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陋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卓尼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30000633
颗粒名称: 第三节 陋俗
分类号: K892
页数: 2
页码: 717-718
摘要: 卓尼县境内与临潭县的“插花地”汉族农民,受传统习惯的影响,也有裹脚的陋习。旧社会妇女以小脚为美,大脚为丑。当女孩长至六、七岁以后,就用布带缠脚,束缚双脚正常发育,脚背突起,脚趾成笋尖形,人为造成畸形,使其终身饱受步履艰难之苦。民国1942年《甘肃施政纲领三十二条》中规定“严禁缠足”后才逐渐革除。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大力宣传,号召放脚,严禁缠足。此陋习才得以根除。
关键词: 卓尼县 陋俗

内容

一、裹脚
  县境内与临潭县的“插花地”汉族农民,受传统习惯的影响,也有裹脚的陋习。旧社会妇女以小脚为美,大脚为丑。当女孩长至六、七岁以后,就用布带缠脚,束缚双脚正常发育,脚背突起,脚趾成笋尖形,人为造成畸形,使其终身饱受步履艰难之苦。民国1942年《甘肃施政纲领三十二条》中规定“严禁缠足”后才逐渐革除。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大力宣传,号召放脚,严禁缠足。此陋习才得以根除。
  二、赌博
  新中国成立前,赌博之风从未禁绝,以掷色子、推牛九、摇碗子等形式赌钱的赌博恶习在农区的藏汉群众中流行。使不少人倾家荡产,甚至沦为盗贼。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严禁赌博,在群众中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赌博恶习已逐步被制止。
  三、迷信活动
  赶天狗这是带有很深封建迷信色彩的陋习之一。过去广大农区的藏汉群众遇日蚀或月蚀,男女老幼对天磕头,手拿铜锣、铜勺,铲刀、面盆、茶炉盖等敲打,说是能吓退“吃太阳的天狗”,此俗现已消迹。
  许愿凡是有迷信思想的人,如遇灾难之事,或心有夙愿,为了避祸求福,往往给当地庙神烧香许愿,许鸡、羊等祭物。新中国成立后,曾一度飲迹,近年又有抬头。
  抽签问卦此地民间凡有疑难问题,或预测吉凶,或抽签问卦、或观麻衣相,或算八字等。利用天干、地支、五行、八卦和十二生肖等臆造诡词诱人。新中国成立后于50年代已匿迹。近年来,利用物资交流等集会,又开始出现。
  驱鬼此俗盛行在农区的藏汉群众之中,它是对偶而精神失常,胡言乱语,又哭又笑的人,认为鬼附人身,将此人的中指用红筷子夹住。头戴三角(一种灶具),鼻前放猪粪,迫使“鬼魂”说话,以明正身后施以所谓法术进行驱逐镇压。
  四、牛圈产房
  过去在县境内的车巴沟、完冒、恰盖一带,当妇女生孩子时,必须要到牛圈去生,意为孩子长的象牛一样强壮,生孩子后的第三天,要求产妇背水干重活,意为给孩子置一份丰厚的家业。此俗于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步得以根除。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卓尼县志》

《卓尼县志》是卓尼县地方史志编委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民族宗教政策为依据,实事求是,秉笔直书编纂的一部社会主义新方志,亦是卓尼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地方志书。其上限力求追溯事物发端,下限止于1990年底,个别分志因资料占有实际情况而略有参差。本志综合志、记、传、图、表、录为一体,以志为主,附以图表传记。记事用语体文记述。力求资料翔实准确,详今略古,立足当代。本志以现代社会分工和地方特点为依据谋卷析章,由专志、章、节三层构成,部分节下设目。横排竖写,一贯到底。志首设概述、大事记纵摄全书,志中设专志31卷分门别类,志尾设附录辑杂拾萃。古代纪年、地名、职官等称谓,均依当时历史习惯。历代年号后注明公元纪年;当代事件均用现行公元纪年、职称及标准地名。人物传遵循“生不立传”的原则,主要收录卓尼籍有重大影响的已故知名人士,对在本地具有重要业绩的外籍已故知名人士一并立传,以卒年为序排列。革命烈士英名录中收录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斗争中为卓尼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人物表中收录卓尼籍 在外地工作的副县级以上军政人物和外籍高级专业技术人物及部分英雄模范 人物。

阅读

相关专题

赶天狗
相关专题
许愿
相关专题
抽签问卦
相关专题
驱鬼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