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后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卓尼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30000652
颗粒名称: 编后记
页数: 2

内容

卓尼历史上没有编修过地方志书,编修社会主义新方志确属一项探索性的新事业。
  1987年9月,卓尼县志办公室正式成立,只配有两名工作人员,次年2月成立了县志编委会,下设编辑部并配备了主编,县志编修工作全面展开。至1990年初,县政府曾六次向全县发文、三次召开县直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县志编修工作会议。按照县志初设篇目内容,向各部门分解下达搜集、撰写资料稿的具体任务,形成“众手修志"。历时三年,各部门于1990年底先后报送了分志资料稿。县志编辑部在重新拟订纲目,补充核定资料、编写资料长编的基础上,即着手撰写各分志初稿。经过一年又十个月的紧张工作,于1992年10月底完成了全部初稿,总计约135万字。初稿经编委会讨论审定后,又按分志的业务归属,分送各主管业务部门征求意见,核实资料和史实。接着,按照各部门所提意见和建议,经过认真修改补充,从1993年初进行总纂,至1994年5月,终于完成了送审稿。全志共分31卷分志,140章,492节,90万字。志首冠概述,大事记纵摄全志,志末缀附录辑零拾萃,另附彩照73幅,图表200余幅。同年9月,县委、县政府主持召开了有省、州及甘南州各县方志办负责人和省、州、县有关专家学者、老同志参加的《卓尼县志》评议会,会上专家们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基础上,又对政治运动、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等方面提出了近百条很好曲修改意见。会后,县志办集中力量,再次进行了补充修改,最后定稿。从1987年开始,至1994年底,先后七经寒暑,五易其稿。
  《卓尼县志》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本着“详今略古、立足当代”的原则,着重记载了本县各个历史时期,特别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卓尼社会历史的发展状况,重点体现卓尼各族人员群众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共同推动历史发展的伟大作用。力求达到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有机统一,使新编《卓尼县志》成为具有新观点、新材料、新方法以及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方志。《卓尼县志》稿在结构体例上以小篇成志,卷首大事记纵向顺时贯通,31卷分志横向分类排比,概述分层式宏观提挈,与序言、凡例、附录前后牵线呼应,力求构成既有总体概念,又有详备史实的立体结构。忠于史实,秉笔直书,力图真实地反映本县的古往今来。但是,由于编写人员业务水平有限,加之可利用的资料极为贫乏,未能尽如人意,仍有不少缺点和不足。
  为写好人物志先后发过三次征集通知表•,又在《甘南报》上登了启事征集资料。对古、近、现代本、外籍已故知名人士立了传;为本、外籍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中牺牲于卓尼地区的烈士设了英名录;另设人物表收录了在外工作的本籍副县(团)级以上党、政、军领导干部;本、外籍髙级知识分子及历年获国家、省级以上表彰的模范先进人物。
  《卓尼县志》既是县志办全体同志数年心血的结晶,也是县委、县政府重视和领导下,全县各方面积极支持,共同努力的结果。卓尼县是国务院和省上确定的重点扶贫县之一,修志经费十分紧张,在各级领导和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支持下,终于克服各种困难,使志书出版问世。尤其是县直各单位的负责同志和资料采集人员,配合修志人员做了大量的工作。县志送审稿的诞生过程中还受到省州修志机构的领导和专家的悉心指导和关注。省志办的郝玉屏、薛方昱、陈启生同志对志稿要突出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方面和修改方案提出了重要意见。州志办的王俊英、陈秉衡二位主编,除时时给以指导外,还亲自操笔改稿。年过古稀的李宗宪老先生也为本稿倾注了不少心血,另外还有陈维邦、景丹珠、李振翼、杨士宏、赵佐民、陆聚贤、朱克勤等专家学者对志稿也提供了不少资料和修改意见。卓尼籍在外工作的老领导卢克俭、杨复兴、杨生华等同志也对志书编纂给予了热心支持和帮助。志书完成后,县委书记雷和平、县长徐登为县志写了序。我们谨向关心支持和为《卓尼县志》付出了心血的各级领导、专家和全体干部、群众表示衷心感谢!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卓尼县志》

《卓尼县志》是卓尼县地方史志编委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民族宗教政策为依据,实事求是,秉笔直书编纂的一部社会主义新方志,亦是卓尼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地方志书。其上限力求追溯事物发端,下限止于1990年底,个别分志因资料占有实际情况而略有参差。本志综合志、记、传、图、表、录为一体,以志为主,附以图表传记。记事用语体文记述。力求资料翔实准确,详今略古,立足当代。本志以现代社会分工和地方特点为依据谋卷析章,由专志、章、节三层构成,部分节下设目。横排竖写,一贯到底。志首设概述、大事记纵摄全书,志中设专志31卷分门别类,志尾设附录辑杂拾萃。古代纪年、地名、职官等称谓,均依当时历史习惯。历代年号后注明公元纪年;当代事件均用现行公元纪年、职称及标准地名。人物传遵循“生不立传”的原则,主要收录卓尼籍有重大影响的已故知名人士,对在本地具有重要业绩的外籍已故知名人士一并立传,以卒年为序排列。革命烈士英名录中收录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斗争中为卓尼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人物表中收录卓尼籍 在外地工作的副县级以上军政人物和外籍高级专业技术人物及部分英雄模范 人物。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