职务的民族宗教界人士,受到省部级以上单位表彰的先进人物,予以筒介。对受到地厅级部门表彰的各类先进人物、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列表介绍。本志资料大部分来自档案馆案卷和本县各部门档案、文献、报纸,部分资料由调查采访取得。入志资料一般不注明出处。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