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能工巧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卓尼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30000650
颗粒名称: 第四节 能工巧匠
分类号: K825
页数: 2
页码: 765-766
摘要: 包桑杰男,藏族,生于1940年6月,系卓尼县阿子滩乡官洛村人,8岁出家为僧,自幼喜爱绘画、剪纸和酥油花彩塑。从70年代开始,成为当地有名的画师,尤擅长人物画像。其作品在夏河拉卜楞寺和卓尼恰盖寺、沙冒寺、旗布寺以及禅定寺均有收藏,曾给夏河拉卜楞寺绘制了一幅达赖一世和达赖五世佛像。其作品《龙凤呈祥》曾在县首届 剪纸展览会上荣获一等奖,现在禅定寺为僧。
关键词: 人物传记 人物记载

内容

包桑杰男,藏族,生于1940年6月,系卓尼县阿子滩乡官洛村人,8岁出家为僧,自幼喜爱绘画、剪纸和酥油花彩塑。从70年代开始,成为当地有名的画师,尤擅长人物画像。其作品在夏河拉卜楞寺和卓尼恰盖寺、沙冒寺、旗布寺以及禅定寺均有收藏,曾给夏河拉卜楞寺绘制了一幅达赖一世和达赖五世佛像。其作品《龙凤呈祥》曾在县首届 剪纸展览会上荣获一等奖,现在禅定寺为僧。
  李茂棣又名金疙瘩,男,1942年出生于卓尼县洮砚乡峡底村。自幼师承父业,习学刻砚。他的刀法粗犷豪放,在当代中老年砚工中有自己独特的刻砚风格,其作品有较高的艺术价值。1984年率先在卓尼办起了第一个洮砚工艺厂,教授门徒20余人。其著名 的作品有巨型《八仙过海》砚等。并有支持家乡教育事业之义举。张建材艺名张锲,男,1947年出生于卓尼县洮砚乡古路沟村。1964年从师刻砚,雕刻的砚台刀工细腻,构图精湛。作品曾多次在全国性的艺术品展览会上参展。1987,1988两年分别参加了第23、24两届全国旅游工艺品展览和全国工艺美术展览。1989年荣获甘肃省工艺美术“百花”奖。
  李孙家代男,汉族,生于1945年,系卓尼县柳林镇关洛村人。80年代初开始从事民歌演唱,擅长洮岷花儿流派中的单、双套花儿演唱。1986年曾代表卓尼民歌手参加了甘肃省在莲花山举行的花儿会,并获二等奖。主要作品有《十二牡丹套古人》、《洮州旧八景》和《洮州新八景》等。
  班地牙男,藏族,生于1948年7月,卓尼县刀告乡当尕村牧民。1981年贷款3万元,购买了一辆解放牌汽车进行长途运输,很快还清了贷款。1987年,他利用搞运输积累的资金修建了48间作坊,在贡巴寺新修了14间楼房,办起了代销、旅社、饭馆。
  1988年班地牙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1989年捐资4000多元,为尼巴、刀告两乡学校购置了40套崭新的桌凳。同年又给刀告乡盘桥小学制做了10套桌凳。同时为尼巴学校联系争取和自筹修建款16万元,为改善家乡的办学条件做出了重要贡献。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卓尼县志》

《卓尼县志》是卓尼县地方史志编委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民族宗教政策为依据,实事求是,秉笔直书编纂的一部社会主义新方志,亦是卓尼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地方志书。其上限力求追溯事物发端,下限止于1990年底,个别分志因资料占有实际情况而略有参差。本志综合志、记、传、图、表、录为一体,以志为主,附以图表传记。记事用语体文记述。力求资料翔实准确,详今略古,立足当代。本志以现代社会分工和地方特点为依据谋卷析章,由专志、章、节三层构成,部分节下设目。横排竖写,一贯到底。志首设概述、大事记纵摄全书,志中设专志31卷分门别类,志尾设附录辑杂拾萃。古代纪年、地名、职官等称谓,均依当时历史习惯。历代年号后注明公元纪年;当代事件均用现行公元纪年、职称及标准地名。人物传遵循“生不立传”的原则,主要收录卓尼籍有重大影响的已故知名人士,对在本地具有重要业绩的外籍已故知名人士一并立传,以卒年为序排列。革命烈士英名录中收录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斗争中为卓尼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人物表中收录卓尼籍 在外地工作的副县级以上军政人物和外籍高级专业技术人物及部分英雄模范 人物。

阅读

相关人物

包桑杰
相关人物
李茂棣
相关人物
张建材
相关人物
李孙家代
相关人物
班地牙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