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禅定寺专职僧纲传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卓尼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30000643
颗粒名称: 第四节 禅定寺专职僧纲传记
分类号: K825
页数: 2
页码: 745-746
摘要: 自从第一任土司些地被萨迦格西尊为卓尼寺施主之后,卓尼地区的教权亦为杨氏家族掌握,历任僧纲由杨氏一门专任。僧纲的继任形式:由长子袭土司职,次子任僧纲职, 若是单传则由土司兼摄僧纲。在禅定寺的发展史上,除以下6任专职僧纲外,余者均由土司兼摄。
关键词: 人物传记 人物记载

内容

自从第一任土司些地被萨迦格西尊为卓尼寺施主之后,卓尼地区的教权亦为杨氏家族掌握,历任僧纲由杨氏一门专任。僧纲的继任形式:由长子袭土司职,次子任僧纲职, 若是单传则由土司兼摄僧纲。在禅定寺的发展史上,除以下6任专职僧纲外,余者均由土司兼摄。
  仁钦龙布(生活在明宣德、成化年间),系卓尼第二任土司赞普之弟。仁钦龙布自幼在卓尼寺学经,后经赞普的支持到拉萨朝圣拜师学经。在藏期间,正值格鲁派兴盛,他掌握了显宗和密宗的精义和格鲁巴的全部精髓。1440年2月25日被任为陕西洮州卫军民指挥使司番僧都纲。回卓尼后,于1459年将卓尼寺从萨迦派改宗为格鲁派,并任赤哇。后为进一步发展格鲁派和有效的配合土司统治,辞去赤哇职务,邀请洛哲加参尊者岀任赤哇。他则专心于创立教规戒律、格鲁派教义的传播,使当地的苯颇、宁玛、萨迦等派相继改宗。仁钦龙布亦被尊为格鲁派在卓尼的开山鼻祖。
  自仁钦龙布之后到第九任土司杨朝梁近300年间,卓尼寺的僧官之职均由土司兼任。
  阿旺赤勒加措(1688〜1738)第十任土司杨威次子,十一任土司杨汝松之弟。幼时多病,经多方医治仍无好转,抱着祈求神灵保佑的心愿进入卓尼寺。拜乃旦得哇阿旺索南穆为师,取法号为阿旺赤勒加措,并攻读汉、藏文。1710年任禅定寺赤哇。1713年与杨汝松去京朝见康熙皇帝,被封为国师,并敕赐“禅定寺”匾额及金印等。返回卓尼后,又拜请许多名师高僧,精心研读佛经。1714年(康熙十三年)甲午,在禅定寺建立参尼扎仓。对宗喀巴的理论有新的发展和建树,重新修订了禅定寺讲授因明条规。委任以讲演、辩论、写作三种形式阐述宗喀巴大师理论的智华夏知为讲经院赤哇,为禅定寺培养了一大批精通经典的名僧、学者。
  阿旺赤勒加措在兄长杨汝松土司的支持下,积极筹划资金,用1500两白银维修了大经堂、清静殿及其中的佛像、经典、佛塔等。集资1000余两白银维修了释迦佛殿和佛塔, 新建极乐本尊堂。1721年始刻《甘珠尔》经版。1729年在禅定寺设立居巴扎仓,后又集1000余两白银维修了弥勒佛殿。筹款翻修了录珠、纳道二寺的大经堂。在岗梢寺新建了大经堂和药师佛殿,为恰盖、岔道尔二寺的大经堂修了偏殿。1731年完成了大藏经《甘珠尔》的刻印,并举行了开光庆典。
  在佛教经典的修习方面,他倡导以讲授《续部》为主,设立寺规戒律。定四月十五、七月十五为纳道、岗梢二寺的发愿法会。
  罗桑丹贝坚参(1704〜?)系第十一任土司杨汝松的三子,从小拜嘉样彭措为师, 取法号为罗桑丹贝坚参。后在色拉班智达处受了沙弥戒。拜智华夏知和智华坚参二位大师专门攻习研究《中观论》、《般若经》、《俱舍论》、《戒律部》等,并召集广通经义的学者和僧人进行辩论,贏得了僧人、学者的赞许。20岁时请恰盖佛洛智加措为寺院的经师, 受了比丘戒,随之学习了《近圆戒》和《本尊》等48部佛法经典。刊印了《密集续注》、《怖畏金刚生圆二次第》等佛教论著,对格鲁派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在其主持下,禅定寺筹建了一处密宗院,每年举行8次法会。对本寺的机构设置进行改革,将密宗院和密咒院合二为一,由讲经喇嘛统筹管理参尼扎仓和密宗院的所有事务。并派使者携贡品两次进藏朝拜班禅大师,获得堪布诺门罕的封号和大印,重新刊印《甘珠尔》和《宗喀巴全集》等。
  阿旺克尊加措(约生活在清乾隆至嘉庆年间),系十三任土司杨昭次子,从小在牟尼大师桑吉华桑处岀家并受比丘戒。在学习因明方面拜了许多名师,对《中观》、《般若经》等佛教哲学经典作了深入的研究,取得“噶举巴”学位,出任僧纲之职。他在学识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一生致力于禅定静修,曾请贡塘坚白央等传授了金刚鬟和弥多罗的灌顶。
  贡却丹曲加措(1825〜?)俗名更噶宁布,系十六任土司杨宗基之子,1837年岀家为僧,取法号为贡却道丹旺秀。1834年曾在尊者杰达咱处受沙弥戒,并向拉卜楞寺布施了大量财物。1840年在恰盖佛处学习《菩提道次第四部》的教戒等。1861年,在拉卜楞寺尊者嘉木样处受比丘戒,取法号为贡却丹曲加措。1862年,西藏摄政诺门汗来卓尼,给僧纲贡却丹曲加措赐以册封。他们之间关系密切,经常在一起谈论汉、藏、蒙等地区的宗教传播情况。和土司共同创建了录珠寺的居巴扎仓和恰盖寺的因明学院。又在黑番4旗创建了贡巴寺(今舟曲县贡巴寺);请夏琼札巴仁钦曲杰到本寺创立了四月“毛兰木”法会。
  罗桑丹增赤勒加措(1933〜?)又名杨丹珠,是第十九任土司杨积庆的幼子,禅定寺现任僧官。1937年博峪事变,土司杨积庆遇难,8岁的哥哥杨复兴继任洮岷路保安司令,罗桑丹增赤勒加措也因形势所迫,于1947年出家任禅定寺僧纲之职。并于是年受国民党政府的册封,封号为“辅教普觉禅师丹珠呼图克图”,赐藏、汉、蒙三文合壁银印。
  1951年任卓尼自治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副主任;1953年任政协甘南州委员会副主席;1980年任甘南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并兼甘肃省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甘肃省佛学院副院长等职。1982年曾作为中国宗教代表团成员岀访日本。通习藏、汉两文,从小爱好作画。所作的“唐尕”,融传统的佛教艺术与工笔画法为一体,细腻而精致;尤以“下山虎”最为人称道。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卓尼县志》

