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僧侣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卓尼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30000500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僧侣教育
分类号: G72
页数: 2
页码: 550—551
摘要: 位于卓尼县城的禅定寺,从元代起就是安多地区的宗教中心,僧侣教育在当地有优越的生存土壤和条件。仅以卓尼禅定寺的经文学习为例,它有4个学院,即:显宗哲学院(参尼扎仓):1714年创立,专修显宗教义,历代著名学者多出于此学院,学僧也最多,学院分11级,有初、高之分,从初级毕业(当地俗称搭衣,指学业修满结业)继续修学,修习内容为“五部大论”,即《释量论》、《现观庄严论》、《入中论》、《戒律本论》和《俱舍论》。高级班的编班也是按“五部大论”的顺序编的,由初级到高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续部学院(居巴扎仓):专修密宗,1729年由“大国师”俄项陈勒加措创立,建立严格的讲辩经活动,主修《密宗教义》,不分学级。天文历算学院(撒里瓦扎仓):主要习修天文历算,推绘坛城。分有学级,终生专习此职,不能改入其它学院。法舞学院(歉巴扎仓):修习法舞和必读之经。
关键词: 教育志 成人教育 僧侣教育

内容

位于卓尼县城的禅定寺,从元代起就是安多地区的宗教中心,僧侣教育在当地有优越的生存土壤和条件。仅以卓尼禅定寺的经文学习为例,它有4个学院,即:显宗哲学院(参尼扎仓):1714年创立,专修显宗教义,历代著名学者多出于此学院,学僧也最多,学院分11级,有初、高之分,从初级毕业(当地俗称搭衣,指学业修满结业)继续修学,修习内容为“五部大论”,即《释量论》、《现观庄严论》、《入中论》、《戒律本论》和《俱舍论》。高级班的编班也是按“五部大论”的顺序编的,由初级到高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续部学院(居巴扎仓):专修密宗,1729年由“大国师”俄项陈勒加措创立,建立严格的讲辩经活动,主修《密宗教义》,不分学级。天文历算学院(撒里瓦扎仓):主要习修天文历算,推绘坛城。分有学级,终生专习此职,不能改入其它学院。法舞学院(歉巴扎仓):修习法舞和必读之经。
  1939年3月,卓尼禅定寺丹珠呼图克图的经师宋堪布开寺院僧侣文化学习之先河,创办了“卓尼禅定寺喇嘛半日制”学校,规定凡禅定寺僧童年满15岁以下者,一律入学,修业期为6年。1942年,该校更名为“甘肃卓尼喇嘛教义国文讲习所”,改隶教育部。其创办宗旨:培植幼年喇嘛识普通国文,粗具科学知识,期能养成汉藏通译人才。该所行政组织:设校董4人,所长1人,教务主任1人兼授国文,督导主任1人兼授藏文。有学生70余人,分3个年级,采用复式教学。课程设置除增授藏文外,大体与国民学校课程相同。该所经费由省教育部拨助,唯以环境特殊,招留学生困难,于1948年停办。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卓尼县志》

《卓尼县志》是卓尼县地方史志编委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民族宗教政策为依据,实事求是,秉笔直书编纂的一部社会主义新方志,亦是卓尼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地方志书。其上限力求追溯事物发端,下限止于1990年底,个别分志因资料占有实际情况而略有参差。本志综合志、记、传、图、表、录为一体,以志为主,附以图表传记。记事用语体文记述。力求资料翔实准确,详今略古,立足当代。本志以现代社会分工和地方特点为依据谋卷析章,由专志、章、节三层构成,部分节下设目。横排竖写,一贯到底。志首设概述、大事记纵摄全书,志中设专志31卷分门别类,志尾设附录辑杂拾萃。古代纪年、地名、职官等称谓,均依当时历史习惯。历代年号后注明公元纪年;当代事件均用现行公元纪年、职称及标准地名。人物传遵循“生不立传”的原则,主要收录卓尼籍有重大影响的已故知名人士,对在本地具有重要业绩的外籍已故知名人士一并立传,以卒年为序排列。革命烈士英名录中收录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斗争中为卓尼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人物表中收录卓尼籍 在外地工作的副县级以上军政人物和外籍高级专业技术人物及部分英雄模范 人物。

阅读