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庙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卓尼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30000603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庙宇
分类号: K928.754.2
页数: 3
页码: 669—671
摘要: 本节主要对卓尼县的草岔沟庙、石达滩庙、1957年禅定寺系统所辖寺院、杜家川韩旗庙、红崖村常爷庙、花滩村娘娘庙等庙宇的简介。
关键词: 庙宇 卓尼县

内容

草岔沟庙位于境内柳林镇草岔沟入哇村东侧山岗上,距入哇村约0.5公里,海拔2660米。大殿为3间挑檐式土木结构瓦房,坐北向南偏西40度。大殿正门左右挂有: “敕封总督三边西海常山盖国都大龙王”衔位。大殿内供有三边总督的坐身、行身和隐身木雕像三尊,殿内左右墙壁绘有“十二”美女像壁画。创建年代已久,传说曾经历了四次破坏和修复,旧址在牌坊滩,距现址约1公里处。历代每年冬至在庙内举行“还愿”会一次,为期三天。每年阴历五月廿七日至廿九日举行庙会,唱神戏三天。
  1985年阴历8月15日新建戏台一座,坐北朝南,距大殿150米,戏台上方悬挂有:“清同治元年巧月吉日敬'泽溥农田'合会人等发心仝叩”和光绪十七年仲冬月吉敬“嘘气成云”等旧匾额两个。历代此庙的修缮由朱扎七旗的六会(即草岔沟、上卓、羊永、孙家磨、官洛湾、西石沟)承担。
  石达滩庙石达滩业力总督山神庙位于境内柏林乡,始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孟夏,重建于1988年四月廿四日,庙内供有“敕封业力总督山神老爷之神位”。庙内右侧墙壁绘有凤凰图,左侧绘有松鹤等壁画。民国21年修建戏台,规定每年阴历六月十二至十四日为庙会主唱“关公”戏。1957年禅定寺系统所辖寺院一览表杜家川韩旗庙位于境内洮砚乡杜家川村。庙内供有:赤沙温普(赵德胜)、常山总督(常遇春)、杨四将军(杨成德)木雕神像三尊,参加历年阴历五月十二日的洮州高庙迎神活动,并在羊沙口迎接常山总督牌位。杜家川人信奉杨四将军为主神,规定每年端午节唱神戏。附近陈姓和郭姓人家主供奉“赤沙温普”,曾在村子上下口建过嘛呢房。此外,小湾村还有一个护神庙由杜姓人供奉千手护神。
  红崖村常爷庙位于境内木耳乡红崖村西南方半山坡上,于1962年重建山房子一处,同年被本村临潭籍人拆除,于1980年又重建。主要敬神活动是:每年端午节,青苗会在此举行插旗仪式,庙内献一只羊,每家都要点灯。农历十月,请本村两个马脚(师公子)跳神举行还愿仪式,为期一天。此外还有念田黄经、攒山神等活动,与苯教仪式接近。
  花滩村娘娘庙位于境内柏林乡花滩村。庙内供奉“阿嘛喑祖娘娘”、“山海龙王”、“金花娘娘”、“白马总督”、“珍珠三娘”诸神牌位。主要活动有:每年处暑前在娘娘庙献羊;十月十六日,请师公子还愿一天。此外,还供有泉神一处,其牌位为:敕封雷池大山水神观音老爷之位”。村边原曾有嘛呢房一处。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卓尼县志》

《卓尼县志》是卓尼县地方史志编委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民族宗教政策为依据,实事求是,秉笔直书编纂的一部社会主义新方志,亦是卓尼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地方志书。其上限力求追溯事物发端,下限止于1990年底,个别分志因资料占有实际情况而略有参差。本志综合志、记、传、图、表、录为一体,以志为主,附以图表传记。记事用语体文记述。力求资料翔实准确,详今略古,立足当代。本志以现代社会分工和地方特点为依据谋卷析章,由专志、章、节三层构成,部分节下设目。横排竖写,一贯到底。志首设概述、大事记纵摄全书,志中设专志31卷分门别类,志尾设附录辑杂拾萃。古代纪年、地名、职官等称谓,均依当时历史习惯。历代年号后注明公元纪年;当代事件均用现行公元纪年、职称及标准地名。人物传遵循“生不立传”的原则,主要收录卓尼籍有重大影响的已故知名人士,对在本地具有重要业绩的外籍已故知名人士一并立传,以卒年为序排列。革命烈士英名录中收录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斗争中为卓尼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人物表中收录卓尼籍 在外地工作的副县级以上军政人物和外籍高级专业技术人物及部分英雄模范 人物。

阅读

相关作品

草岔沟庙
相关作品
石达滩庙
相关作品
杜家川韩旗庙
相关作品
红崖村常爷庙
相关作品
花滩村娘娘庙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