《卓尼县志》是卓尼县地方史志编委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民族宗教政策为依据,实事求是,秉笔直书编纂的一部社会主义新方志,亦是卓尼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地方志书。其上限力求追溯事物发端,下限止于1990年底,个别分志因资料占有实际情况而略有参差。本志综合志、记、传、图、表、录为一体,以志为主,附以图表传记。记事用语体文记述。力求资料翔实准确,详今略古,立足当代。本志以现代社会分工和地方特点为依据谋卷析章,由专志、章、节三层构成,部分节下设目。横排竖写,一贯到底。志首设概述、大事记纵摄全书,志中设专志31卷分门别类,志尾设附录辑杂拾萃。古代纪年、地名、职官等称谓,均依当时历史习惯。历代年号后注明公元纪年;当代事件均用现行公元纪年、职称及标准地名。人物传遵循“生不立传”的原则,主要收录卓尼籍有重大影响的已故知名人士,对在本地具有重要业绩的外籍已故知名人士一并立传,以卒年为序排列。革命烈士英名录中收录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斗争中为卓尼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人物表中收录卓尼籍 在外地工作的副县级以上军政人物和外籍高级专业技术人物及部分英雄模范 人物。

阅读

相关人物

仁钦龙布
相关人物
阿旺赤勒加措
相关人物
罗桑丹贝坚参
相关人物
阿旺克尊加措
相关人物
贡却丹曲加措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