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学术团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卓尼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3000052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学术团体
分类号: G322.25
页数: 2
页码: 567—568
摘要: 本节主要讲述了卓尼县的学术团体,介绍了卓尼县的卓尼县卫生工作者协会、中华医学会卓尼县分会、畜牧兽医学会卓尼县分会和气象学会卓尼县分会等学术团体的内容。
关键词: 科学技术志 科研机构 学术团体

内容

一、卓尼县卫生工作者协会
  1951年11月,成立卓尼自治区第一届卫生工作者协会,主任杨春和,副主任石生林, 成员8人。
  1963年5月1日,成立卓尼县第二届卫生工作者协会,下设组织、学术、福利、监察、秘书等小组,有主任、副主任3人,委员9人。
  1979年1月,成立卓尼县卫生系统学术经验交流领导小组,有组长、副组长、秘书共4人,组员7人。
  二、中华医学会卓尼县分会
  中华医学会卓尼县分会成立于1985年11月,由第一届会员全会选举产生了常务理事会,有理事13人。本届理事会在任期内曾于1985、1986、1987年分别召开年会,征集论文进行评选,按其内容和研究价值分别评岀了一、二、三等奖,并进行了论文交流座谈。中华医学会第二届卓尼县分会全体会员大会于1988年8月召开,大会选举了理事长、副理事长及理事13人。本届理事会在任期内原定于1988年、1989年召开两次年会, 后由于县城内连续遭受特大洪水袭击而中断了一年一度的学术交流会。
  三、畜牧兽医学会卓尼县分会
  畜牧兽医学会卓尼县分会成立于1981年8月,第一届学会理事长由郝镇(兽医站站长)担任,曾于同年召开了学会学术交流会,并通过了理事会章程。1985年12月19日召开第二届学会全会,改选理事长1人,理事5人,同年召开了年会,请有关专家进行技术动态和新技术交流讲座。1988年1月召开了第三届学会全会,选举产生了理事长、副理事长各1人,理事3人,与会会员49人,并于同年召开了以“人工牛黄培植技术”为专题的学术经验交流大会。
  四、气象学会卓尼县分会
  气象学会卓尼县分会成立于1988年11月,第一届学会理事长高耀奎,副理事长李广成,秘书长郭峰武。1989年召开了第一次年会,讨论了关于气象设备的更新、新技术引进、PC一1500型计算机应用、贝斯克基本语言学习使用、科技兴农兴牧等气象技术推广诸问题。还讨论了为县农技站搞好地膜覆盖提高地温,蚕豆、洋芋的育种服务工作及在林业方面配合冬春两季森林防火、气象火险的预报服务工作和一年一度5〜9月的防汛气象服务工作。
  1991年3月28日召开了第二届气象学会全会,改选了理事长、副理事长及秘书长各1人,理事4人。
  五、电子学会卓尼县分会
  电子学会卓尼县分会成立于1985年5月,理事长胡瑞生,副理事长尚学军,秘书长胡永红,理事8人。第一届学会成立后原定当年召开年会,结果因经费挪用,人员调动等原因,未能按期召开。1988年12月30日正式召开本届学术交流大会,决定引进新技术,配备新器材,搞好广播宣传,电视差转,并组织业余爱好者开展机电维修,装配及研究活动。至1989年底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及有关成员调离,现有学会成员6人。
  六、牧机学会卓尼县分会
  牧机学会卓尼县分会成立于1981年,当时称为机械筹备小组,组长吕志俊,组员由郭燕平等9人组成。1987年该筹备小组正式组建成立牧机学会,第一届学会理事长由吕志俊担任,理事4人,同年8月召开了第一次学会学术交流大会,总结了机械筹备小组1981-1987年的工作,讨论了加强机组人员的培训、机械管理、拖拉机全面普查和建立健全机械档案等专题,并讨论了关于增加拖拉机马力、节约能源的检测与试验以及农业技术规划,各机械人员安全生产的教育与培训考核等课题。
  七、农林学会卓尼县分会
  1982年10月卓尼农学会成立,第一届学会理事长由杨士鸿担任。1983年召开了第二届农学会年会,总结了建会以来的工作,拟定了今后的工作任务。1984年召开第三届农学会全会,改选了理事长和秘书长。1985年召开了第四届农学会全会。1986年召开了第五届农学会全会,于同年召开了学术交流大会,进行学术论文评讲,并将评讲论文油印成集。1987年召开了第六届农学会全会,改选了理事长。同年召开了年会,并将农学会改称为农林学会。1990年召开了第七届农林学会全会,选举产生了理事长1人,副理事长2人,秘书长1人。并于同年召开学术交流会,对历届参讲的论文成集印行。至是年底学会会员已发展到60多人。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卓尼县志》

《卓尼县志》是卓尼县地方史志编委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民族宗教政策为依据,实事求是,秉笔直书编纂的一部社会主义新方志,亦是卓尼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地方志书。其上限力求追溯事物发端,下限止于1990年底,个别分志因资料占有实际情况而略有参差。本志综合志、记、传、图、表、录为一体,以志为主,附以图表传记。记事用语体文记述。力求资料翔实准确,详今略古,立足当代。本志以现代社会分工和地方特点为依据谋卷析章,由专志、章、节三层构成,部分节下设目。横排竖写,一贯到底。志首设概述、大事记纵摄全书,志中设专志31卷分门别类,志尾设附录辑杂拾萃。古代纪年、地名、职官等称谓,均依当时历史习惯。历代年号后注明公元纪年;当代事件均用现行公元纪年、职称及标准地名。人物传遵循“生不立传”的原则,主要收录卓尼籍有重大影响的已故知名人士,对在本地具有重要业绩的外籍已故知名人士一并立传,以卒年为序排列。革命烈士英名录中收录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斗争中为卓尼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人物表中收录卓尼籍 在外地工作的副县级以上军政人物和外籍高级专业技术人物及部分英雄模范 人物。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